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9649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结构包括混凝土块,混凝土块内壁沿周向围设有多个第一钢管组件,第一钢管组件沿轴向设置,混凝土块和第一钢管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箍筋,第一箍筋套设于第一钢管组件外壁,在相对设置的第一钢管组件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或者拉筋。组合柱的抗拉主要由抗拉强度很高的钢管组件承受,组合柱的抗压主要通过混凝土块和钢管组件共同承受,使得组合柱具有很强的抗弯和抗压性能,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柱结构可有效减小高层、超高层及大跨度结构的柱截面尺寸,从而减小组合柱柱体的重量及其占用的使用空间,减轻整体结构的地震作用,也大大节约了钢材的用量,更加经济实用。

Precast composite thin steel tube cast-in-place concrete column structure and its mak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cast composite thin steel pipe cast-in-place concrete column structur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concrete block,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steel tube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crete block. The first steel tube component is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concrete block and the first steel pipe assembly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stirrup and a first stirrup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steel tube component, and second stirrups or reinforcing bars are also arranged on the relatively set first steel pipe componen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column is mainly borne by the steel tube components with high tensile strength. The compression of the composite column is mainly supported by the concrete block and the steel tube component, so that the composite column has a strong bending and compression resistance. The composite column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lumn section size of the high-rise, super tall and long-span structures. In this way, the weight of the composite column and its occupied space is reduced, the seismic action of the whole structure is reduced, and the amount of steel is greatly saved, and it is more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这种建筑,由于柱子承受的轴向和偏心荷载较大,因此需要柱子有很强的抗压和抗弯能能力,同时,柱子的截面和重量越小越好,柱子的截面越小,占用的空间越小,建筑上可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柱子的重量越小,结构的自重越小,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小,对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越有利。采用高强柱,可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因此,研发高强柱,一直是建筑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提出一种轻质、高抗压和高抗弯能力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轻质、高抗压和高抗弯能力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更好的满足实际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和大跨度结构工程设计施工的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包括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内壁沿周向围设有多个第一钢管组件,所述第一钢管组件沿轴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包括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碳纤维,所述第一钢管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所述混凝土块和第一钢管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套设于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外壁,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钢管组件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或者拉筋。所述碳纤维由多根碳纤维棒绑扎而成。所述混凝土块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第二钢管组件,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分布于所述混凝土块和所述第二钢管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钢管组件包括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混凝土块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围设呈矩形。所述矩形四条边上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钢管组件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或者拉筋,两个相交的所述第二箍筋或者拉筋呈十字形。上述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预制第一钢管组件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包括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钢管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碳纤维,所述第一钢管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步骤二:预定第一钢管组件的安装位置及混凝土块的浇注位置在作业台座上标示出所述第一钢管组件的安装位置及混凝土块的浇注位置,且多个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围设而成的形状与待浇注混凝土块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步骤三:吊装第一钢管组件将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吊装至步骤二中作业台座上标示的第一钢管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钢管组件沿轴向设置,并进行固定;步骤四:安装第一箍筋在步骤三中固定的第一钢管组件外壁套装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围设而成的形状与待浇注混凝土块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步骤五:安装第二箍筋或者拉筋在步骤三中固定的相对设置的第一钢管组件外壁套装第二箍筋或者拉筋,两个相交的所述第二箍筋或者拉筋呈十字形;步骤六:浇注混凝土在步骤三中固定的第第一钢管组件外侧围设混凝土护板,向所述混凝土护板围设形成的空间中浇注混凝土;步骤七:对浇注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混凝土护板,形成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在所述步骤一中,预制第二钢管组件,所述第二钢管组件包括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钢管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在步骤二中,预定第二钢管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二钢管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围设而成的形状的中心处,在步骤三中,吊装第二钢管组件,将所述第二钢管组件吊装至步骤二中作业台座上标示的第二钢管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二钢管组件沿轴向设置,并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在混凝土块内部嵌装钢管组件,钢管组件中灌注高强灌浆料,钢管组件中还可以设置碳纤维,组合柱的抗拉主要由抗拉强度很高的钢管组件承受,组合柱的抗压主要通过混凝土块和钢管组件共同承受,使得组合柱具有很强的抗弯和抗压性能,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柱结构可有效减小高层、超高层及大跨度结构的柱截面尺寸,从而减小组合柱柱体的重量及其占用的使用空间,减轻整体结构的地震作用,也大大节约了钢材的用量,更加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钢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钢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拉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块,2-第一钢管组件,21-第一钢管,22-碳纤维,3-第二钢管组件,31-第二钢管,4-高强灌浆料,5-第一箍筋,6-第二箍筋,7-拉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根据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包括混凝土块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块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混凝土块1内壁沿周向围设有多个第一钢管组件2,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沿轴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包括第一钢管21,所述第一钢管2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钢管21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碳纤维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22由多根碳纤维棒绑扎而成,形成碳纤维束结构,所述第一钢管21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4,所述混凝土块1和第一钢管组件2之间设置有第一箍筋5,所述第一箍筋5套设于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外壁,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6或者拉筋7。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混凝土块1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第二钢管组件3,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分布于所述混凝土块1和所述第二钢管组件3之间,所述第二钢管组件3包括第二钢管31,所述第二钢管3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钢管31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围设呈矩形,所述矩形四条边上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6或者拉筋7,两个相交的所述第二箍筋6或者拉筋7呈十字形。上述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预制第一钢管组件2所述第一钢管组件2包括第一钢管21,所述第一钢管2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内壁沿周向围设有多个第一钢管组件,所述第一钢管组件沿轴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包括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碳纤维,所述第一钢管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所述混凝土块和第一钢管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套设于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外壁,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钢管组件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或者拉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内壁沿周向围设有多个第一钢管组件,所述第一钢管组件沿轴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包括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碳纤维,所述第一钢管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所述混凝土块和第一钢管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套设于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外壁,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钢管组件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或者拉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由多根碳纤维棒绑扎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块内部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第二钢管组件,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分布于所述混凝土块和所述第二钢管组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管组件包括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内部灌装有高强灌浆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横截面为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块的横截面为矩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组件围设呈矩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四条边上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钢管组件上还套设有第二箍筋或者拉筋,两个相交的所述第二箍筋或者拉筋呈十字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组合细钢管-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吴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