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柱现浇结构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7915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5:03
一种混凝土柱现浇结构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整套体系主要由轨道系统、底架系统、架体结构系统、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和顶部大梁及吊机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全部为全钢结构;轨道系统分节;底盘系统中设置有8个轮子,且轮子及外横梁可绕销轴转动;架体结构系统设置有内平台,与翻平台贯通;每个翻平台与架体结构系统通过销轴连接。该体系是集行走、吊装、模板、支撑、施工平台为一体的支撑体系,不仅可以一次定位立模可浇筑四个柱子,更可以自身实现吊装、X和Y方向行走等功能。通过平台的可调节段长度变动、模板短撑长度变动和轨道长度的变动,即可实现各种柱距和柱截面的淋水构件柱的现浇施工,以满足不同项目设计参数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针对混凝土或其他建筑物的混凝土柱进行现场浇注施工所使用的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主要用于混凝土柱的现浇施工,特别适合标准柱距的柱现场浇筑工艺,能方便、快速地定位就位、立模且一次定位后浇筑四个柱头,能重复地使用,且不需搭设满堂脚手架。该体系上部设置有吊机和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能够实现钢筋、模板的吊装及轨道的移位,进而实现体系的行走功能,重复使用于柱头的浇筑。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施工工艺是现场搭设满堂脚手架(部分预制吊装),用于固定、定位和支撑混凝土柱的模板系统(木模板或钢模板),然后进行混凝土浇注。该施工工艺有以下缺陷:开工前期需搭设满堂脚手架来固定、定位、支撑模板,投入的扣件、脚手架等周转性材料量大,增加成本;且定位工作量大、调整不方便,施工进度慢,机械设备占用时间长,增加成本;满堂脚手架的施工主要靠劳动力,人工费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该技术提供了一套混凝土柱现浇结构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是集行走、吊装、模板、支撑、施工平台为一体的支撑体系,不仅可以取消现场搭设满堂脚手架,实现现场定位和操作的快速简便化,一次定位立模可浇筑四个柱子,更可以自身实现吊装、X和Y方向行走等功能,开启了冷却塔淋水构件柱无排架施工工艺的新时代。通过平台的可调节段长度变动、模板短撑长度变动和轨道长度的变动,即可实现各种柱距和柱截面的淋水构件柱的现浇施工就位,以满足不同项目设计参数的要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该混凝土柱现浇结构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主要由轨道系统、底架系统、架体结构系统、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和顶部大梁及吊机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全部是全钢结构,所有构件均通过螺栓、销轴连接和焊缝连接,加工厂生产,尺寸精度可控。?轨道系统:轨道梁上窄下宽,增大接触面积以减小对于地基承载力的需求,且轨道梁根据顶部吊机的性能表进行了分节设计,相邻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底架系统:底盘为方形,设置有8个轮子有及底座外横梁结构,每个分别通过销轴与内结构进行连接;其为两个方向的轮子即X、Y方向,每个方向4个,每个方向均可独立进行移动;其底盘为一个方形的大梁结构,内部设置有两个方向的腹杆、斜杆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然后通过销轴与8个外横梁轮子相连。?架体结构系统:八边形,由底盘、标准节、内平台、水平横杆和楼梯及扶手拼装而成;其内部设置有内平台与楼梯,其每层内平台是由2个等腰梯形和2个矩形拼装而成,并设置有栏杆扶手;架体结构系统中的每层2个等腰梯形内平台通过焊接节点板的螺栓与架体结构系统的立柱相连,将架体结构系统的标准节连成整体,且与翻平台贯通,保证体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且拆拼灵活易于运输;楼梯和每层的内平台形成垂直运输通道并与翻平台联合形成水平运输通道。?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每层有4个翻平台,用于支撑柱模板;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通过销轴与架体结构系统相连,可绕销轴转动,并设有立柱与底盘连接且设置有栏杆扶手;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中的立柱下方为斜门架通过挡板与底盘系统固定,可在非受力方向脱开;外支撑立柱与每层翻平台通过销轴连接固定,可绕销轴转动;最上层平台设置有钢丝绳拉点,通过吊机起吊钢丝绳,可一次性将一侧所有平台翻起,叠靠于架体上,通过插销固定。?顶部大梁及吊机系统:顶部大梁上方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圆台,通过此结构与顶部吊机用螺栓连接,均是通过环形螺栓群进行连接以满足受力要求。?柱距决定了翻平台外伸长度,其长度与架体标准节高度不一致,为了避免上下层平台翻叠时相碰将翻平台设计成三段变宽度以满足功能需求,通过螺栓连接。?整套体系全部是全钢结构,可以反复多次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体系实现了标准柱距柱模板支撑系统的工具化和安装机械化,施工人员劳动强度低,施工效果较少受到工人施工水平的限制,能显著提高工效;该体系结构用钢量仅为搭设满堂脚手架的20%?25%,周转次数多,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该体系符合国家绿色施工的要求,具有显著技术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组装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层平台平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轨道系统中轨道梁立面组装图。图4是本技术的轨道系统中轨道梁平面组装图。图5是本技术的轨道系统中轨道梁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底盘系统组装图。图7是本技术的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底部门架零件图。图8是本技术的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单个挑平台零件图。图9是本技术的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组装图。图10是本技术的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组装图。图1中,A为轨道系统,B为底架系统,C为架体结构系统,D为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E为顶部大梁及吊机系统;图5中,1.螺栓连接节点图6中,2.Y方向外横梁、3.外斜杆、4.底架内横梁的螺栓连接点、5.X方向外横梁、6.底架内横梁、7.底架内腹杆、8.销轴连接点、9.X方向轮子、10.Y方向轮子。图7中,11.翻平台外立柱下端耳板、12.销轴、13.门架上端耳板、14.门架、15.挡板。图8中,16.翻平台安全栏杆、17.支模脚手管、18.翻平台连接短方管、19.立柱与翻平台连接销轴、20.相邻两段翻平台连接螺栓、21.翻平台内立柱、22.双耳板、23.销轴、24.连接板、25.架体水平腹杆、26.翻平台外立柱、27.翻平台第一段、28.翻平台第二段、29.翻平台第三段、30.钢丝绳连接耳板。图10中,31.翻平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依次将轨道系统(A)、底架系统(B)、架体结构系统(C)、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D)、顶部大梁及吊机系统(E)组装完毕形成整体。先将制作好的轨道系统(图3、4)通过螺栓(I)连接连成整体,并整体吊装就位。再将焊接制作完成好的底架内横梁(4)通过该处的螺栓(4)连接完成后,将内腹杆⑵和外斜杆(3、6)通过销轴、螺栓与内横梁⑷连接,再将X方向轮子(9)与X方向外横梁(5)和Y方向轮子(10)与Y方向外横梁⑵分别连接完成,各有四组。最后分别将这八组轮子(9、10)及横梁(5、2)通过销轴(8)固定于内横梁(4)上。完成以上所有操作后即将底架系统(B)拼装成为整体,将其整体吊装就位于轨道系统(A)上。再将架体结构系统(C) 一节一节的安装于底架系统(B)之上后。接下来将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D)安装就位,如图8所示,首先组装所有单层平台(31),将翻平台第三段(29)与翻平台第二段(28)通过节点板螺栓(20)连接成整体,然后将翻平台外立柱(26)和第三段翻平台(27)就位,将翻平台与翻平台外立柱(26)通过销轴(19)连接,最后将第三段翻平台(27)通过连接短方管(18)练成整体,该连接短方管(18)一端焊接连接,一端螺栓连接挡板。如此操作,每层翻平台(31)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立柱(26)位置上。之后将加土好的门架(14)就位,即耳板(11)与耳板(13)对位,与已组装好的一侧多层翻平台(27)通过销轴(12)连接,即可将一侧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D)连接成型。如图9所示。将架体结构系统(C)安装完毕后,将已拼装好的各侧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D)就位,通过耳板(22)、连接板(24)和销轴(23)将翻平台内立柱(21)与架体结构系统(C)的架体水平腹杆(25)连接固定,并将翻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柱现浇结构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是:整套体系主要由轨道系统、底架系统、架体结构系统、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和顶部大梁及吊机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全部是全钢结构,所有构件均通过螺栓、销轴连接和焊缝连接;架体结构系统八边形,由底盘、标准节、内平台、水平横杆和楼梯及扶手拼装而成,内部设置有内平台与楼梯,其每层内平台是由2个等腰梯形和2个矩形拼装而成,并设置有栏杆扶手;翻平台模板支撑系统通过销轴与架体结构系统相连,并设有立柱与底盘连接且设置有栏杆扶手;顶部大梁上方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圆台,通过此结构与顶部吊机用螺栓连接;底盘为方形,设置有8个轮子;轨道系统分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伟柏斯海李伟莫荣奂孙小婷杜稳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淮北申皖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