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蚕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108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杀蚕蛹方法,其特征在于把蚕茧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随后把环氧乙烯气体充入并保持在其中。更好的是把蚕茧放入容易透过气体和水蒸汽的袋,再把此袋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再充入环氧乙烯气体。(*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生丝生产过程中的和获得高质量生丝的方法。由生茧制造生丝时,收集蚕蛹变成蛾之前的茧接着对其施行干燥处理,并进行杀蚕蛹和防霉。这种干燥是以例如在110℃下保持数小时后把温度缓慢地降下,并在60℃处保持一定时间这种有经验的时间表进行的。而在一般的农家要按照适当的热处理时间表来进行干燥是有困难的。因此,一般是从各农家的把蚕茧收集以后在特定的机构(干茧场)汇总处理,可是往往由于不适当的干燥让解舒率变差,使获得的生丝质量显著下降。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提供排除汇集集茧的工作,在各农家以高成品率获得高质量生丝的简单的作为课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那样的。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其特征在于把茧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随后把环氧乙烯气体充入并保持在其中。更好的是把茧放入容易透过气体和水蒸汽的袋。再把此袋放入难以透通气体的袋或容器,再充入环氧乙烯气体。以下,就此举实例具体地加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环氧乙烯气体,但是这种环氧乙烯气体不是单独使用是用其他气体稀释而使用的,最佳的是使环氧乙烯气体和碳酸气体的混合气体(以下称为二元混合气体(ダイサイドガス)。作为二元混合气体有环氧乙烯气体10%,碳酸气体90%的混合物(称为H10二元混合气体);环氧乙烯气体20%,碳酸气体80%的混合气体(以下简称为H20二元混合气体),环氧乙烯气体30%,碳酸气体为70%(称为二元混合物H30)等。除环氧乙烯气体和碳酸化气体以外,也可添加环氧乙烯气体和庚-2-烯-4-酮二(フロン)气体的混合气体或其他的气体。在本专利技术的杀蛹方法中,把茧放入难以通气的袋中,进一步充入二元混合气体并保持在密封状态,然而这时最好不要把茧直接放入气体阻挡层的袋,而是先把茧放入气体和水蒸汽容易通过的内袋里,再把这内袋放入难以通过前述气体的外袋里。如果把茧直接放入难以透过气体和水蒸汽的外袋里再封入气体,就能进行杀蛹,但蛹的体液要流出并污染茧,有使商品价值下降的危险。作为容易透过气体和水蒸汽的袋有纸,纸+合成树脂膜,合成树脂膜等。作为合成树脂膜,例如有聚乙烯膜。作为难以通过气体的外袋3,可以使用例如在聚乙烯袋表面上涂铝的。也能够使用玻璃、金属等代替外袋3作为有密封性的容器。袋的大小,只要是操作上便利就可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这种二元混合气体注入时的状态图,把已放入茧1的有通气性的内袋2,再把此内袋放入难以通气的外袋3内,在这外袋3内由气体泵4通过注入装置5注入二元混合气体。注入气体后的外袋,通过未图示的封衔装置把开口部进行密封。向袋中充入二元混合气体的充入量,例如在二元混合物H20的情况下,较好的是每1个茧需10-20ml气体,而气体的种类和量只要根据当时的状况调整到最适合的状况即可。另外,在内袋2内放入茧的量一般是10-15Kg,但并不限于此。在每一个茧充入二元混合物H2015ml时,约过1小时蛹即死亡,但是,为了防霉,最好是把它原封不动地保持2-24小时。在充入气体状态下保持所规定时间后,如果打开难以通过气体的外袋3,则蛹自然地被干燥,而不会产生体液引起的茧污损。另外,由于真菌等的杂菌已死灭,故不会有因霉而引起的茧的污染,能够长期保存。根据本杀蛹方法,由于茧上没有受到热所以解舒率高,茧丝的丰满性特别好。再则与已有的加热方法相比,由于茧的颜色是白的,故能获得高质量的生丝。又由于在例如各养蚕的农家等能够简便地进行杀蛹和防霉处理,所以如下的优点用不着在规定的时间里一起进行集茧,与此同时也没有在输送中出蛾的优虑,在远距离处的养蚕也已成为可能,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生 的生产体系。实施例120条活的蚕蛹放入不透过气体的外形尺寸为165×230mm的袋内,密封以后,用注射器充入二元气体H20 300ml,在恒温槽中保持于37℃。随后,每隔所规定的时间用注射器采取袋内和蚕茧中的气体1.0ml,采用气体色谱分析法检查环氧乙烯气体和碳酸气(CO2)的浓度的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还证实了保持2小时以上的蚕茧其中的蚕蛹已经死掉。表1EO% CO2%袋内蚕茧中袋内蚕茧中刚封入之后7.75.536.836.530分后4.63.137.137.92小时后2.12.040.440.53小时后1.81.742.142.04小时后1.71.743.443.55小时后1.61.645.145.16小时后1.51.546.046.37小时后1.41.446.746.722小时后1.01.049.849.8实施例2把700个蚕茧放入涂铝的聚乙烯薄膜袋内(尺寸为600×500mm),充入二元混合气体H2010.5ml以密封状态保持14小时以后,再开袋,把蚕茧改放入网袋中加以保管。蚕蛹的死骸是干净的,蚕茧是白色的,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保管,也没有发现发霉。另外,气体充入后,至少经过1小时的均设有产生蛾。实施例3在不使气体通过的尺寸为165×230mm的袋内放入20条活的蚕,再充入二元气体H20(600ml,30ml,150ml三种)和二元混合气体L(含环氧乙烯27%,庚-2-烯-4-酮二11(フロン11)41%,庚-2-烯-4-酮二12(フロン12)32%的混合气体600ml)在37℃保存,再用注射器取袋内的气体进行气体色谱分析,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也证实了经过2小时以后的蚕蛹已死亡。表2气体H20H20H20L没有气体密封开始 13.7 12.3 8.6 14.8 CO2的分析2.0小时后4.82.51.76.415.04小时后4.62.51.65.420.56.0小时后4.12.21.5-21.623小时后2.51.00.62.728.330小时后2.00.80.52.428.846小时后1.10.40.21.428.070小时后0.4000.631.0由以上说明明显可知,如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由于没有加给如已有技术那样的热,所以蚕茧的解舒率高丰满性良好,而且由于色纯白所以可以获高质量的生 。另外,本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在各自的农家中简便地实施。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气体充入方法的说明图1……蚕茧2……内袋3……外袋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把蚕茧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里,再充入环氧乙烯气体加以保持。2.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把蚕茧放入容易透过气体和水蒸汽的有通气性的袋里,再把上述袋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中,并在其中充入环氧乙烯气体加以保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其特征在于把蚕茧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随后把环氧乙烯气体充入并保持在其中。更好的是把蚕茧放入容易透过气体和水蒸汽的袋,再把此袋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再充入环氧乙烯气体。文档编号A01N43/20GK1047784SQ9010182公开日1990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桥上昭男, 松原藤好, 松本继男, 大西盛大, 高见邦春 申请人:大同酸素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杀蚕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把蚕茧放入难以透过气体的袋或容器里,再充入环氧乙烯气体加以保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上昭男松原藤好松本继男大西盛大高见邦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酸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