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芯供料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83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硅芯供料夹头是一种在硅芯拉制过程中固定供料硅的夹头。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限位管,限位管内的通孔贯穿底座,在限位管外壁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侧壁与限位管的外壁相连,加强筋的底面设置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这种夹头固定硅芯的原料后,所制得的硅芯质量好,而且其中的限位管强度好、经久耐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硅芯供料夹头是一种在硅芯拉制过程中固定供料硅的夹头。
技术介绍
传统的硅芯夹头原料是石墨制造,在硅芯拉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石墨比较软,且化学元素是碳,在硅芯拉制过程中容易对硅芯造成污染, 导致硅芯含碳量过高,最终影响多晶硅的质量,而且传统的硅芯夹头强度有 限,长时间使用会使限位管变形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得的硅芯 质量好、限位管强度高、经久耐用的硅芯供料夹头。按照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限位管,限位管内的通孔 贯穿底座,在限位管外壁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侧壁与限位管的外壁相连, 加强筋的底面设置在底座上。加强筋为三块或者四块,它们呈对称状态设置。通孔呈圆柱形,底座呈 圆环状。本技术的硅芯供料夹头,通过它的固定所制得的硅芯质量好,而且 其中的限位管强度好、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底座4上设置限位管2,限位管2内的通孔3贯穿底座4, 在限位管2的外壁设置加强筋1,加强筋1的侧壁与限位管2的外壁相连, 加强筋1的底面设置在底座4上。其中,加强筋l优选为三块或者四块,并且它们呈对称状态设置,最好 的方案是加强筋l为三块,通孔3呈圆柱形,底座4呈圆环状。底座4、限位管2以及加强筋1最好由特种金属一体制成,这样不仅使 得限位管2的强度大、耐磨好,而且设置在限位管2外壁的加强筋1进一步增强了限位管2的强度,所以,通过本技术的硅芯供料夹头的固定所制 得的硅芯质量好。权利要求1、一种硅芯供料夹头,其特征是在底座(4)上设置限位管(2),限位管(2)内的通孔(3)贯穿底座(4),在限位管(2)外壁设有加强筋(1),加强筋(1)的侧壁与限位管(2)的外壁相连,加强筋(1)的底面设置在底座(4)上。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硅芯供料夹头,其特征是加强筋(1)为三块 或者四块,它们呈对称状态设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供料夹头,其特征是通孔(3)呈圆柱形, 底座(4)呈圆环状。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硅芯供料夹头是一种在硅芯拉制过程中固定供料硅的夹头。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限位管,限位管内的通孔贯穿底座,在限位管外壁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侧壁与限位管的外壁相连,加强筋的底面设置在底座上。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这种夹头固定硅芯的原料后,所制得的硅芯质量好,而且其中的限位管强度好、经久耐用。文档编号C30B15/32GK201033808SQ20072003917公开日2008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刚 刘, 周大荣 申请人: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芯供料夹头,其特征是:在底座(4)上设置限位管(2),限位管(2)内的通孔(3)贯穿底座(4),在限位管(2)外壁设有加强筋(1),加强筋(1)的侧壁与限位管(2)的外壁相连,加强筋(1)的底面设置在底座(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荣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