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芯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1893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芯炉,包括硅芯炉炉体,在硅芯炉炉体内部安装有与电源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特征是: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硅芯拉制孔;在所述硅芯炉炉体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下轴,在下轴上安装料座,所述料座可在下轴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是,包括一个中心孔,在中心孔周围沿圆周均匀设置有5~6个硅芯拉制孔。在所述硅芯炉炉体的上端设置有可穿过硅芯拉制孔的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与滑杆连接,滑杆设置在滑槽内,且可沿滑槽上下运动。在所述提拉杆的下端部设有可与硅芯拉制孔配合使用的用于抓卸硅芯的硅芯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单台硅芯炉的产量,从单次产量1根提至5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晶硅生产的拉制硅芯设备,尤其是一种硅芯炉,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使用的硅芯炉单次产量是一根硅芯,操作时间长,出装炉频繁,操作人员只能一人控制多台硅芯炉保证生产需求量,在拉制过程中来回调控,工作量较大,而且频繁的操作硅料的损耗也较大。面对巨量的市场需求,需要投入大量的硅芯炉进行生产,设备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人力、物力及能源消耗巨大,而能源消耗已成为生产厂家的考量指标之一,因此, 从提高设备效率,节能降耗,节约成本方面考虑,很有必要研发性能更为卓越的硅芯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量的硅芯炉。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硅芯炉,包括硅芯炉炉体,在硅芯炉炉体内部安装有与电源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特征是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硅芯拉制孔;在所述硅芯炉炉体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下轴,在下轴上安装料座,所述料座可在下轴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是,包括一个中心孔,在中心孔周围沿圆周均勻设置有 5飞个硅芯拉制孔。在所述硅芯炉炉体的上端设置有可穿过硅芯拉制孔的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与滑杆连接,滑杆设置在滑槽内,且可沿滑槽上下运动。在所述提拉杆的下端部设有可与硅芯拉制孔配合使用的用于抓卸硅芯的硅芯爪。本技术提高了单台硅芯炉的产量,从单次产量1根提至5根,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广图2所示硅芯炉包括硅芯炉炉体1、感应加热线圈2、料座3、下轴4、提拉杆5、滑杆6、滑槽7、硅芯拉制孔8、硅芯爪9、电机和控制系统10等。本技术包括硅芯炉炉体1,在硅芯炉炉体1内部安装有与电源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2,在硅芯炉炉体1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下轴4,在下轴4上安装料座3,所述料座3可在下轴4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2上设有多个硅芯拉制孔8,所述感应加热线圈2的结构是,包括一个中心孔,在中心孔周围沿圆周均勻设置有 5飞个硅芯拉制孔8 ;在硅芯炉炉体1的上端设置有可穿过硅芯拉制孔8的提拉杆5,所述提拉杆5与滑杆6连接,滑杆6设置在滑槽7内,且可沿滑槽7上下运动;在提拉杆5的下端部设有可与硅芯拉制孔8配合使用的用于抓卸硅芯的硅芯爪 9 ;所述下轴4由电机和控制系统10控制下轴4的旋转和上升。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硅芯料放置在料座3上,下轴4可带动硅芯料上升和旋转,提拉杆5端部的硅芯爪9的材质也为硅材料,向下运动并经过感应线圈时,受热熔融后与料座3上的硅芯料接触,将料座3上的硅芯料提拉至感应加热线圈2所在的位置,对硅芯料进行加热处理。本技术使得硅芯炉的单次产量增加,单根操作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硅芯炉,包括硅芯炉炉体(1),在硅芯炉炉体(1)内部安装有与电源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2);其特征是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2)上设有多个硅芯拉制孔(8);在所述硅芯炉炉体(1)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下轴(4),在下轴(4)上安装料座(3),所述料座(3)可在下轴(4)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炉,其特征是所述感应加热线圈(2)的结构是,包括一个中心孔,在中心孔周围沿圆周均勻设置有5飞个硅芯拉制孔(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芯炉,其特征是在所述硅芯炉炉体(1)的上端设置有可穿过硅芯拉制孔(8 )的提拉杆(5 ),所述提拉杆(5 )与滑杆(6 )连接,滑杆(6 )设置在滑槽(7 ) 内,且可沿滑槽(7)上下运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芯炉,其特征是在所述提拉杆(5)的下端部设有可与硅芯拉制孔(8)配合使用的用于抓卸硅芯的硅芯爪(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硅芯炉,包括硅芯炉炉体,在硅芯炉炉体内部安装有与电源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特征是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硅芯拉制孔;在所述硅芯炉炉体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下轴,在下轴上安装料座,所述料座可在下轴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是,包括一个中心孔,在中心孔周围沿圆周均匀设置有5~6个硅芯拉制孔。在所述硅芯炉炉体的上端设置有可穿过硅芯拉制孔的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与滑杆连接,滑杆设置在滑槽内,且可沿滑槽上下运动。在所述提拉杆的下端部设有可与硅芯拉制孔配合使用的用于抓卸硅芯的硅芯爪。本技术提高了单台硅芯炉的产量,从单次产量1根提至5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文档编号C30B29/06GK202090103SQ20112017115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周大荣 申请人: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芯炉,包括硅芯炉炉体(1),在硅芯炉炉体(1)内部安装有与电源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2);其特征是: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2)上设有多个硅芯拉制孔(8);在所述硅芯炉炉体(1)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下轴(4),在下轴(4)上安装料座(3),所述料座(3)可在下轴(4)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