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05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及机器人,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和限位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轴承件,以及穿过所述轴承件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前端设有可供穿过所述轴承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伸出所述轴承件,且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上还连接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一个端面上的抵接件,所述连接部的后端面还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另一个端面上的限位件;这样设计可以解决现有的转动结构转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进而加速零件的损耗,从而降低产品使用寿命的问题。

A rotating structure of a skeleton and a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lligent robot, provides a rotating structure of a skeleton and a robot, including a matching upper shell, a lower shell, and a bearing part that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case, and through the bearing parts and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The front end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art extends the bearing part, and the front end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also connected with a offset to be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bearing part, and the rear end face of the connecting part also extends outward. The limit part is supplied to the other end face of the bearing. This design can solve the friction force in the rotational process of the existing rotating structure, and then accelerate the loss of the parts, thus reduc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及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机器人中的骨架转动结构多通过轴承结构来实现,并且一般是将轴承直接套设在转动轴上,然后用外壳将轴承整个外径及端面包围住。同时该转动轴设置在连杆件上,这样设计使得连杆件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进而加速零件的损耗,以至于影响产品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转动结构转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进而加速零件的损耗,从而降低产品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解决的: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和限位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轴承件,以及穿过所述轴承件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前端设有可供穿过所述轴承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伸出所述轴承件,且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上还连接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一个端面上的抵接件,所述连接部的后端面还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另一个端面上的限位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面上还凹设有连接孔,所述抵接件包括抵接部和沿所述抵接部的中心向外延伸的轴部,所述轴部可限位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轴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时,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为带有螺帽的螺柱件,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螺柱件的螺柱部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螺帽抵接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轴承件上过孔的直径,且所述抵接部和所述限位件的纵截面积均大于所述过孔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轴承件的厚度,且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比所述轴承件的厚度大0.1mm。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上对应所述轴承件凹设有第一开槽,所述下壳体上对应所述轴承件凹设有第二开槽,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配合时,所述轴承件的外周壁抵接在所述第一开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开槽的槽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件背离所述连杆件的一端的端面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上的抵接圆盘,所述抵接圆盘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件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抵接圆盘可供抵接在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及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限位件抵接在所述上壳体的外壁及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件还包括沿所述连接部的后端部向外延伸并用于施力转动的连杆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其包括前述的骨架的转动结构,所述上壳体为机器人的前胸骨架,所述下壳体为机器人的后胸骨架。本技术提供的骨架的转动结构及机器人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连杆件前端连接部的设置,并且该连接部的前端伸出该轴承件,同时连接部的前端连接有可供抵接在轴承件一个端面上的抵接件,该连接部的后端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在轴承件另一个端面上的限位件,进而该连杆件可以通过该连接部连接在该轴承件上,并同时可以保证该连杆件可以相对于轴承件进行转动,而防止轴承件卡死;专业那个设计避免了连杆件直接通过塑胶固定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在转动时,塑胶与塑胶之前产生大的摩擦力,而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转动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其中,上壳体10,下壳体20,第二开槽21,连杆件30,连杆部31,连接部32,连接孔321,限位件33,轴承件40,抵接圆盘41,过孔42,抵接件50,抵接部51,轴部5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照附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10、下壳体20和轴承件40,以及连杆件30。该轴承件40限位连接在该上壳体10和该下壳体20之间,并且该轴承件40可转动连接在该上壳体10和该下壳体20之间。该连杆件30同样可以转动连接在该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之间,并且该连杆件30的前端可以穿过该轴承件40,并且该连杆件30可以转动连接在该轴承件40上。该连杆件30前端设有可供穿过该轴承件40的连接部32,该连接部32的前端部伸出该轴承件40也即该连接部32的长度大于该轴承件40的厚度,并且该连接部32的前端部上还连接有可供抵接在该轴承件40一个端面上的抵接件50,该连接部32的后端面还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在该轴承件40另一个端面上的限位件33。也即该连接部32、抵接件50和限位件33构成一个工形结构,进而可以防止该轴承件40被卡死,并且可以保证该连接部32不会从轴承件40内脱出;而传统的连杆件30的传动结构,并没有抵接件50的设置,进而连杆件30仅能固定与塑胶中,这样才能保持连杆件30连接的稳定性。以上设计的骨架的转动结构,通过连杆件30前端连接部32的设置,并且该连接部32的前端伸出该轴承件40,同时连接部32的前端连接有可供抵接在轴承件40一个端面上的抵接件50,该连接部32的后端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在轴承件40另一个端面上的限位件33,进而该连杆件30可以通过该连接部32连接在该轴承件40上,并同时可以保证该连杆件30可以相对于轴承件40进行转动,而防止轴承件40卡死;专业那个设计避免了连杆件30直接通过塑胶固定与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之间,在转动时,塑胶与塑胶之前产生大的摩擦力,而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连接部32的前端面上还凹设有连接孔321,该抵接件50包括抵接部51和沿该抵接部51的中心向外延伸的轴部52,该轴部52可限位连接在该连接孔321内并将该连接部32限位连接在该轴承件40内,同时在该轴部52连接在该连接孔321内时,该抵接部51抵接于该连接部32的端面上;从而将该连接部32限位在该轴承件40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抵接件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及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和限位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轴承件,以及穿过所述轴承件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前端设有可供穿过所述轴承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伸出所述轴承件,且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上还连接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一个端面上的抵接件,所述连接部的后端面还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另一个端面上的限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架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和限位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轴承件,以及穿过所述轴承件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前端设有可供穿过所述轴承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伸出所述轴承件,且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部上还连接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一个端面上的抵接件,所述连接部的后端面还向外延伸有可供抵接在所述轴承件另一个端面上的限位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前端面上还凹设有连接孔,所述抵接件包括抵接部和沿所述抵接部的中心向外延伸的轴部,所述轴部可限位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轴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时,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架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为带有螺帽的螺柱件,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螺柱件的螺柱部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螺帽抵接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架的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轴承件上过孔的直径,且所述抵接部和所述限位件的纵截面积均大于所述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友军舒文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