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855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模块:用于解决目前的封装方式中容易出现电串扰的现象,且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次模块中,第一FPC的延展面与第二FPC的延展面重叠分布,第一FPC接收端打线区域和第二FPC发送端打线区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壳体内,进而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连接,在第一FPC打线区域与第二FPC打线区域之间设有间隔材料,使得第一FPC打线区域与第二FPC打线区域电隔离,避免第一FPC与第二FPC之间的信号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模块。
技术介绍
光模块是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的,其中光电子器件包括光的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光模块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光电转换。在远距离信号传输过程中,当电信号传输到一个光模块的发送端时,电信号会被转换成光信号,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对端的光模块;光模块接收端通过光纤接收到其他光模块的光信号后,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样就能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光模块也有很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光模块有SFP(小型可热插拔光收发一体模块)光模块、SPF+(小型可热插拔光收发一体模块的升级版)光模块、GBIC(10千兆位小型可插拔元件)光模块、XFP(10千兆位小型可插拔元件)光模块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光模块进行封装处理,实现内部芯片与外部电路之间的连接。现有的光模块封装方案中是将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时封装于一个腔体内部,因为发送端的功率远远大于接收端,而且电路布线彼此相邻,所以电路串扰的问题极其容易发生。为了解决电路串扰的问题,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串扰较严重的两条信号线之间插入一根地线,减小两条线之间的耦合,进而减小信号线之间的串扰,但是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非常差。综上所述,目前的封装方式中容易出现电串扰的现象,且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学模块,用于解决目前的封装方式中容易出现电串扰的现象,且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次模块,该光学次模块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柔板组件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电收发功能组件;所述柔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FPC和第二FPC,所述第一FPC的延展面与所述第二FPC的延展面重叠分布;所述第一FPC打线区域和所述第二FPC打线区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壳体内,进而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连接;所述第一FPC打线区域与所述第二FPC打线区域之间具有实现电隔离的间隔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次模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次模块中,第一FPC的延展面与第二FPC的延展面重叠分布,第一FPC接收端打线区域和第二FPC发送端打线区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壳体内,进而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连接,在第一FPC打线区域与第二FPC打线区域之间设有间隔材料,使得第一FPC打线区域与第二FPC打线区域电隔离,避免第一FPC与第二FPC之间的信号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次模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柔板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柔板上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柔板上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层台阶状FPC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信号线与DC线之间错开分布的方式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FPC实现信号线与DC线错开分布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FPC实现信号线与DC线错开分布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种第一FPC实现信号线与DC线错开分布示意图;图8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种第二FPC实现信号线与DC线错开分布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层独立台阶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层台阶状独立FPC结构上视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层台阶状独立FPC结构侧视叠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5,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次模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柔板组件12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柔板上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柔板上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层台阶状FPC结构侧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次模块,该光学次模块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10、柔板组件12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电收发功能组件11(如图2所示);所述柔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FPC123和第二FPC122,所述第一FPC123的延展面与所述第二FPC122的延展面重叠分布;所述第一FPC123打线区域和所述第二FPC122打线区域通过所述开口101伸入至所述壳体10内,进而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11连接;所述第一FPC123打线区域与所述第二FPC122打线区域之间具有实现电隔离的间隔材料12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柔板组件12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可以根据具体信号线的多少,等实际情况确定柔板组件12的形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次模块中,第一FPC的延展面与第二FPC的延展面重叠分布,第一FPC接收端打线区域和第二FPC发送端打线区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壳体内,进而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连接,在第一FPC打线区域与第二FPC打线区域之间设有间隔材料,使得第一FPC打线区域与第二FPC打线区域电隔离,避免第一FPC与第二FPC之间的信号干扰。并且,如图2所示,光电收发功能组件11包括光电发送器件112和光电接收器件111,由于第一FPC123和第二FPC122相互交叠,为了实现柔板组件12占用的面积小,进而使得器件整体尺寸小;且第一FPC123和第二FPC122之间形成有隔离间隙,能够防止光电发送器件112与光电接收器件111之间的信号串扰,从而进一步减小光模块工作时电路之间的信号串扰。可选的,所述第一FPC123上设有缺口,且所述发送端打线区域设置于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二FPC122的正投影覆盖的区域内。图9中虚线框C处,表示缺口;并且第二FPC122上发送端的打线区域和第一FPC123上接收端的打线区域是错开分布,有效的避免信号线之间的串扰。可选的,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FPC123的边缘,且所述发送端打线区域与所述第一FPC123配合形成台阶状结构。如图9所示,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层独立台阶状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虚线框C中可以看出:第一FPC123与第二FPC122之间配合形成台阶状结构,第一FPC123与第二FPC122中形成台阶状结构的部位在沿柔板组件12插入壳体10方向的尺寸是不一样的,明显的看出来,在虚线框C所示的台阶状结构处,第一FPC123沿柔板组件12插入壳体10方向的尺寸要小于第二FPC122沿柔板组件插入壳体方向的尺寸。这种方式使得露出的部分是第二FPC122发送端的打线区域;使得在保证第一FPC123和第二FPC122能够设置打线区域的同时,又不需要加长第二FPC122沿柔板组件12插入壳体10方向的尺寸。可选的,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11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的光电接收器件111和光电发送器件112,所述光电接收器件111通过接收电路与所述接收端打线区域信号连接,且所述光电发送器件112通过发送电路与所述发送端打线区域信号连接;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次模块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柔板组件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电收发功能组件;所述柔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FPC和第二FPC,所述第一FPC的延展面与所述第二FPC的延展面重叠分布;所述第一FPC打线区域和所述第二FPC打线区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壳体内,进而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连接;所述第一FPC打线区域与所述第二FPC打线区域之间具有实现电隔离的间隔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次模块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柔板组件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电收发功能组件;所述柔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FPC和第二FPC,所述第一FPC的延展面与所述第二FPC的延展面重叠分布;所述第一FPC打线区域和所述第二FPC打线区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壳体内,进而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连接;所述第一FPC打线区域与所述第二FPC打线区域之间具有实现电隔离的间隔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PC上设有缺口,且所述发送端打线区域设置于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二FPC的正投影覆盖的区域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FPC的边缘,且所述发送端打线区域与所述第一FPC配合形成台阶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收发功能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电接收器件和光电发送器件,所述光电接收器件通过接收电路与所述接收端打线区域信号连接,且所述光电发送器件通过发送电路与所述发送端打线区域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FPC垂直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FPC垂直且朝向所述光电接收器件,且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FPC平行,所述印刷电路板设有多个触点,每一个触点中:所述触点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触点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以用于与所述FPC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打线区域在所述第二FPC上的正投影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拥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