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77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第一腹板结构和第二腹板结构;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一地墙,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二地墙,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所述第一地墙与所述第二地墙连接时,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均插入所述凹型空间内,且插入至所述第一腹板结构,以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空腔,可以使得钢板间形成闭合区间,在此基础上浇筑的接头空腔混凝土,可以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多道防水,有效提高防渗水性能。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wo parallel first flange plates, two parallel second flange plates, a first web structure and a second web structure; the first flange plate connects the first wall, the second flange plates are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walls, and two are described. The first flange plate and the first web structure form a concave space toward the second ground wall; when the first wa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ground wall, the two second wing plates are inserted into the concave space, and are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web structure, between the second flange plates and the first web structure. A cavity is formed. Through the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steel plate form a closed interval,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joint empty cavity concrete, can form reliable waterproofing of the steel plate and concret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连续墙,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受施工场地和施工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地下空间工程的实施与城市交通及周边环境的矛盾日趋严重。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钢筋的制作及安装对着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速度、占地面积以及环境均会产生影响。现有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预制地下连续墙的方式进行工厂化预制,不仅可以提高基坑支护施工速度,而且可以减少光、尘等环境污染。然而,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预制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预制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树根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现有的放渗水方案的防渗水性能不佳,施工难度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以解决防渗水性能不佳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用于沿水平方向连接第一地墙与第二地墙,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第一腹板结构和第二腹板结构;所述第二翼缘板与所述第一翼缘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二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一地墙,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二地墙,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所述第一地墙与所述第二地墙连接时,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均插入所述凹型空间内,且插入至所述第一腹板结构,以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可选的,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腹板和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腹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加劲板处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加劲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翼缘板。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劲板设有第一通孔。可选的,所述第二腹板结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腹板和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腹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第二加劲板处于两个所述第二腹板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加劲板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加劲板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二加劲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翼缘板。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劲板设有第二通孔。可选的,所述第一腹板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一侧设有第一T型板,所述第二腹板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一地墙的一侧设有第二T型板。可选的,所述第一翼缘板的末端设有朝向外侧的上翻部。可选的,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地墙的第一水平钢筋的外侧,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地墙的第二水平钢筋的内侧。本技术提供的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通过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以及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使得钢板间形成闭合区间,在此基础上浇筑的接头空腔混凝土,可以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多道防水,有效提高防渗水性能,同时,由于本技术还具有质量易控,施工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地下连续墙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翼缘板;11-上翻部;2-第二翼缘板;3-第一腹板结构;31-第一腹板;32-第一加劲板;33-第一通孔;34-第一T型板;4-第二腹板结构;41-第二腹板;42-第二加劲板;43-第二通孔;44-第二T型板;5-第一地墙;51-第一水平钢筋;52-第一纵向钢筋;53-第一箍筋;54-混凝土;6-第二地墙;61-第二水平钢筋;62-第二纵向钢筋;63-第二箍筋;64-混凝土;7-地下连续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1是本技术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和图2可以理解为基于水平截面的图。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用于沿水平方向连接第一地墙5与第二地墙6,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1、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2、第一腹板结构3和第二腹板结构4。所述第二翼缘板2与所述第一翼缘板1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处于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所述第二腹板结构4处于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所述第一翼缘板1连接所述第一地墙5,所述第二翼缘板2连接所述第二地墙6。第一翼缘板1与第一腹板结构3,以及第二翼缘板2与第二腹板结构4分别形成H型钢板结构,翼缘板和腹板结构可焊接组成。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6的凹型空间。凹型空间,可以理解为用于供第二翼缘板2插入的空间。所述第一地墙5与所述第二地墙6连接时,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2均插入所述凹型空间内,且插入至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以在所述第二翼缘板2与第一腹板结构3间形成空腔。基于所述空腔,可以在钢板间形成一闭合区间,在此基础上浇筑的接头空腔混凝土,可以形成可靠的钢板和混凝土多道防水,有效提高防渗水性能。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腹板结构3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腹板31和第一加劲板32,所述第一腹板31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加劲板32处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31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31,所述第一腹板31与所述第一加劲板32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1,所述第一腹板31与所述第一加劲板32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用于沿水平方向连接第一地墙与第二地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第一腹板结构和第二腹板结构;所述第二翼缘板与所述第一翼缘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二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一地墙,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二地墙,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所述第一地墙与所述第二地墙连接时,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均插入所述凹型空间内,且插入至所述第一腹板结构,以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用于沿水平方向连接第一地墙与第二地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第一腹板结构和第二腹板结构;所述第二翼缘板与所述第一翼缘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二腹板结构处于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一地墙,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所述第二地墙,两个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形成一个朝向所述第二地墙的凹型空间;所述第一地墙与所述第二地墙连接时,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均插入所述凹型空间内,且插入至所述第一腹板结构,以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与第一腹板结构间形成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结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腹板和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腹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加劲板处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之间,且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的第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的第二端均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加劲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腹板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欣之丁德申金毅余伟李操周蓉峰周铮严时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