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026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应用在地铁施工的领域。其包括端头井施工步骤,优先施作端头井供施工器械进入标准段进行施工;准备步骤,在划定区域施工地下连续墙,形成施工区域;基坑施工步骤,在施工区域开挖基坑,采用支撑组进行支撑;底板施工步骤,在基坑底部形成车站的底板,硬化后浇筑下侧墙浇筑到最近支撑的下端面让出施工区域;中板构件施工步骤,拼装中纵梁与中立柱,并在中板上沿地下连续墙的高度方向拼装形成上侧墙;顶板构件施工步骤,中板上拼装上纵梁与上立柱,并将上纵梁的一端与中板固定;支撑拆除步骤,拆支撑组与斜撑,并进行覆土回填。本申请具有预留施工区域大,施工更加方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地铁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

2、国内各城市在开展装配式车站建设时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各具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2大类:1、以长春地铁为代表的全预制装配式结构;2、主体结构采用以叠合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叠合装配式结构。目前上海、广州、济南、哈尔滨、无锡等城市的地铁装配式车站采用了这一类结构。

3、根据当前案例,目前国内采用大规模预制结构车站地区,车站结构均未位于大范围软弱土层中,施工过程中,围护及内支撑结构可拆除,为预制拼装结构留出较大空间。软土地层区域,仅上海吴中路地铁站,采用拱形预制顶板结构。

4、软土地层中,标准地下二层车站常规采用四道内支撑,其中,第一支撑采用混凝土撑,其余采用钢支撑,基坑开挖到底后,立即浇筑底板,待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四支撑,随后将底板上侧墙浇筑至第三支撑底,待侧墙达到设计强度后,设置对撑斜撑,随后拆除第三支撑,拆撑后,将底板上中板施工至中板高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浇筑底板上中立柱,中板及中纵梁。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第二支撑,并浇筑上侧墙,中立柱,顶板及上纵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施作外包防水,并拆除第一支撑,回填顶板上覆土。常规做法中,支撑间竖向间距较小,且格构柱设置于中轴线一侧,车站内部施工时无充足空间运行大型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技术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端头井施工步骤,在地基上开挖端头井供施工器械进入标准段施工;

5、标准段施工步骤,所述标准段施工步骤包括:

6、准备步骤,在划定区域施工地下连续墙,形成施工区域;

7、基坑施工步骤,在施工区域开挖基坑,并在基坑内自基坑开口至基坑底布采用支撑组进行支撑;

8、底板施工步骤,在基坑底部现浇形成车站的底板,待车站的底板硬化后沿地下连续墙的高度方向浇筑下侧墙,下侧墙浇筑到最近支撑的下端面,待下侧墙硬化后在下侧墙与车站的底板之间架设斜撑并拆除与侧墙接触的支撑,让出施工区域;

9、中板构件施工步骤,拼装中纵梁与中立柱,并将中纵梁的一端与车站的底板固定,在中纵梁的另一端利用预制件拼装形成中板,中板固定在下侧墙与中纵梁之间,拆除距离中板最近的支撑,并在中板上沿地下连续墙的高度方向拼装形成上侧墙;

10、顶板构件施工步骤,在中板上拼装上纵梁与上立柱,并将上纵梁的一端与中板固定,顶板即架设在上纵梁上并与上纵梁固定;

11、支撑拆除步骤,待顶板施工完成后拆除距离顶板最近的支撑与斜撑,并进行覆土回填。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格构柱位置、支撑布置以及斜撑方式等,为预制构件吊装留出空间,并留出拼装设备运行空间。通过预制拼装车站的底板上立柱、中纵梁、中板、上侧墙、中板上立柱、上纵梁及顶板,可减少车站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整体提高软土地区地下两层车站预制装配率,符合国家绿色环保的施工要求。

13、可选的,所述基坑施工步骤中开挖基坑时,由基坑顶部至基坑底部依次采用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和第四支撑进行支撑,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的两端抵接固定在地下连续墙上用于支撑基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地铁站内施工之前,施工用的基坑部分采用相互平行的多组支撑进行支撑,每施工一次则会拆除对应高度的支撑,降低坍塌风险,施工更加安全。

15、可选的,基坑的底部固定格构柱和立柱基础,立柱基础与,格构柱布置与立柱基础处于同一线段上,与中立柱保持固定间距。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格构柱位置、支撑布置以及斜撑方式等,为预制构件吊装留出空间,并留出拼装设备运行空间。通过预制拼装车站的底板上立柱、中纵梁、中板、上侧墙、中板上立柱、上纵梁及顶板,可减少车站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整体提高软土地区地下两层车站预制装配率,符合国家绿色环保的施工要求。

17、可选的,斜撑固定完成后,通过端头井将汽车吊送至底板,并将预制的中立柱及中纵梁通过端头井运送至底板,通过吊机吊装拼接立柱及中纵梁与立柱基础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与中板之间不再使用支撑组进行支撑,因而可以让出较大的施工区域,使得大型的施工器械能够便捷的进入施工区域内施工。

19、可选的,模块车及预制的中板模板通过端头井吊装至底板,进行中板构件拼装施工。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更换了支撑方式,因而可以让更大型的施工器械进入站内施工,加快施工效率。

21、可选的,以中立柱为中心,左右两侧的预制件拼装施工错开一定数量预制件,同时进行拼装,拼装后将预制件与侧墙和地墙之间浇筑,形成刚性连接。硬化后,拆除第二支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右两侧同时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平衡的现象。

23、可选的,拆除第二支撑后,通过端头井将吊机、上立柱、上纵梁吊装至中板,通过吊机进行拼装施工,梁柱节点处采用uhpc高强混凝土浇筑形成刚性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了支撑方式,因而可以让更大型的施工器械进入站内施工,加快施工效率。

25、可选的,从基坑外通过砼支撑间隙中,将上侧墙模块吊至中板,利用机械臂完成上侧墙拼装施工,上侧墙拼装完成后于侧墙和地墙夹缝中施作防水并填充混凝土形成刚性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了支撑方式,因而可以让更大型的施工器械进入站内施工,加快施工效率。

27、可选的,上侧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端头井将模块车吊装至中板位置,可通过端头井位置或第一支撑的间隙将预制顶板用的预制件吊装至中板,通过模块车完成预制顶拼装工作。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制拼装车站的底板上立柱、中纵梁、中板、上侧墙、中板上立柱、上纵梁及顶板,可减少车站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整体提高软土地区地下两层车站预制装配率,符合国家绿色环保的施工要求。

29、可选的,拼装完成后,浇筑顶板于其他构件连接节点,待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完成顶部防水,拆除第一支撑,回填顶部覆土。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少车站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整体提高软土地区地下两层车站预制装配率,符合国家绿色环保的施工要求。

3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32、1、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格构柱位置、支撑布置以及斜撑方式等,为预制构件吊装留出空间,并留出拼装设备运行空间。通过预制拼装车站的底板上立柱、中纵梁、中板、上侧墙、中板上立柱、上纵梁及顶板,可减少车站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整体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2)施工步骤中开挖基坑(2)时,由基坑(2)顶部至基坑(2)底部依次采用第一支撑(61)、第二支撑(62)、第三支撑(63)和第四支撑(64)进行支撑,第一支撑(61)、第二支撑(62)和第三支撑(63)的两端抵接固定在地下连续墙(1)上用于支撑基坑(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2)的底部固定格构柱(7)和立柱基础(8),立柱基础(8)与,格构柱(7)布置与立柱基础(8)处于同一线段上,与中立柱(42)保持固定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斜撑(65)固定完成后,通过端头井将汽车吊送至底板(3),并将预制的中立柱(42)及中纵梁(41)通过端头井运送至底板(3),通过吊机吊装拼接立柱及中纵梁(41)与立柱基础(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块车及预制的中板(4)模板通过端头井吊装至底板(3),进行中板(4)构件拼装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中立柱(42)为中心,左右两侧的预制件拼装施工错开一定数量预制件,同时进行拼装,拼装后将预制件与侧墙和地墙之间浇筑,形成刚性连接。硬化后,拆除第二支撑(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拆除第二支撑(62)后,通过端头井将吊机、上立柱(52)、上纵梁(51)吊装至中板(4),通过吊机进行拼装施工,梁柱节点处采用UHPC高强混凝土浇筑形成刚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基坑(2)外通过砼支撑间隙中,将上侧墙(43)模块吊至中板(4),利用机械臂完成上侧墙(43)拼装施工,上侧墙(43)拼装完成后于侧墙和地墙夹缝中施作防水并填充混凝土形成刚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侧墙(43)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端头井将模块车吊装至中板(4)位置,可通过端头井位置或第一支撑(61)间隙将预制顶板(5)用的预制件吊装至中板(4),通过模块车完成预制顶拼装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拼装完成后,浇筑顶板(5)于其他构件连接节点,待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完成顶部防水,拆除第一支撑(61),回填顶部覆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2)施工步骤中开挖基坑(2)时,由基坑(2)顶部至基坑(2)底部依次采用第一支撑(61)、第二支撑(62)、第三支撑(63)和第四支撑(64)进行支撑,第一支撑(61)、第二支撑(62)和第三支撑(63)的两端抵接固定在地下连续墙(1)上用于支撑基坑(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2)的底部固定格构柱(7)和立柱基础(8),立柱基础(8)与,格构柱(7)布置与立柱基础(8)处于同一线段上,与中立柱(42)保持固定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斜撑(65)固定完成后,通过端头井将汽车吊送至底板(3),并将预制的中立柱(42)及中纵梁(41)通过端头井运送至底板(3),通过吊机吊装拼接立柱及中纵梁(41)与立柱基础(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块车及预制的中板(4)模板通过端头井吊装至底板(3),进行中板(4)构件拼装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锋袁俊俞嫒妍邵治理姜小强朱其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