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座及卡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632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座,包括卡座部,固定于卡座部一端的门板部,及套设于卡座部上的壳体部;所述卡座部包括卡座本体,固定部及弹性端子,其中,卡座本体包括门板固定部,电接触部,及卡槽;固定部包括贯通槽体部的第一通孔,贯通槽体部、且位于第一通孔一端的第二通孔,及连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防翘杆,所述固定部双向对称排布,且双向对称排布的固定部的第二通孔彼此相邻;弹性端子包括固定于第一通孔侧壁上的固定臂,及一端与固定臂连接,另一端固定于防翘杆上的弹性臂。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卡托式卡座存在空焊不良、制造成本高、使用过程中SIM卡容易掉落、插入卡座时存在端子溃pin风险、及容易插反的问题。

A card seat and sea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d seat, which includes a seat, a door plate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seat, and a shell part set on the seat. The seat section comprises a seat body, a fixed part and an elastic terminal, in which the seat body comprises a door plate fixed part, an electric contact section, and a slot section, and the fixed part comprises a perforated tank body. The first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groove body, and second through holes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hole, and the warping rod connecting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the fixed part is arranged in two way symmetry, and the second holes of the fixed part of the two-way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and the elastic terminal includes a fixed arm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pass hole, and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arm, and the other end is fixed on the elastic arm on the guard rod. Through the utility model, the existing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Cato card holder has bad air welding, high manufacturing cost, easy drop of SIM card in the process of use and pin risk of terminal break when the plug is inserted, and easy to insert and rever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座及卡座组件
本技术涉及手机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座及卡座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实现手机的功能,通常需要在手机系统中使用SIM卡(SubscriberIdentityModel,用户识别模块)。SIM卡上具有多个裸点,其能够与位于手机内部的SIM卡卡座上的端子电性连接,从而实现通话、存储信息等功能。而现有卡座主要是放置于手机上的卡托式卡座1’,般包括卡座10’和卡托20’,具体如图1所示;而现有的卡托式卡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卡座翘曲较难控制,SMT容易发生空焊等不良;2.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3.在卡托插入或取出过程中,SIM卡容易掉落;4.卡托插入卡座过程中,容易造成卡座端子溃pin风险;5.卡托插入卡座过程中,容易出现插反问题。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卡座及卡座组件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座及卡座组件,解决了现有卡托式卡座存在空焊不良、制造成本高、使用过程中SIM卡容易掉落、插入卡座时存在端子溃pin风险、及容易插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卡座部,固定于所述卡座部一端的门板部,及套设于所述卡座部上的壳体部;其中,所述卡座部包括:卡座本体,所述卡座本体包括设于所述卡座本体一端的门板固定部,设于所述卡座本体另一端的电接触部,及设于所述门板固定部及所述电接触部之间的卡槽;其中,所述卡槽包括卡体部,及设于所述卡体部内的槽体部;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贯通所述槽体部的第一通孔,贯通所述槽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一端的第二通孔,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防翘杆,其中,所述固定部双向对称排布,且双向对称排布的所述固定部的第二通孔彼此相邻;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侧壁上的固定臂,及一端与所述固定臂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防翘杆上的弹性臂,其中,所述弹性端子为双向对称排布,且与所述固定臂连接的所述弹性臂一端靠近所述槽体部边缘。优选地,所述电接触部包括设于所述卡座本体另一端的若干平行排布的接触槽,设于部分所述接触槽表面的接触端子,及设于另一部分所述接触槽表面的开关端子;其中,所述开关端子到所述电接触部边缘的距离大于所述接触端子到所述电接触部边缘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卡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电接触部的高度。优选地,所述门板固定部包括门板固定本体,设于所述门板固定本体一端的焊接部,及设于所述门板固定本体两侧的固定板。优选地,所述门板部包括门板本体,设于所述门板本体一端的连接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焊锁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防水圈。优选地,所述壳体部包括门板壳体,与所述门板壳体连接的卡座壳体,及与所述卡座壳体连接的接触壳体;其中,所述卡座壳体包覆所述卡座部,且所述卡座壳体的高度大于所述接触壳体的高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卡座组件,所述卡座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卡座,及固定所述卡座的夹持件。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部,固定于所述夹持部一端的固定端子部;其中,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壳体,及设于所述夹持壳体上的通孔;所述固定端子部包括主体部,及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上的固定端子。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端子固定臂,与所述端子固定臂连接的连接臂,及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端子。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卡座及卡座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卡座及卡座组件,通过设置双向对称排布的固定部,并将弹性端子的固定臂设置在第一通孔侧壁上,弹性臂固定于固定臂和防翘杆上,防止在插卡或拔卡时损坏弹性端子,避免出现弹性端子溃pin风险。2.本技术所述卡座及卡座组件,通过分开设计接触端子和开关端子,使开关端子的大小小于接触端子,实现接触端子和开关端子按照开关时序先后进行电接触。3.本技术所述卡座及卡座组件,通过设计卡体部的高度大于电接触部的高度,并设计卡座壳体的高度大于接触壳体的高度,实现防反插作用。4.本技术所述卡座及卡座组件,通过壳体部的设计,避免壳体发生翘曲,制造工艺复杂及在插入和取出过程中,SIM卡掉落的问题。5.本技术所述卡座及卡座组件,通过卡座及夹持件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卡座的可移动,提高了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现有卡托式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卡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门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壳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卡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固定端子部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卡托式卡座10’卡座20’卡托1卡座组件10卡座11卡座部111卡座本体1111门板固定部11111门板固定本体11112焊接部11113固定板1112电接触部11121接触槽11122接触端子11123开关端子1113卡槽11131卡体部11132槽体部112固定部1121第一通孔1122第二通孔1123防翘杆113弹性端子1131固定臂1132弹性臂12门板部121门板本体122连接部123焊锁部124防水圈13壳体部131门板壳体132卡座壳体133接触壳体20夹持件21夹持部211夹持壳体212通孔22固定端子部221主体部222固定端子2221端子固定臂2222连接臂2223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卡座10,所述卡座10包括:卡座部11,固定于所述卡座部11一端的门板部12,及套设于所述卡座部11上的壳体部13;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卡座部11包括:卡座本体111,所述卡座本体111包括设于所述卡座本体111一端的门板固定部1111,设于所述卡座本体111另一端的电接触部1112,及设于所述门板固定部1111及所述电接触部1112之间的卡槽1113;其中,所述卡槽1113包括卡体部11131,及设于所述卡体部11131内的槽体部11132;固定部112,所述固定部112包括贯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卡座及卡座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卡座部,固定于所述卡座部一端的门板部,及套设于所述卡座部上的壳体部;其中,所述卡座部包括:卡座本体,所述卡座本体包括设于所述卡座本体一端的门板固定部,设于所述卡座本体另一端的电接触部,及设于所述门板固定部及所述电接触部之间的卡槽;其中,所述卡槽包括卡体部,及设于所述卡体部内的槽体部;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贯通所述槽体部的第一通孔,贯通所述槽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一端的第二通孔,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防翘杆,其中,所述固定部双向对称排布,且双向对称排布的所述固定部的第二通孔彼此相邻;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侧壁上的固定臂,及一端与所述固定臂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防翘杆上的弹性臂,其中,所述弹性端子为双向对称排布,且与所述固定臂连接的所述弹性臂一端靠近所述槽体部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卡座部,固定于所述卡座部一端的门板部,及套设于所述卡座部上的壳体部;其中,所述卡座部包括:卡座本体,所述卡座本体包括设于所述卡座本体一端的门板固定部,设于所述卡座本体另一端的电接触部,及设于所述门板固定部及所述电接触部之间的卡槽;其中,所述卡槽包括卡体部,及设于所述卡体部内的槽体部;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贯通所述槽体部的第一通孔,贯通所述槽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一端的第二通孔,及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防翘杆,其中,所述固定部双向对称排布,且双向对称排布的所述固定部的第二通孔彼此相邻;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侧壁上的固定臂,及一端与所述固定臂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防翘杆上的弹性臂,其中,所述弹性端子为双向对称排布,且与所述固定臂连接的所述弹性臂一端靠近所述槽体部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部包括设于所述卡座本体另一端的若干平行排布的接触槽,设于部分所述接触槽表面的接触端子,及设于另一部分所述接触槽表面的开关端子;其中,所述开关端子到所述电接触部边缘的距离大于所述接触端子到所述电接触部边缘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业张卫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连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