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8404 阅读:4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包括塑胶本体,插槽、金属弹片和外壳;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所述金属弹片安装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外壳覆盖所述金属弹片并卡接所述塑胶本体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micro‑sim卡的空腔,所述外壳的背面设有弹性micro‑sim卡压板;所述弹性micro‑sim卡压板的其中一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其余的侧端为自由端。该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可以有助于改善micro‑sim卡与塑胶本体和外壳三者之间的固接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讯无线数据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micro-sim卡卡座,包括塑胶本体、插槽、金属弹片和外壳;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所述金属弹片安装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外壳覆盖所述金属弹片并卡接所述塑胶本体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micro-sim卡的空腔。但由于现有的micro-sim卡卡座,为了便于维修拆卸塑胶本体和外壳,导致塑胶本体和外壳之间的卡接作用并不十分强,所以在插入micro-sim卡时,使得micro-sim卡与塑胶本体和外壳三者的固接作用较弱,容易使micro-sim卡从所述空腔中掉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其可以有助于改善micro-sim卡与塑胶本体和外壳三者之间的固接作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包括塑胶本体,插槽、金属弹片和外壳;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所述金属弹片安装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外壳覆盖所述金属弹片并卡接所述塑胶本体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micro-sim卡的空腔,所述外壳的背面设有弹性micro-sim卡压板;所述弹性micro-sim卡压板的其中一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其余的侧端为自由端。优选地,所述塑胶本体上设有自动弹出装置,所述自动弹出装置用于将所述micro-sim卡插入到所述空腔中以及用于将micro-sim卡从所述空腔中弹出。优选地,所述自动弹出装置包括弹簧、滑块和拉杆;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塑胶本体一侧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滑槽;所述拉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塑胶本体一侧的顶部,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槽;所述滑块上还设有供所述micro-sim卡接触的推压部。优选地,所述金属弹片包括信号端和开关端;所述插槽包括信号插槽和开关插槽;所述信号端和开关端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信号插槽和开关插槽上。优选地,所述信号端和开关端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信号端的数量为六个,对应地,所述信号插槽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开关端数量为一个,对应地,所述开关插槽的数量为一个。优选地,所述塑胶本体的左端和右端上分别设有卡块,所述外壳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卡块的卡口。优选地,所述塑胶本体的左端和右端上的卡块数量分别为三个,对应地,所述外壳的左端和右端上的卡口数量分别为三个。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上端还设有与人手手指相匹配的弧形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由于弹性micro-sim卡压板的弹性作用,当micro-sim卡插入到所述空腔时,能够牢固地将所述micro-sim卡固定在所述空腔中,大大地改善了micro-sim卡与塑胶本体和外壳三者之间的固接作用,能有效避免micro-sim卡掉出micro-sim卡卡座。2.所述塑胶本体上设有自动弹出装置,能够方便地自动弹出micro-sim卡,便于使用者使用。3.金属弹片的信号端和开关端一体成型,只需一套模具即可完成金属弹片的制作,简化了制作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4.所述外壳的上端还设有与人手手指相匹配的弧形缺口,便于在维修时分离所述外壳和塑胶本体。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较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塑胶本体;11、插槽;111、信号插槽;112、开关插槽;12、卡块;2、金属弹片;21、信号端;22、开关端;3、外壳;31、弹性micro-sim卡压板;32、卡口;33、弧形缺口;4、micro-sim卡;5、弹簧;6、滑块;61、滑槽;62、推压部;7、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包括塑胶本体1,插槽11、金属弹片2和外壳3;所述插槽11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1上,所述金属弹片2安装在所述插槽11中,所述外壳3覆盖所述金属弹片-并卡接所述塑胶本体1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micro-sim卡4的空腔,所述外壳3的背面设有弹性micro-sim卡压板31;所述弹性micro-sim卡压板31的其中一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3,其余的侧端为自由端。本技术的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由于弹性micro-sim卡压板31的弹性作用,当micro-sim卡4插入到所述空腔时,能够牢固地将所述micro-sim卡4固定在所述空腔中,大大地改善了micro-sim卡4与塑胶本体1和外壳3三者之间的固接作用,能有效避免micro-sim卡4掉出micro-sim卡卡座。具体地,所述塑胶本体1上设有自动弹出装置,所述自动弹出装置用于将所述micro-sim卡4插入到所述空腔中以及用于将micro-sim卡4从所述空腔中弹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弹出装置包括弹簧5、滑块6和拉杆7;所述弹簧5一端连接塑胶本体1一侧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块6;所述滑块6上设有滑槽61;所述拉杆7一端固定在所述塑胶本体1一侧的顶部,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槽61;所述滑块6上还设有供所述micro-sim卡4接触的推压部62。当所述micro-sim卡4插入所述空腔中时,所述micro-sim卡4接触所述推压部62,在插卡过程中,所述滑块6向所述空腔的底部移动时带动所述拉杆7的端部向所述滑槽61的上端移动同时所述滑块6挤压所述弹簧5。当所述拉杆7运动到所述滑槽61的上端根部时,所述拉杆7就卡住所述滑槽61,从而使滑块6和micro-sim卡4停止移动,此时所述micro-sim卡4刚好完全插入所述空腔之中。当需要弹出所述micro-sim卡4时,只需向空腔底部按压一下所述micro-sim卡4,使所述micro-sim卡4与所述推压部62脱离,此时所述弹簧5给所述滑块6施加一个方向作用力,将所述micro-sim卡4和滑块6向所述空腔的上端推出,与此同时,所述拉杆7也在所述滑槽61内滑动,当所述拉杆7滑动到所述滑槽61下端的根部时,所以滑块6停止向上运动,此时所述micro-sim卡4就被推送出所述空腔的外部。所述金属弹片2包括信号端21和开关端22;所述插槽11包括信号插槽111和开关插槽112;所述信号端21和开关端22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信号插槽111和开关插槽112上。为了可以用一套模具完成所述金属弹片2的制作,简化制作工序和提高生产效率,所述信号端21和开关端22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端21的数量为六个,对应地,所述信号插槽111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开关端22数量为一个,对应地,所述开关插槽112的数量为一个。为了实现所述塑胶本体1与所述外壳3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本体,插槽、金属弹片和外壳;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所述金属弹片安装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外壳覆盖所述金属弹片并卡接所述塑胶本体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micro‑sim卡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背面设有弹性micro‑sim卡压板;所述弹性micro‑sim卡压板的其中一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其余的侧端为自由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本体,插槽、金属弹片和外壳;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所述金属弹片安装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外壳覆盖所述金属弹片并卡接所述塑胶本体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micro-sim卡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背面设有弹性micro-sim卡压板;所述弹性micro-sim卡压板的其中一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其余的侧端为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上设有自动弹出装置,所述自动弹出装置用于将所述micro-sim卡插入到所述空腔中以及用于将micro-sim卡从所述空腔中弹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icro-sim卡自弹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弹出装置包括弹簧、滑块和拉杆;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塑胶本体一侧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滑槽;所述拉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塑胶本体一侧的顶部,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槽;所述滑块上还设有供所述micro-sim卡接触的推压部。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心祥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南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