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83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与所述连接器完全相同的两个所述连接器适于对配在一起;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互电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适于对配在一起,因此,不需要制造结构不同的两种连接器,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提高了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力或电信号的连接,通常需要采用能够相互配对的一对连接器。这对适于互配的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通常称为公端连接器,另一个连接器通常称为母端连接器。在现有技术中,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中的每个包括绝缘本体和保持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当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公端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与母端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电接触,从而实现电力或电信号的连接。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结构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模具来制造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这会增加制造成本,而且会降低制造效率。此外,用户在使用时,也要区分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与所述连接器完全相同的两个所述连接器适于对配在一起;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互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第一插针部和与所述第一插针部相连的弹性臂部;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插针部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插针部和弹性臂部之间,并被夹持在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插针部和弹性臂部之间,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互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插槽,所述弹性臂部容纳在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插针部位于所述插槽中并从所述插槽中延伸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插针部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器的插槽中,并被夹持在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插针部和弹性臂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臂部从所述第一插针部的一侧向另一侧弯折,从而在所述第一插针部和所述弹性臂部之间形成一个插入腔;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插针部的末端部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器的插入腔中,并被夹持在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插针部和弹性臂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形成有凸起部,另一侧形成有凹陷部;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的凸起部嵌入到另一个连接器的凹陷部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插针部,所述第二插针部从所述绝缘本体中延伸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插针部和所述第二插针部之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适于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前述连接器,并且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前述连接器,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第一电路板,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形成有第一插孔;和第二电路板,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形成有第二插孔。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的第二插针部插接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插孔中,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二插针部插接到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插孔中。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适于对配在一起,因此,不需要制造结构不同的两种连接器,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提高了制造效率。此外,在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由于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适于对配在一起,因此,在使用时,用户不需要区分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因此,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另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的一个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另一个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对配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对配之前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对配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图6所示的两个连接器和将分别与两个连接器电连接的两个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图8显示图6所示的两个连接器连接至两个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与所述连接器完全相同的两个所述连接器适于对配在一起;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互电接触。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从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从另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00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200。至少一个导电端子200保持在绝缘本体100上。图5显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10、10对配之前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10、10对配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与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器10完全相同的两个连接器10、10适于对配在一起。图3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10中的一个导电端子200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器10、10中的一个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200与另一个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200对配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两个连接器10、10对配在一起时,两个连接器10、10的导电端子200、200相互电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导电端子200具有位于其一端的第一插针部210和与第一插针部210相连的弹性臂部240。当两个连接器10、10对配在一起时,两个连接器10、10中的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和弹性臂部240之间,并被夹持在另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和弹性臂部240之间,使得两个连接器10、10的导电端子200相互电接触。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本体100上形成有插槽110,弹性臂部240容纳在插槽110中,第一插针部210位于插槽110中并从插槽110中延伸出。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两个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0);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200),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0)上,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器(10)完全相同的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适于对配在一起;并且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的导电端子(200)相互电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0);和至少一个导电端子(200),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0)上,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器(10)完全相同的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适于对配在一起;并且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的导电端子(200)相互电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00)具有位于其一端的第一插针部(210)和与所述第一插针部(210)相连的弹性臂部(240);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中的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和弹性臂部(240)之间,并被夹持在另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和弹性臂部(240)之间,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的导电端子(200)相互电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本体(100)上形成有插槽(110),所述弹性臂部(240)容纳在所述插槽(110)中,所述第一插针部(210)位于所述插槽(110)中并从所述插槽(110)中延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对配在一起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中的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器(10)的插槽(110)中,并被夹持在另一个连接器(10)的第一插针部(210)和弹性臂部(24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部(240)从所述第一插针部(210)的一侧向另一侧弯折,从而在所述第一插针部(210)和所述弹性臂部(240)之间形成一个插入腔(201);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10)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峰高波余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