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铆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50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铆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铆接位,所述铆接位用于放置待铆接的钣金件;所述下模在所述铆接位嵌设有至少一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凸设有顶块;所述上模的下端嵌设有至少一冲杆,所述冲杆的底部为冲压端,所述冲压端与所述顶块相对设置;合模时,所述顶块在第一钣金件上顶出铆接柱并穿过第二钣金件上的铆接孔,所述冲压端铆压所述铆接柱以卡住所述铆接孔,实现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铆接相连,一步完成铆接柱的顶出工序和铆接柱的铆压工序,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铆压模具大大提高了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铆接效率,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铆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铆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两个钣金件通常采用铆接、焊接、卡接等方式组装相连。现有常见的铆接方式,先在第一钣金件上加工出铆接点或铆接柱,第二钣金件上加工出铆接孔,然后将两个钣金件组合一起,铆接孔套接于铆接点或铆接柱上,最后通过铆接装置铆压铆接点或铆接柱,将两个钣金件铆接相连,连接牢固,但是,铆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铆压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铆接方式,铆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铆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铆接位,所述铆接位用于放置待铆接的钣金件;所述下模在所述铆接位嵌设有至少一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凸设有顶块;所述上模的下端嵌设有至少一冲杆,所述冲杆的底部为冲压端,所述冲压端与所述顶块相对设置;合模时,所述顶块在第一钣金件上顶出铆接柱并穿过第二钣金件上的铆接孔,所述冲压端铆压所述铆接柱以卡住所述铆接孔。
[0005]可选地,所述冲压端凸设有压块,所述压块用于铆压所述铆接柱以卡住所述铆接孔。
[0006]可选地,所述压块的尺寸由靠近所述冲杆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冲杆的一端递减形成圆锥形压块。
[0007]可选地,所述压块远离所述冲杆的一端为弧形尖端。
[0008]可选地,所述冲压端设有第一挤压面。
[0009]可选地,所述顶块呈圆柱形。r/>[0010]可选地,所述顶杆的顶部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顶块设在所述第二挤压面上。
[0011]可选地,所述下模的上端在所述铆接位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多个定位块,钣金件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块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铆接位的侧壁挖设有定位槽,钣金件的边缘定位于所述定位槽。
[0013]可选地,所述上模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顶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压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0014]可选地,所述上模的下端挖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嵌设有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下端面为上压紧面,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上压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铆压模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6]铆接时,将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平整叠放于所述铆接位,上模和下模合模,所
述顶块在第一钣金件上顶出铆接柱并穿过第二钣金件上的铆接孔,然后所述冲压端铆压所述铆接柱的顶部,铆接柱的顶部受到所述冲压端挤压形变变大形成卡接部,从而通过卡接部卡住所述铆接孔,实现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铆接相连,一步完成铆接柱的顶出工序和铆接柱的铆压工序,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先在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上分别加工出铆接柱和铆接孔,再将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组装后进行铆接,导致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自动铆压模具大大提高了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铆接效率,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铆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隐藏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铆压模具开模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铆压模具合模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A处放大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铆接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冲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自动铆压模具合模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B处放大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铆接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自动铆压模具开模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3]100、上模;110、冲杆;111、压块;112、弧形尖端;113、第一挤压面;115、冲压端;120、第一安装孔;130、第一安装槽;140、上压块;141、上压紧面;
[0034]200、下模;210、铆接位;220、顶杆;221、顶块;222、第二挤压面;230、定位块;231、定位槽;240、第二安装孔;250、第二安装槽;260、下压块;261、下压紧面;
[0035]300、第一钣金件;310、铆接柱;311、卡接部;320、第一凹槽;330、第二凹槽;
[0036]400、第二钣金件;410、铆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
制。
[003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

图14,提供一种自动铆压模具,包括上模100和下模200。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铆接位,所述铆接位用于放置待铆接的钣金件;所述下模在所述铆接位嵌设有至少一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凸设有顶块;所述上模的下端嵌设有至少一冲杆,所述冲杆的底部为冲压端,所述冲压端与所述顶块相对设置;合模时,所述顶块在第一钣金件上顶出铆接柱并穿过第二钣金件上的铆接孔,所述冲压端铆压所述铆接柱以卡住所述铆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端凸设有压块,所述压块用于铆压所述铆接柱以卡住所述铆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尺寸由靠近所述冲杆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冲杆的一端递减形成圆锥形压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远离所述冲杆的一端为弧形尖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焱程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连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