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631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包括胶合固定于蓄电池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接线柱的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外部配合有第一外壳,所述外壳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下端设置有插入接线柱用的插套,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卡圈,所述卡圈的底部设置有芯部,在所述芯部的底部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圈,所述芯部与所述导电圈之间配合有三块以上的连接片,其中一块所述连接片配合有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穿过卡圈后焊接连接有一接线套;本装置可以有效的保护接线位置,避免发生脱线现象,确保用电设备可以正常获取电量。

A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power battery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a power battery joint, which includes a shell which is fixed to the top of a battery, the shell is set outside the junction column, the top thread of the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a shell, and a first shell is fitted outside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axl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onductive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ductiv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lug sleeve used for inserting a terminal.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lasps, and a cor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ring, and a conductive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axis position of the core, and the core part is fitted with more than three pieces of connecting pieces between the conductive ring and the conductive ring, one of which is one of the parts.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fitted with a first conductance rod. The first conductive rod is welded and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on bushing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ring. The device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line removal, and ensure the electric charge can be obtained norm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蓄电池的接头主要为柱状,俗称接线柱,通过接线柱配合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断电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在供电时,用电设备的线束与接线柱之间无法实现可靠的连接,因此导致脱离,脱离后用电设备断电。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保护接线位置,避免发生脱线现象,确保用电设备可以正常获取电量的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保护接线位置,避免发生脱线现象,确保用电设备可以正常获取电量的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包括胶合固定于蓄电池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接线柱的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位置处环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卡槽,在所述外壳的外部配合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处设置有嵌入所述卡槽内的卡块,所述外壳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下端设置有插入接线柱用的插套,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卡圈,所述卡圈的底部设置有芯部,所述卡圈的顶部以及所述外壳的顶部均设置有嵌入所述芯部用的阶梯槽,在所述芯部的底部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圈,所述芯部与所述导电圈之间配合有三块以上的连接片,其中一块所述连接片配合有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穿过卡圈后焊接连接有一接线套,所述接线套的外壁处设置有固线螺丝,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处设置有穿过第一导电杆用的开槽。优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壳之间配合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为橡胶材质,所述密封垫圈的厚度为1mm-2mm。优选地,所述导电杆的顶部具有一倒角部分,所述导电圈的内壁位置处焊接设置有两块夹持片,所述夹持片的中部向导电圈的轴心位置外凸后形成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贴合导电杆的外壁,通过夹持片可以与导电杆之间实现可靠配合,避免断电现象发生,通过倒角部分,使得导电杆的上端可以较好的安插在两块夹持片之间,避免被顶住后造成无法插入的现象。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一外圈,通过该外圈配合有一锥形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抵住所述导电杆,所述弹簧的上端胶合固定在外圈内,通过弹簧可以提供给导电杆下压力,避免由于外界的振动而导致导电杆与接线柱脱离后失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时,用电设备的接线安插在接线套内,通过固线螺丝进行固定,也可通过锡焊的方式,在接线套内点燃锡,固定连接后,通过导电圈配合导电杆取电,取电时,导电圈是套设在导电杆的外部的,因此固定较为可靠,避免出现脱离后断电的现象,保证安全供电,同时本装置可以利用多个导电圈配合多个用电设备,接线较为方便,并且在蓄电池鼓包后,溢出的电解液无法直接作用在接线柱上,确保接线柱的清洁,方便后期排出电解液后,对蓄电池进行回收,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第一外壳的仰视图;图3为卡圈的俯视图;图4为导电杆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安装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的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包括胶合固定于蓄电池顶部的壳体1,所述壳体1套设在接线柱的外部,所述壳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外壳2,在所述外壳2的外壁位置处环形设置有两个卡槽201,在所述外壳2的外部配合有第一外壳3,所述第一外壳3的内壁处设置有嵌入所述卡槽201内的卡块301,所述外壳2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杆4,所述导电杆4的下端设置有插入接线柱用的插套401,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卡圈5,所述卡圈5的底部设置有芯部6,所述卡圈5的顶部以及所述外壳2的顶部均设置有嵌入所述芯部6用的阶梯槽7,在所述芯部6的底部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圈8,所述芯部6与所述导电圈8之间配合有三块以上的连接片9,其中一块所述连接片9配合有第一导电杆10,所述第一导电杆10穿过卡圈5后焊接连接有一接线套11,所述接线套11的外壁处设置有固线螺丝12,所述第一外壳3的外壁处设置有穿过第一导电杆10用的开槽336。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壳体1与所述外壳2之间配合有密封垫圈13,所述密封垫圈13为橡胶材质,所述密封垫圈13的厚度为1.5mm。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导电杆4的顶部具有一倒角部分411,所述导电圈8的内壁位置处焊接设置有两块夹持片811,所述夹持片811的中部向导电圈8的轴心位置外凸后形成凸出部分812,所述凸出部分812贴合导电杆4的外壁,通过夹持片可以与导电杆之间实现可靠配合,避免断电现象发生,通过倒角部分,使得导电杆的上端可以较好的安插在两块夹持片之间,避免被顶住后造成无法插入的现象。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外壳3的内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一外圈331,通过该外圈331配合有一锥形的弹簧332,所述弹簧332的下端抵住所述导电杆4,所述弹簧332的上端胶合固定在外圈331内,通过弹簧可以提供给导电杆下压力,避免由于外界的振动而导致导电杆与接线柱脱离后失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时,用电设备的接线安插在接线套内,通过固线螺丝进行固定,也可通过锡焊的方式,在接线套内点燃锡,固定连接后,通过导电圈配合导电杆取电,取电时,导电圈是套设在导电杆的外部的,因此固定较为可靠,避免出现脱离后断电的现象,保证安全供电,同时本装置可以利用多个导电圈配合多个用电设备,接线较为方便,并且在蓄电池鼓包后,溢出的电解液无法直接作用在接线柱上,确保接线柱的清洁,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固定于蓄电池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接线柱的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位置处环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卡槽,在所述外壳的外部配合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处设置有嵌入所述卡槽内的卡块,所述外壳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下端设置有插入接线柱用的插套,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卡圈,所述卡圈的底部设置有芯部,所述卡圈的顶部以及所述外壳的顶部均设置有嵌入所述芯部用的阶梯槽,在所述芯部的底部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圈,所述芯部与所述导电圈之间配合有三块以上的连接片,其中一块所述连接片配合有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穿过卡圈后焊接连接有一接线套,所述接线套的外壁处设置有固线螺丝,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处设置有穿过第一导电杆用的开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蓄电池接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固定于蓄电池顶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接线柱的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位置处环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卡槽,在所述外壳的外部配合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处设置有嵌入所述卡槽内的卡块,所述外壳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下端设置有插入接线柱用的插套,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卡圈,所述卡圈的底部设置有芯部,所述卡圈的顶部以及所述外壳的顶部均设置有嵌入所述芯部用的阶梯槽,在所述芯部的底部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一导电圈,所述芯部与所述导电圈之间配合有三块以上的连接片,其中一块所述连接片配合有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穿过卡圈后焊接连接有一接线套,所述接线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帅马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