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6303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所述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包括循环管路、泵、散热片以及热收集端。所述热收集端以及泵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通形成闭合通路,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的外壁。所述热收集端包括箱体和微通道模块。所述箱体具有一个收容腔,所述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循环管路。所述微通道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收容腔。所述微通道模块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所述微通道模块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切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箱体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based on microchannel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based on a microchannel module.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microchannel module includes a circulating pipe, a pump, a heat sink and a heat collecting end. The heat collecting end and the pump are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pipeline to form a closed passage, and the heat sink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circulation pipeline. The heat collecting end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 microchannel module. The box has a accommodating chamber, and the inlet and outlet are separately arranged on the relative side wall of the box, and the entrance and exi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irculating pipe. The micro channel module is fixedly arranged in the receiving cavity of the box body. The microchannel module has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extending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microchannel module has a plurality of first grooves spaced apart along second directions. The first angle betwee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is greater than 0 degrees less than 90 degrees, and the first direction is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working medium in th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器件的集成度和性能不断提高,工作时产生的热流密度也不断增大,而同时冷却空间却不断缩小。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如果无法及时排除,将导致器件温度升高,影响其正常工作,如何高效安全的对芯片进行散热成为了电子器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市售散热器件的类型多为单层肋片式微槽道,压降较大,需要高功率的泵与之相配,流体在经过待散热器件时对流换热量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对流换热量小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一种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循环管路、泵、散热片和热收集端。所述热收集端以及所述泵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通形成闭合通路,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的外壁。所述热收集端包括箱体和微通道模块。所述箱体具有一个收容腔,所述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循环管路。所述微通道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收容腔内,所述微通道模块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所述微通道模块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切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箱体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切槽的宽度为0.1-0.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槽的切槽数量为1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通道模块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沿着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切槽,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二夹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角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切槽的宽度为0.1-0.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切槽最多间隔5mm设置于所述微通道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介质可以为低熔点金属或低熔点合金,也可以为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00-50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风扇,所述两个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侧面。上述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所述微通道模块内具有多个通孔,并且所述微通道模块中利用线切割开设有多个第一切槽。工作介质由热收集端的入口流入所述微通道模块,与新增的多个第一切槽充分接触,增加了工作介质与基体材料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因此,本技术的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的热收集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的箱体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的微通道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循环管路20:泵30:散热片40:热收集端410:箱体411:收容腔412:入口413:出口414:盖板415:底座420:微通道模块421:通孔422:第一切槽423:第二切槽50:风扇100: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有驱蚊功能的灯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附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包括循环管路10、泵20、散热片30和热收集端40。所述热收集端40以及所述泵20通过所述循环管路10连通形成闭合通路,所述散热片30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10的外壁。所述热收集端40包括箱体410和微通道模块420。所述箱体410具有一个收容腔411,所述箱体410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入口412和出口413,所述入口412和出口413分别连接于所述循环管路10。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410的收容腔411内。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421。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切槽42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箱体410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热收集端40包括所述箱体410和微通道模块420。所述箱体410由盖板414和底座415构成。所述盖板414具有一外表面以及与该外表面相对设置的内表面。该外表面与散热器件贴合,内表面与所述微通道模块420焊接。所述底座415围成一个收容腔411。所述微通道模块420的材料可以为铜或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通道模块420的材料为铜。所述微通道模块420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切槽422,多个所述第一切槽422用于通过工作介质。所述微通道模块420通过扩散焊接连接至所述盖板414的内表面,扩散焊的作用是在保证焊接强度条件下不添加任何一种材料,可以将结合处热阻降至最低。所述工作介质从箱体410中的所述入口412进入到所述收容腔411后流入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在所述微通道模块420的通孔421以及所述第一切槽422和第二切槽423内进行对流换热作用后,流出所述微通道模块420,然后从所述箱体410的出口413流出,所述箱体410的入口412和出口413的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正对分布,也可以有一定倾斜,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箱体410的入口412和出口413也分别正对微通道模块420的入口412与出口413,这样可以减小变流道压力损失。可以理解,所述入口412和所述出口413的数量不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口412和所述出口413的数量为一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采用线切割方式开设所述多个第一切槽422。所述第一切槽422可以不完全切开,能够保证微通道模块420的整体性,方便扩散焊时的固定与装卡,开槽一侧为焊接面,能够保证最上方一层所述通孔421的通透性比较好。多个所述第一切槽422的槽道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能够尽可能少的破坏所述通孔421的结构,尽可能多的增加表面积。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优选为45度。当以45度切割凹槽时,只在所述通孔421的孔洞与槽道交叉处减少了孔表面积,能够绝大部分完整的保持所述通孔421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多孔材料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的比表面积。在本实施例所述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中,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内具有多个通孔421,并且所述微通道模块420中利用线切割开设有多个第一切槽422。工作介质由热收集端40的入口412流入所述微通道模块420,与新增的多个第一切槽422充分接触,增加了工作介质与基体材料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基于微通道模块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性能。因此,本技术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切槽422的宽度为0.1-0.5mm。在本实施例中,增加所述第一切槽422的宽度至0.1-0.5mm,能够增加工作介质与基体材料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提高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性能。但是,随着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路(10);泵(20);散热片(30);热收集端(40),所述热收集端(40)以及所述泵(20)通过所述循环管路(10)连通形成闭合通路,所述散热片(30)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10)的外壁,所述热收集端(40)包括:箱体(410),所述箱体(410)具有一个收容腔(411),所述箱体(410)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入口(412)和出口(413),所述入口(412)和出口(413)分别连接于所述循环管路(10);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410)的收容腔(411)内的微通道模块(420),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421),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切槽(42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箱体(410)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路(10);泵(20);散热片(30);热收集端(40),所述热收集端(40)以及所述泵(20)通过所述循环管路(10)连通形成闭合通路,所述散热片(30)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10)的外壁,所述热收集端(40)包括:箱体(410),所述箱体(410)具有一个收容腔(411),所述箱体(410)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入口(412)和出口(413),所述入口(412)和出口(413)分别连接于所述循环管路(10);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410)的收容腔(411)内的微通道模块(420),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421),所述微通道模块(420)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切槽(42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箱体(410)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切槽(422)的宽度为0.1-0.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通道模块的散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贾星光张华伟李言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