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除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601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余热锅炉除灰系统,涉及锅炉除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包括高温热风管道、中温热风管道、多个退火窑冷却风机、多个热风分配集箱及多个常规吹灰装置。多个退火窑冷却风机均位于玻璃退火窑的一侧并用于向玻璃退火窑吹风。高温热风管道的一端与玻璃退火窑连接,另一端与常规吹灰装置连接。中温热风管道的一端与玻璃退火窑连接,另一端与热风分配集箱连接。热风分配集箱与常规吹灰装置连接,常规吹灰装置与余热锅炉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能防止烟尘沉积和粘结,不易形成块状或其他尺寸的积灰。同时,其还能避免换热面的低温腐蚀和提升换热管壁面温度。

Waste heat boiler ash remova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ash removal system for a waste heat boile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sh removal in a boil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ste heat boiler ash remova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high temperature hot air pipe, a medium temperature hot air pipe, a plurality of annealing kiln cooling blower, a plurality of hot air distribution sets and a plurality of conventional soot blowing devices. The cooling fans of several annealing furnaces are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glass annealing furnace and are used for blowing to the glass annealing furnace. One end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hot ai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lass annealing kiln,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oot blowing device. One end of the medium temperature hot ai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lass annealing kiln,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t air distribution header. The hot air distribution hea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oot blowing device, and the conventional soot blow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ste heat boiler. The ash removal syste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deposition and adhesion of smoke and dust, and is not easy to form lump or other size ash.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void the low temperature corros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surface and enhance the wall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锅炉除灰系统
本技术涉及锅炉除灰
,具体而言,涉及余热锅炉除灰系统。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及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玻璃窑炉的余热锅炉积灰是影响余热锅炉运行和产能大重要因素,由于余热锅炉换热面紧凑、设计烟气流速低(通常<10m/s),且玻璃窑炉的烟气含尘量很高(一般600~1000mg/Nm3),玻璃窑炉烟气含有中等程度易粘结、易溶于水的烟尘,烟尘很容易在锅炉换热面上沉积,恶化传热效果,并增加系统风机的耗电量,降低余热锅炉产汽量及发电系统发电量。余热锅炉有几种常用的吹灰手段,一种是机械振打吹灰方式,该技术的动力消耗低,且不会对烟气增加额外的介质。但机械振打换热管容易对换热管造成不良影响,且余热锅炉运行负压高(低的-2000Pa,高的达到-6000Pa),振打吹灰工作容易增加墙体漏风,影响锅炉运行及产汽量。一种是利用余热锅炉的高压蒸汽进行吹灰,虽然效果不错,但是造成余热系统宝贵的终端产品——蒸汽能源损失;蒸汽吹灰会增加烟气的含湿量,使烟气露点温度升高,从而增大低温换热面黏灰和腐蚀的现象。此外,蒸汽吹灰设备传动件多,故障率高也给系统运行造成不少影响。一种是可燃气体爆燃吹灰,该技术通过利用可燃气体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燃烧混合气体产生的冲击波和高速热气流冲击积灰面,使积灰面的灰垢因冲击和破碎,到达清灰的效果。该技术清灰效果较好,经济性较好,但是吹灰系统安全性差。以上方案均采用间歇作业的吹灰方式,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无可厚非,但是以上方式都让烟尘有时间沉积甚至粘结,导致清灰难度加大。若清灰强度不大,则效果不明显,若清灰强度大,则对换热管造成磨损,而且耗费的能源更多。此外,结块的积灰被吹扫后容易形成较大的烟尘颗粒,对换热面及送风机械的叶片造成磨损,影响系统设备寿命。玻璃生产成型后会经过退火窑进行降温,通过风冷装置使退火窑的玻璃从七八百度降至常温产品,期间有大量的热量被热风带走排放至大气中,这些热风高温的具有400℃左右的温度,中温的也有300℃左右的温度,热风直排浪费了大量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其能防止烟尘沉积和粘结,不易形成块状或其他尺寸的积灰;也能减少顽固积灰可以降低间断吹灰的强度、延长吹灰的周期、减少能源损耗、降低对换热面及余热锅炉其他部件的损坏。同时,其还能避免换热面的低温腐蚀和提升换热管壁面温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锅炉除灰系统,用于玻璃退火窑。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包括高温热风管道、中温热风管道、多个退火窑冷却风机、多个热风分配集箱及多个常规吹灰装置。多个退火窑冷却风机均位于玻璃退火窑的一侧并用于向玻璃退火窑吹风。高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玻璃退火窑远离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高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常规吹灰装置连接。中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玻璃退火窑远离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中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热风分配集箱连接。热风分配集箱与常规吹灰装置连接,常规吹灰装置与余热锅炉连接。进一步地,上述高温热风管道还设置有风量调节阀门,风量调节阀门用于调节高温热风管道内的风量。进一步地,上述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还包括第一风管组,高温热风管道通过第一风管组与常规吹灰装置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风管组包括第一热风管、第二热风管及第三热风管,第一热风管、第二热风管及第三热风管的一端均与高温热风管道连接,第一热风管、第二热风管及第三热风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常规吹灰装置一一连接。进一步地,上述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还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及过热器,第一蒸发器与第一热风管连接,第二蒸发器与第二热风管连接,过热器与第三热风管连接,且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及过热器均位于余热锅炉内。进一步地,上述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还包括第二风管组,中温热风管道通过第二风管组与热风分配集箱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第二风管组包括第四热风管、第五热风管及第六热风管,第四热风管、第五热风管及第六热风管的一端均与中温热风管道连接,第四热风管、第五热风管及第六热风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热风分配集箱一一连接。进一步地,上述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还包括第三蒸发器、省煤器及除氧换热器,第三蒸发器、省煤器及除氧换热器均位于余热锅炉内,且述第三蒸发器、省煤器及除氧换热器分别与热风分配集箱连接。进一步地,上述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还包括中低温热风管道,中低温热风管道与玻璃退火窑远离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一种余热锅炉除灰系统,用于玻璃退火窑,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包括退火窑冷却风机、高温热风管道、中温热风管道、热风分配集箱、常规吹灰装置及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位于玻璃退火窑内并与玻璃退火窑连接,检测组件与退火窑冷却风机电性连接,以控制退火窑冷却风机开启或关闭。退火窑冷却风机位于玻璃退火窑的一侧并用于向玻璃退火窑吹风。高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玻璃退火窑远离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高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常规吹灰装置连接。中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玻璃退火窑远离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中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热风分配集箱连接。热风分配集箱与常规吹灰装置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退火窑冷却风机朝向玻璃退火窑内吹风,在玻璃退火窑的作用下,将退火窑冷却风机吹出的冷风转换为热风,高温热风管道和中温热风管道将热风导入至余热锅炉,并在常规吹灰装置的作用下不断吹扫余热锅炉换热面。本技术提供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能防止烟尘沉积和粘结,不易形成块状或其他尺寸的积灰;也能减少顽固积灰可以降低间断吹灰的强度、延长吹灰的周期、减少能源损耗、降低对换热面及余热锅炉其他部件的损坏。同时,其还能避免换热面的低温腐蚀和提升换热管壁面温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热风流向上时的示意图;图5为热风流向下时的示意图。图标:10-余热锅炉除灰系统;11-玻璃退火窑;100-高温热风管道;110-风量调节阀门;120-第一风管组;121-第一热风管;122-第二热风管;123-第三热风管;131-第一蒸发器;132-第二蒸发器;133-过热器;200-中温热风管道;210-第二风管组;211-第四热风管;212-第五热风管;213-第六热风管;220-第三蒸发器;230-省煤器;240-除氧换热器;300-退火窑冷却风机;400-热风分配集箱;500-常规吹灰装置;600-中低温热风管道;20-余热锅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余热锅炉除灰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锅炉除灰系统,用于玻璃退火窑,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热风管道、中温热风管道、多个退火窑冷却风机、多个热风分配集箱及多个常规吹灰装置;多个所述退火窑冷却风机均位于所述玻璃退火窑的一侧并用于向所述玻璃退火窑吹风;所述高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玻璃退火窑远离所述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所述高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常规吹灰装置连接;所述中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玻璃退火窑远离所述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所述中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热风分配集箱连接;所述热风分配集箱与所述常规吹灰装置连接,所述常规吹灰装置与余热锅炉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锅炉除灰系统,用于玻璃退火窑,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热风管道、中温热风管道、多个退火窑冷却风机、多个热风分配集箱及多个常规吹灰装置;多个所述退火窑冷却风机均位于所述玻璃退火窑的一侧并用于向所述玻璃退火窑吹风;所述高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玻璃退火窑远离所述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所述高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常规吹灰装置连接;所述中温热风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玻璃退火窑远离所述退火窑冷却风机的一侧连接,所述中温热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热风分配集箱连接;所述热风分配集箱与所述常规吹灰装置连接,所述常规吹灰装置与余热锅炉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风管道还设置有风量调节阀门,所述风量调节阀门用于调节所述高温热风管道内的风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还包括第一风管组,所述高温热风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风管组与所述常规吹灰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组包括第一热风管、第二热风管及第三热风管,所述第一热风管、所述第二热风管及所述第三热风管的一端均与所述高温热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管、所述第二热风管及所述第三热风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常规吹灰装置一一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除灰系统还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及过热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一热风管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二热风管连接,所述过热器与所述第三热风管连接,且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及所述过热器均位于所述余热锅炉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除灰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新李强苏德仁葛训周亚军钟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丰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