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467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弯管机机体上的主轴,主轴上驱动有旋转座,主轴为中空结构、并贯穿有芯轴,芯轴的顶端延伸至旋转座的外部、并驱动有模具定位套,模具定位套上套装有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第一传力板与旋转座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传力板位于第一传力板的上方、并紧固在模具定位套上;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力部件和第二传力部件,两传力部件在主轴正旋时接触配合、反旋时分离;芯轴的底端延伸至主轴的外部,芯轴的底端配合有回位驱动机构。通过套装的主轴和芯轴实现了两传力板在弯管时的同步动作、回位时的分别动作,为管材进料提供了避让空间,达到了多次、连续弯管的目的。

A driving device for the head of a pipe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ing device for the head of a pipe be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pindle mounted on a pipe machine body, a spindle driven with a rotating seat, a hollow structure and a core shaft, the top of the core shaft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rotating seat, and a mold setting sleeve is driven. The first force plate is fixed together with the rotating seat,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plate is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force plate and fastened on the mold positioning sleeve; the first force plate and the second forc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force component and a second force component, and the two force par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pindle at positive rotati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ndrel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main shaft,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ndrel is matched with a return driv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spindle and core shaft of the suit, the synchronous action and the return action of the two force plate in the bend pipe are realized, which provides the shelter space for the pipe material feeding, and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multiple and continuous be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弯管机
,尤其涉及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弯管机是一种对管材进行折弯的设备,其端部的机头上设有转动的主轴,主轴上驱动有弯管臂,弯管臂上的夹紧模(一个夹紧半体)是水平平推式的,且主轴上安装有芯模(芯模的一侧设有另一个夹紧半体,两个夹紧半体配合夹紧管材),弯管臂带动夹紧模在弯管的过程中,夹紧模和芯模一起夹住管材(夹紧模和芯模的上游设有辅推模具来夹持管材的后方),然后进行弯管,采用该结构一般只能弯管一次,不能实现连续弯管,原因如下:弯管臂带动夹紧模弯管后若要进行二次弯管,需要由主轴带动弯管臂及其上的夹紧模复位,芯模也设置在主轴上,即:芯模和弯管臂需要进行同步动作才能实现复位,而此时弯曲的管材处于芯模上,这样在复位时芯模和弯曲的管材会发生运动上相互干涉,进而导致无法复位,也就无法进行二次或多次的弯管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以达到多次、连续弯管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弯管机机体上、并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所述主轴上驱动有旋转座,所述主轴为中空结构,所述主轴的内部贯穿有芯轴,所述芯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旋转座的外部,所述芯轴的顶端驱动有模具定位套,所述模具定位套上套装有贴靠在一起的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所述第一传力板与所述旋转座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传力板位于所述第一传力板的上方、并通过紧固元件紧固在所述模具定位套上;所述第一传力板和所述第二传力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力部件和第二传力部件,所述第一传力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力部件在所述主轴正旋时接触配合传递旋转驱动力,所述第一传力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力部件在所述主轴反旋时分离;所述芯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主轴的外部,所述芯轴的底端配合有回位驱动机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回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弯管机机体上的回转齿轮箱,所述芯轴延伸至所述回转齿轮箱内,且位于所述回转齿轮箱内的所述芯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回转齿轮箱上还设有回转油缸,所述回转油缸的活塞杆延伸至所述回转齿轮箱内,且所述回转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多个啮合齿,多个所述啮合齿沿所述活塞杆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所述啮合齿与所述齿轮啮合在一起。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传力部件为一个第一传力块,所述第二传力部件为一个第二传力块,所述第二传力块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力板的外周,所述第一传力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力板的外周且向所述第二传力块方向竖向延伸,所述第一传力块位于所述第二传力块的正旋的上游侧。所述第二传力板上第二传力块,所述第二传力块上设有凹槽。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传力板和所述第二传力板之间设有套装于所述模具定位套上的耐磨板。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链传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该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弯管机机体上、并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主轴上驱动有旋转座,主轴为中空结构,主轴的内部贯穿有芯轴,芯轴的顶端延伸至旋转座的外部,芯轴的顶端驱动有模具定位套,模具定位套上套装有贴靠在一起的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第一传力板与旋转座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传力板位于第一传力板的上方、并通过紧固元件紧固在模具定位套上;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力部件和第二传力部件,第一传力部件和第二传力部件在主轴正旋时接触配合传递旋转驱动力,第一传力部件和第二传力部件在主轴反旋时分离;芯轴的底端延伸至主轴的外部,芯轴的底端配合有回位驱动机构,基于上述结构,该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弯管机机体上的夹紧结构(包括:辅推模具、弯管臂夹紧模和芯模一侧的夹紧半体,芯模和夹紧半体设置在模具定位套上)将管材夹紧,之后第一动力装置驱动主轴正旋转动,主轴带动旋转座和弯管臂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被夹紧的管材绕芯模动作、并实现一次弯管,在上述工作中,通过第二传力板上的第二传力部件(由设置在弯管臂上的其他结构带动)和第一传力板同步转动;一次弯管结束后,主轴带动第一传力板及其上的第一传力部件先回位,在回位的过程中,由于回位驱动机构的存在,芯轴不会转动,进而芯模和夹紧半体的位置也不会变化,等第一传力板回位后,调整好管材二次弯管的位置,之后回位驱动机构带动芯轴和芯模回位,之后再通过上述工序完成二次弯管,如此往复,完成多次弯管操作。综上所述,采用该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通过套装在一起主轴和芯轴,实现了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在弯管时的同步动作、回位时的分别动作,为管材进料提供了避让空间,解决了传统中二次弯管时发生运动干涉的问题,达到了在同一管材上多次、连续弯管的目的。由于回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弯管机机体上的回转齿轮箱,芯轴延伸至回转齿轮箱内,且位于回转齿轮箱内的芯轴上设有齿轮;回转齿轮箱上还设有回转油缸,回转油缸的活塞杆延伸至回转齿轮箱内,且回转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多个啮合齿,多个啮合齿沿活塞杆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啮合齿与齿轮啮合在一起,从而在弯管后、主轴带动第一传力板回位时,通过啮合齿与齿轮的啮合,保证了芯轴不会转动,进而保证了芯模和夹紧半体位置的固定性,避免了第二传力板通过接触摩擦力随第一传力板转动,进而避免了芯模与管材发生运动干涉的问题,为连续弯管奠定了基础;主轴带动弯管臂和第一传力板回位后,回转油缸(通过啮合齿与齿轮的啮合)带动芯轴和第二传力板转动,直至芯模回位,结构简单,对芯轴的定位和驱动效果好。由于第一传力部件为一个第一传力块,第二传力部件为一个第二传力块,第二传力块设置于第二传力板的外周,第一传力块设置于第一传力板的外周且向第二传力块方向竖向延伸,第一传力块位于第二传力块的正旋的上游侧,从而通过第一传力块和第二传力块来实现驱动力的传递,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由于第一传力块向第二传力块方向竖向延伸,从而在工作中,第一传力板首先回位(回位的位置通过设置在旋转座上的弯管臂与弯管机机架的顶靠来确定),之后,第二传力板回位,通过第一传力块的阻挡来确定第二传力板的回位位置,结构简单,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相对位置的固定性有保证,为连续性弯管作业提供了保障。由于第二传力块上设有凹槽,从而在使用中,通过插装部件(设置在弯管臂上的滑板上,弯管臂设置在旋转座上)和第二传力块上的凹槽插装配合,实现滑板与第二传力板的配合和分离,为弯管时滑板带动第二传力板同步转动、回位时第二传力板独自回位提供了条件。由于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之间设有套装于模具定位套上的耐磨板,从而通过耐磨板在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之间的过渡,避免了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发生相对转动时,发生磨损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由于第一动力装置为链传动,结构简单,动力强,对主轴的驱动效果好(因为旋转座和弯管臂由主轴驱动,主轴的负载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传力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二传力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弯管后的配合状态);图5是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弯管后、第一第一传力板回位后的配合状态);图6是图1中回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弯管机机体上、并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所述主轴上驱动有旋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为中空结构,所述主轴的内部贯穿有芯轴,所述芯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旋转座的外部,所述芯轴的顶端驱动有模具定位套,所述模具定位套上套装有贴靠在一起的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所述第一传力板与所述旋转座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传力板位于所述第一传力板的上方、并通过紧固元件紧固在所述模具定位套上;所述第一传力板和所述第二传力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力部件和第二传力部件,所述第一传力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力部件在所述主轴正旋时接触配合传递旋转驱动力,所述第一传力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力部件在所述主轴反旋时分离;所述芯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主轴的外部,所述芯轴的底端配合有回位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弯管机机体上、并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所述主轴上驱动有旋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为中空结构,所述主轴的内部贯穿有芯轴,所述芯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旋转座的外部,所述芯轴的顶端驱动有模具定位套,所述模具定位套上套装有贴靠在一起的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所述第一传力板与所述旋转座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传力板位于所述第一传力板的上方、并通过紧固元件紧固在所述模具定位套上;所述第一传力板和所述第二传力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力部件和第二传力部件,所述第一传力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力部件在所述主轴正旋时接触配合传递旋转驱动力,所述第一传力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力部件在所述主轴反旋时分离;所述芯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主轴的外部,所述芯轴的底端配合有回位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机头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弯管机机体上的回转齿轮箱,所述芯轴延伸至所述回转齿轮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笑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明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