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4550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该反应釜包括:进料系统、排料系统和反应釜本体;其中,进料系统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用于对固体物料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固体物料输送至反应釜本体;排料系统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用于接收反应釜本体输出的固液混合物料,并对该固液混合物料进行降温和降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进料系统可以对物料进行升压,排料系统可以对物料进行降温和降压,即物料的升压、降温和降压均是在反应釜本体外进行的,进而在反应釜本体内物料反应过程中,可实现反应釜本体的连续进料及连续排料,由此可实现连续自动化大规模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反应釜本体的处理效率。

Reac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ction kettle. The reaction kettle includes feed system, discharge system and reactor body, in which the feed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ctor body, which is used to press the solid material and transfer the solid material after the press to the reactor body. The discharge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ctor body and is used for the solid and liquid mixing of the receiving reactor body. The material is mixed, and the solid-liquid mixture is cooled down and lowered.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feeding system can boost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can be cooled and depressurization, that is, the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depressurization of the material are all carried out in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continuous feeding and continuous discharging of the reactor body can be realized during the reaction process of the material in the reactor. Thus, continuous automation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reactor bod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反应的一种常用设备,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等行业。目前,工业反应釜大都采用间歇操作,反应釜设有进料口和排料口,且进料口管线和排料口管线均设置有切断阀。反应釜操作时,首先关闭排料口管线切断阀,物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到反应釜内,然后关闭进料口管线切断阀,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及升压,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和压力达到设定目标值后,反应釜内的物料开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之后,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和降压,当温度和压力降至一定值后,打开出料口管线切断阀,进行排料。即反应釜依次通过加料、升温升压、反应、降温降压、排料的操作,进而完成一个整体操作。在这个整体过程中,升温升压、降温降压和排料操作均会占用反应釜操作的大部分时间,使反应釜的处理效率下降,不能实现连续自动化大规模的生产。另外,在每个循环过程中,连续的升温升压及降温降压,会使反应釜疲劳操作,进而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大大地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反应釜,旨在解决目前反应釜采用间歇操作导致的反应釜的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反应釜。该反应釜包括:进料系统、排料系统和反应釜本体;其中,进料系统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用于对固体物料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固体物料输送至反应釜本体;排料系统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用于接收反应釜本体输出的固液混合物料,并对该固液混合物料进行降温和降压。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进料系统包括:第一进料斗、第二进料斗和第三进料斗;其中,第一进料斗、第二进料斗、第三进料斗和反应釜本体依次相连通;第二进料斗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用于对第二进料斗进行冲压,第一出气口用于对第二进料斗进行泄压;第三进料斗开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用于对第三进料斗进行冲压。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进料系统还包括:螺旋进料器,第三进料斗通过螺旋进料器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螺旋进料器通过反应釜本体的进料口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螺旋进料器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的管道与处于进料口上方的反应釜本体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5°~45°。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排料系统包括:第一排料室、第二排料室和第三排料室;其中,反应釜本体、第一排料室、第二排料室和第三排料室依次相连通;第一排料室开设有第三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用于对第一排料室进行冲压;第二排料室开设有第四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四进气口用于对第二排料室进行冲压,第二出气口用于对第二排料室进行泄压。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第一排料室内和第二排料室内均设置有冷却装置,各冷却装置分别用于对第一排料室内的固液混合物料和第二排料室内的固液混合物料进行冷却。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还包括:循环泵,排料系统通过循环泵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循环泵用于接收排料系统输出的固液混合物料,并将该固液混合物料输送至反应釜本体。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循环泵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的位置位于反应釜本体的中部或上部。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循环泵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的管道设置有分离管道,分离管道用于接收并输出循环泵输出的固液混合物料。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反应釜本体开设有进液口,进液口用于向反应釜本体内输送具有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的液体物料。本技术中,在固体物料进入反应釜本体内之前,进料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升压,且在固液混合物料排出反应釜本体之后,排料系统可以对其进行降温和降压,即固体物料的升压、固液混合物料的降温和降压均是在反应釜本体外进行的,进而在反应釜本体内物料反应的过程中,可实现反应釜本体的连续进料及连续排料,由此可实现连续自动化大规模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反应釜本体的处理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对反应釜本体进行连续的升压、降温和降压,所以就减少了反应釜的疲劳操作,使得反应釜本体能够连续稳定的操作,延长了反应釜本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反应釜包括:进料系统1、排料系统2和反应釜本体3。其中,进料系统1与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通过进料系统1对固体物料进行升压,且升压后的固体物料通过进料系统1输送至反应釜本体3内。排料系统2与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从反应釜本体3输出的固液混合物料进入到排料系统2内,进而使排料系统2对固液混合物料进行降温和降压。本实施例中,在固体物料进入反应釜本体3内之前,进料系统1可以对其进行升压,且在固液混合物料排出反应釜本体3之后,排料系统2可以对其进行降温和降压,即固体物料的升压、固液混合物料的降温和降压均是在反应釜本体3外进行的,进而在反应釜本体3内物料反应的过程中,可实现反应釜本体3的连续进料及连续排料,由此可实现连续自动化大规模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反应釜本体3的处理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对反应釜本体3进行连续的升压、降温和降压,所以就减少了反应釜的疲劳操作,使得反应釜本体3能够连续稳定的操作,延长了反应釜本体3的使用寿命。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应釜的又一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进料系统1可以包括:第一进料斗11、第二进料斗12和第三进料斗13。其中,第一进料斗11、第二进料斗12和第三进料斗13在进料方向上依次设置,且第一进料斗11、第二进料斗12、第三进料斗13和反应釜本体3依次相连通。第一进料斗11为常压料斗,其上部与外界连通,其下部通过下料管线与第二进料斗12的上部相连通,且第一进料斗11和第二进料斗12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断阀a。第二进料斗12为变压料斗,其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出气口(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一进气口可以向第二进料斗12进行冲压,通过第一出气口可以向第二进料斗12进行泄压。第二进料斗12的下部通过下料管线与第三进料斗13的上部相连通,且第二进料斗12和第三进料斗13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断阀b。第三进料斗13为高压料斗,其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口(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二进气口可以对第三进料斗13进行冲压,以防止反应釜本体3内的气体反串到第三进料斗13内。具体实施时,第三进料斗13与反应釜本体3内的压差可以维持在90-100KPa。第一进料斗11、第二进料斗12和第三进料斗13均可以为多个。可以看出,在整个进料过程中,第一进料斗11的物料进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系统(1)、排料系统(2)和反应釜本体(3);其中,所述进料系统(1)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用于对固体物料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所述固体物料输送至所述反应釜本体(3);所述进料系统(1)包括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的第三进料斗(13),所述第三进料斗(13)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对所述第三进料斗(13)进行冲压;所述排料系统(2)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用于接收所述反应釜本体(3)输出的固液混合物料,并对该固液混合物料进行降温和降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系统(1)、排料系统(2)和反应釜本体(3);其中,所述进料系统(1)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用于对固体物料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所述固体物料输送至所述反应釜本体(3);所述进料系统(1)包括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的第三进料斗(13),所述第三进料斗(13)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对所述第三进料斗(13)进行冲压;所述排料系统(2)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用于接收所述反应釜本体(3)输出的固液混合物料,并对该固液混合物料进行降温和降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系统(1)包括:第一进料斗(11)和第二进料斗(12);其中,所述第一进料斗(11)、所述第二进料斗(12)、所述第三进料斗(13)和所述反应釜本体(3)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斗(12)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对所述第二进料斗(12)进行冲压,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对所述第二进料斗(12)进行泄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系统(1)还包括:螺旋进料器(14),所述第三进料斗(13)通过所述螺旋进料器(14)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进料器(14)通过所述反应釜本体(3)的进料口(31)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所述螺旋进料器(14)与所述反应釜本体(3)相连通的管道与处于所述进料口(31)上方的所述反应釜本体(3)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5°~4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系统(2)包括:第一排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涛毛燕东刘雷李克忠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