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4474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包括反应装置、进样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瓶和加热套,加热套套置在反应瓶的外侧用于对反应瓶进行加热,所述进样装置用于向反应瓶输送反应试样,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和控制终端,触摸屏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通过触摸屏设定或调解合成所需要的各项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合成所需参数的精确性和产品性能的重现性。

An intelligent nano material synthesis devic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nanomaterial synthesis devic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cluding a reaction device, a sampling device, and a control system. The reaction device includes a reaction bottle and a heating sleeve. The heating sleeve is used to heat the reaction bottle on the outside of the reaction bottle. The sampling device is used to transport the reaction sample to the reaction bottle. The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 touch screen and a control terminal, the touch scree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terminal, and the parameters are set or mediate by the touch screen.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automation degree,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required parameters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product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研发产品品种的多元化,反应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研发产品的反应过程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各仪器的化学稳定性必须良好,而且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的仪器自动化程度低,各项操作均需手工进行,对精细化工合成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均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以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包括反应装置、进样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瓶和加热套,加热套套置在反应瓶的外侧用于对反应瓶进行加热,所述进样装置用于向反应瓶输送反应试样,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和控制终端,触摸屏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通过触摸屏设定或调解合成所需要的各项参数。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反应瓶内反应温度的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为热电偶。所述进样装置包括多通道进样器、多通道蠕动泵和试样输送管,多通道蠕动泵受控于所述控制终端并控制所述多通道进样器的运转,多通道进样器通过所述试样输送管与反应瓶相连,实验过程中,所述控制终端通过多通道蠕动泵控制多通道进样器实现向反应瓶的多通道进样。所述试样输送管为不锈钢管。所述反应瓶设置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样装置通过入口端向反应瓶内输送反应试样,所述入口端设置有第一玻璃接头,第一玻璃接头上设置有气体入口,反应瓶的出口端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的进气口与反应瓶的出口端相连通,冷凝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二玻璃接头,第二玻璃接头上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控制终端为电脑或智能手机。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触摸屏实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合成参数的设定和调节,并通过控制终端实时监控合成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通过该变化对各反应器件作出实时调控,实现了对反应过程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控制。本专利技术通过多通道蠕动泵和多通道进样器实现连续、多次自动进样,可以实现一步合成多层核壳结构并且因反应条件可控,无人为因素干扰,从而使合成的多核结构均一,重复性高。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制作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其中,1、热电偶2、第二玻璃接头3、冷凝器4、反应瓶5、加热套6、触摸屏7、第一玻璃接头8、气体入口9、不锈钢管10、气体出口11、多通道进样器12、控制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包括反应装置、进样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6和控制终端12,触摸屏6与控制终端12通过无线网络、蓝牙或有线网通信连接,通过触摸屏6和控制终端12设定或调解合成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等。控制终端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合成参数,也可以分享参数给其他装置,控制终端可以根据参数自动调节反应过程,实现一键式无人值守合成。所述控制终端12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瓶4和加热套5,加热套5套置在反应瓶4的外侧用于对反应瓶4进行加热。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反应瓶4内反应温度的温度检测器,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器为热电偶1,所述热电偶1将检测到的反应瓶内的温度实时传输至控制终端12,由控制终端12根据传输来的检测结果对反应过程进行实时调控。所述反应瓶4设置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样装置通过入口端向反应瓶4内输送反应试样,所述入口端设置有第一玻璃接头7,第一玻璃接头7上设置有气体入口8。反应瓶4的出口端设置有冷凝器3,冷凝器3的进气口与反应瓶4的出口端相连通,冷凝器3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二玻璃接头2,冷凝器3用来冷凝回流。第二玻璃接头2上设置有气体出口10。所述进样装置用于向反应瓶4输送反应试样。所述进样装置包括多通道进样器11、多通道蠕动泵和试样输送管,多通道蠕动泵受控于所述控制终端12并控制所述多通道进样器11的运转,多通道进样器11通过所述试样输送管向反应瓶4输送反应试样,所述试样输送管为不锈钢管9。实验过程中,所述控制终端12通过多通道蠕动泵控制多通道进样器11实现向反应瓶的多通道进样。本专利技术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进样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瓶和加热套,加热套套置在反应瓶的外侧用于对反应瓶进行加热,所述进样装置用于向反应瓶输送反应试样,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和控制终端,触摸屏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通过触摸屏设定或调解合成所需要的各项参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进样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瓶和加热套,加热套套置在反应瓶的外侧用于对反应瓶进行加热,所述进样装置用于向反应瓶输送反应试样,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和控制终端,触摸屏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通过触摸屏设定或调解合成所需要的各项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反应瓶内反应温度的温度检测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器为热电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装置包括多通道进样器、多通道蠕动泵和试样输送管,多通道蠕动泵受控于所述控制终端并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战军郭兆董兴华赵宇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