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胶装置及用该装置制作导电泡沫材料和泡沫镍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417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挤胶装置及用该装置制作导电泡沫材料和泡沫镍的方法,至少在其中一个挤胶辊上包覆有薄膜,其主要作用是破孔和吸附:在对辊运转的过程中,经过浸胶后的聚氨酯海绵经过包覆薄膜对辊的时候,对辊对其产生挤压力破坏了海绵中的闭孔,把附在海绵网孔上的胶膜挤穿,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使较大颗粒吸附在包覆薄膜上。利用薄膜来去除导电泡沫材料上的闭孔,与传统方式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成本低,不需要另购设备及耗材,对设备、原材料、及胶无损害。2.能去除涂胶海绵上的闭孔。3.操作简单,生产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挤胶装置及用该装置制作导电泡沫材料和泡沫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挤胶装置及用该装置制作导电泡沫材料和泡沫镍的方法,属于电池电极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泡沫镍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模芯导电化---电镀镍---热处理,其中模芯导电化的工艺经常采用涂导电胶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制作导电泡沫材料(一般是导电海绵)。一般涂导电胶工艺包括:浸胶---挤胶----烘干(在70-110℃),其中挤胶时用到的对辊如图1所示。其导电胶主要是由石墨、氨水、树脂等组成,导电胶的导电介质是石墨,其粒度在100um以下,在使用过程中,胶体易团聚而导致粒度变大,聚胺脂海绵在浸胶过程中大颗粒胶体堵塞海绵网孔(即形成闭孔),从而导致导电泡沫材料电阻不均,影响镍网面密度不均匀;胶体颗粒的团聚,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团聚的胶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大面积堵塞网孔,失去了泡沫镍多孔材料的意义,特别是影响电池极片覆料,使浆料不能进入网孔内,从而降低电池容量,影响电池性能;如不及时处理,将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导电胶整体变坏,失去使用价值。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砂磨机来分散大颗粒,通过循环砂磨处理来减小胶体的粒度。其流程为:胶槽中的胶---砂磨机---除铁器---过滤机----胶槽。砂磨温度在10-30℃。砂磨机的原理是砂磨介质(一般为小钢珠)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依靠介质与胶体的高速碰撞来分散大颗料,减小粒度,然后分散后的胶体通过强力磁铁吸附铁霄介质,通过过滤网进入胶槽。然而上述方法的缺点是:砂磨介质在分散胶体时自身也被破坏,形成大量的铁霄,虽然通过强力磁铁能除去大量的铁霄,但仍有少量的铁霄随同胶体一起进入胶槽中,在浸胶过程中同胶体吸附在海绵上,在挤胶过程中铁霄将海绵刺破,而且损坏挤胶对辊。另采用砂磨成本高(需电耗、水耗及设备本身成本),砂磨介质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砂磨介质易进入胶槽损坏海绵和胶辊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挤胶装置及用该装置制作导电泡沫材料和泡沫镍的方法,成本低、对海绵和胶辊无损伤、能消除闭孔、操作简单、生产易实现。所述挤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挤胶辊和挤压表面-->之间的间距用于供被挤胶的泡沫材料通过;其特征是:至少在其中一个挤胶辊上包覆有薄膜,所述薄膜在挤胶时与被挤胶的泡沫材料相接触并同向运动,用于吸附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大颗粒胶体,消除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闭孔。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是由一对有一定间距平行设置的上辊和下辊形成的,所述上辊、下辊中至少有一个是主动辊,它与驱动装置相连,上辊和下辊之间的间距用于供被挤胶的泡沫材料通过。所述制作导电泡沫材料的方法包括浸胶步骤、挤胶步骤和烘干步骤,在所述挤胶步骤中至少用到一个挤胶辊,通过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之间的相互挤压挤出多余的导电胶;其特征是:至少在用其中一个挤胶辊挤胶的时候增加吸附步骤,所述吸附步骤利用包覆在所述挤胶辊上的薄膜吸附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大颗粒胶体,消除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闭孔。所述制作泡沫镍的方法包括制作导电泡沫材料步骤、电镀镍步骤、和热处理步骤,其中制作导电泡沫材料步骤又包括浸胶步骤、挤胶步骤和烘干步骤,在所述挤胶步骤中至少用到一个挤胶辊,通过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之间的相互挤压挤出多余的导电胶;其特征是:至少在用其中一个挤胶辊挤胶的时候增加吸附步骤,所述吸附步骤利用包覆在所述挤胶辊上的薄膜吸附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大颗粒胶体,消除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闭孔。本专利技术在挤压对辊的至少一个挤胶辊上(例如最后一道对辊上)包覆薄膜,其主要作用是破孔和吸咐:在对辊运转的过程中,经过浸胶后的聚氨酯海绵经过包覆薄膜对辊的时候,对辊对其产生挤压力破坏了海绵中的闭孔,把附在海绵网孔上的胶膜挤穿,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使较大颗粒吸附在包覆薄膜上。利用薄膜来去除导电泡沫材料上的闭孔。同时,由于对辊与导电泡沫材料是线接触,且导电泡沫材料是不停在向前运动,所以被擦除的颗粒不会被反吸在导电泡沫材料上。与传统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成本低,不需要另购设备及耗材(所用薄膜是成本很低的现成材料,比起磨砂介质的成本相对低许多),对设备、原材料、及胶无损害。2.能去除涂胶海绵上的闭孔。3.操作简单,生产易实现。由于取消了磨砂过程,所以也就不存在砂磨介质易进入胶槽损坏海绵和胶辊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涂胶工段挤胶对辊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薄膜包覆挤胶对辊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采用薄膜包覆挤胶对辊示意图。图3为含有本专利技术挤胶装置的涂胶机的示意图。图4为按现有技术制备的泡沫镍的SEM图。图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各方法制备的泡沫镍的SEM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制备泡沫镍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涂导电胶涂导电胶工艺为聚氨脂海绵(或无纺布、纤维等其他泡沫材料或称多孔弹性材料)----浸胶----挤胶----烘干(在70-120℃),胶的固含量在7-10%、pH值在10-11、温度在10-30℃、粘度在5-20mPa·s。(2)电镀镍电镀镍工艺可以是硫酸盐体系或氨基磺酸盐体系,可以是一级电镀或多级电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硫酸盐体系一级电镀方式,现有技术中硫酸盐体系的工艺参数如下:硫酸镍(NiSO4·7H2O)  200-250(g/L)氯化镍(NiCl2·6H2O)  30-45(g/L)硼酸(H3BO3)          30-45(g/L)PH                      3.8-4.4阴极电流密度            8-15A/dm2(面积按导电海绵表面积计)温度                    45-60℃氨基磺酸盐体系工艺参数如下:氨基磺酸镍Ni(NH2SO3)2·4H2O   200-450(g/L)氯化镍(NiCl2·6H2O)              20-60(g/L)硼酸(H3BO3)                      30-50(g/L)PH                                  3.8-4.4温度:                              45-60℃阴极电流密度                        8-15A/dm2(面积按导电海绵表面积计)(3)热处理热处理工艺是在400-1100℃氢气还原气氛条件下进行。其中在涂导电胶工艺的挤胶工段,在挤胶的最后一道对辊上均匀包覆薄膜,包覆厚度在1-10mm,薄膜孔密度为50-150PPI(孔径大小由PPI数即孔密度决定),该薄膜可以是聚胺脂海绵、无纺布、纤维等多孔材料。包覆后的对辊示意图如图2a所示,此即为本专利技术的挤胶装置的主要部分。图2a中,薄膜3画成展开状是为了便于读者看清其结构,实际使用时薄膜3是包覆于辊上的。包含有本实施例挤胶装置涂胶机的总体示意则如图3所示,其中标号分别为:21电机,22减速器,23皮带,24海绵带,25蜗杆,26蜗轮,1挤胶辊上辊,2挤胶辊下辊,27浸胶-->辊,28胶槽。涂胶机动力由电机21经减速器22传到蜗杆25,带动蜗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挤胶辊和挤压表面之间的间距用于供被挤胶的泡沫材料通过;其特征是:至少在其中一个挤胶辊上包覆有薄膜(3),所述薄膜(3)在挤胶时与被挤胶的泡沫材料相接触并同向运动,用于吸附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大颗粒胶体,消除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闭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挤胶辊和挤压表面之间的间距用于供被挤胶的泡沫材料通过;其特征是:至少在其中一个挤胶辊上包覆有薄膜(3),所述薄膜(3)在挤胶时与被挤胶的泡沫材料相接触并同向运动,用于吸附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大颗粒胶体,消除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闭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是由一对有一定间距平行设置的上辊(1)和下辊(2)形成的,所述上辊(1)、下辊(2)中至少有一个是主动辊,它与驱动装置相连,上辊(1)和下辊(2)之间的间距用于供被挤胶的泡沫材料通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薄膜(3)包覆在最后一对挤胶辊的上辊(1)和下辊(2)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薄膜(3)用于吸附被挤泡沫材料中的粒度大于100微米的大颗粒胶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薄膜(3)厚度为1-10毫米,孔密度为50-150PPI。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薄膜(3)是聚胺脂泡沫材料或无纺布或纤维制成的薄膜。7、一种制作导电泡沫材料的方法,包括浸胶步骤、挤胶步骤和烘干步骤,在所述挤胶步骤中至少用到一个挤胶辊,通过挤胶辊和与其相对的挤压表面之间的相互挤压挤出多余的导电胶;其特征是:至少在用其中一个挤胶辊挤胶的时候增加吸附步骤,所述吸附步骤利用包覆在所述挤胶辊上的薄膜(3)吸附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大颗粒胶体,消除被挤胶的泡沫材料中的闭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陈永阳刘涛檀世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