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2015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3:22
本申请涉及车辆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包括作动器、阻尼阀以及流体回路,所述作动器与所述阻尼阀均与所述流体回路相连,当外部激励作用于所述作动器时,所述作动器向所述流体回路中的介质施加作用力以使该介质流经所述阻尼阀。该方案中,阻尼阀分别与作动器和流体回路相连,此时,阻尼阀成为设置在流体回路中的一个阻尼件,在作动器的作用下,流体回路内的介质流经阻尼阀时产生阻尼力,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那样独立的设置在车辆的底盘上,相比之下,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集成度更高。 1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This application involves th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The suspension system consists of an actuator, a damping valve, and a fluid loop, both of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luid circuit, and when external excitation is acted on the actuator, the actuator exerts force to the medium in the fluid circuit to make the medium flow through the damping valve. In this scheme, the damping valves are connected to the actuator and the fluid circuit respectively. At this time, the damping valve becomes a damping part set in the fluid circui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actuator, the medium flows through the damping valve in the fluid loop, instead of being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vehicle as independently as the shock reducer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n contrast, th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provided by this application has more compact structure and higher integration.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悬架系统
本申请涉及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行驶时,车体振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了普遍认知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辆行驶舒适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与车辆行驶舒适性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车辆上的减振器和悬架弹簧的匹配。悬架弹簧与减振器匹配出不同的阻尼比可以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传统车辆悬架系统包括机械式弹簧和双筒减震器,两者在协调车辆平顺性和操稳性时无法同时达到最佳,这是由于,较高的平顺性要求弹簧的刚度略小,而良好的操稳性又要求弹簧刚度略大,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整车性能,平顺性和操稳性都有一定的折中。相关技术中,液压互联油气悬架系统能够同时保证车辆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和平顺性,这是由于油气悬架系统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其刚度的非线性,车辆在舒适性区域内刚度相比传统悬架要小,从而舒适性好,车辆在安全性区域内刚度相比传统悬架要大,从而操稳性好。现有的液压互联油气悬架系统如图1所示,该悬架系统包括液压互联悬架作动器1’、减震器2’以及液压回路,液压互联悬架作动器1’与液压回路相连通,液压互联悬架作动器1’与减震器2’平行设置,当外部激励作用于液压互联悬架作动器1’时,减震器2’提供阻尼力以吸收部分振动能量。上述结构中,减震器2’占用了较大的外部空间,导致液压互联油气悬架系统的结构欠缺紧凑性,集成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旨在提高该悬架系统的紧凑性和集成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作动器、阻尼阀以及流体回路,所述作动器与所述阻尼阀均与所述流体回路相连,当外部激励作用于所述作动器时,所述作动器向所述流体回路中的介质施加作用力以使该介质流经所述阻尼阀。优选的,所述阻尼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作动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体回路。优选的,还包括蓄能器,所述阻尼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蓄能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体回路。优选的,所述阻尼阀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所述介质的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任意一者为进口,另一者为出口。优选的,所述阻尼阀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阀体和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的阀芯,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阀芯包括阀盘、第一叶片阀以及第二叶片阀,所述第一叶片阀和所述第二叶片阀分别连接于所述阀盘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的两端,所述阀盘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所述阀盘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介质经由所述第一通孔作用于所述第一叶片阀以产生第一阻尼力,所述介质经由所述第二通孔作用于所述第二叶片阀以产生第二阻尼力。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片阀和所述第二叶片阀中的至少一者为层叠式叶片阀,所述层叠式叶片阀包括多个阀片,组成所述层叠式叶片阀的各所述阀片中,至少一个所述阀片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所得投影的外轮廓线包围另一个所述阀片沿此方向所得投影的外轮廓线。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片阀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所述阀片,分别为第一阀片、第二阀片以及第三阀片,各所述阀片均为圆形阀片,所述第一阀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三阀片的数量均为一个,沿着所述容纳腔的轴向,两个所述第一阀片、所述第二阀片以及所述第三阀片依次排布,所述第一阀片比其它所述阀片更靠近所述阀盘,且所述第一阀片、所述第二阀片、所述第三阀片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叶片阀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所述阀片,分别为第一阀片、第二阀片、第三阀片以及第四阀片,各所述阀片均为圆形阀片,所述第一阀片、所述第二阀片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三阀片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四阀片的数量为一个,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两个所述第一阀片、一个所述第二阀片、一个所述第三阀片、一个所述第四阀片、一个所述第二阀片、三个第三阀片依次排布,所述第四阀片比其它所述阀片更靠近所述阀盘,且所述第一阀片、所述第二阀片、所述第三阀片、所述第四阀片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叶片阀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所述阀片,分别为第四阀片、第五阀片以及第六阀片,各所述阀片均为圆形结构,所述第四阀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五阀片和所述第六阀片的数量均为一个,沿着所述容纳腔的轴向,两个所述第四阀片、所述第五阀片以及所述第六阀片依次排布,所述第四阀片比其它所述阀片更靠近所述阀盘,且所述第四阀片、所述第五阀片、所述第六阀片的直径依次减小。优选的,组成所述第一叶片阀中的各所述阀片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介质从所述进口经由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缺口流至所述出口;和/或组成所述第二叶片阀中的各所述阀片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介质从所述进口经由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缺口流至所述出口。优选的,所述阀芯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叶片阀的第一阀挡和/或连接于所述第二叶片阀的第二阀挡,所述第一阀挡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阀远离所述阀盘的一侧,所述第二阀挡设置于所述第二叶片阀远离所述阀盘的一侧,当所述介质向所述第一叶片阀施加作用力时,所述第一阀挡与所述第一叶片阀限位配合;当所述介质向所述第一叶片阀施加作用力时,所述第二阀挡与所述第二叶片阀限位配合。优选的,所述阻尼阀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阀体的第一过滤件和/或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开口处,或者,所述阻尼阀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阀体的第一过滤件和/或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罩设于所述第一叶片阀外,所述第二过滤件罩设于所述第二叶片阀外。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法兰,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件紧固。优选的,所述阻尼阀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密封件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焊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中,阻尼阀与作动器共同连接在供介质流通的流体回路中,当外部激励作用于作动器时,作动器向流体回流中的介质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使得介质流经阻尼阀并产生阻尼力。此时,阻尼阀的阻尼特性与作动器的非线性刚度特性匹配,以满足车辆的减震要求。该方案中,阻尼阀分别与作动器和流体回路相连,此时,阻尼阀成为设置在流体回路中的一个阻尼件,在作动器的作用下,流体回路内的介质流经阻尼阀时产生阻尼力,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那样独立的设置在车辆的底盘上,相比之下,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集成度更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压互联油气悬架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阀与作动器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阀与蓄能器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阀的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叶片阀的实施例一的分解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叶片阀的实施例二的分解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叶片阀和第二叶片阀的实施例的分解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叶片阀中,其中一个阀片的第一缺口的示意图;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阀中,第一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悬架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器、阻尼阀以及流体回路,所述作动器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器、阻尼阀以及流体回路,所述作动器与所述阻尼阀均与所述流体回路相连,当外部激励作用于所述作动器时,所述作动器向所述流体回路中的介质施加作用力以使该介质流经所述阻尼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作动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体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所述阻尼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蓄能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流体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阀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所述介质的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任意一者为进口,另一者为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阀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阀体和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的阀芯,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阀芯包括阀盘、第一叶片阀以及第二叶片阀,所述第一叶片阀和所述第二叶片阀分别连接于所述阀盘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的两端,所述阀盘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所述阀盘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介质经由所述第一通孔作用于所述第一叶片阀以产生第一阻尼力,所述介质经由所述第二通孔作用于所述第二叶片阀以产生第二阻尼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阀和所述第二叶片阀中的至少一者为层叠式叶片阀,所述层叠式叶片阀包括多个阀片,组成所述层叠式叶片阀的各所述阀片中,至少一个所述阀片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所得投影的外轮廓线包围另一个所述阀片沿此方向所得投影的外轮廓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阀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所述阀片,分别为第一阀片、第二阀片以及第三阀片,各所述阀片均为圆形阀片,所述第一阀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阀片和所述第三阀片的数量均为一个,沿着所述容纳腔的轴向,两个所述第一阀片、所述第二阀片以及所述第三阀片依次排布,所述第一阀片比其它所述阀片更靠近所述阀盘,且所述第一阀片、所述第二阀片、所述第三阀片的直径依次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晖张农周敏綦衡敏曾冬华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