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124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内锅包括沿内锅的下部的周向延伸的凹陷部,凹陷部向内锅的内部凹陷,使得凹陷部的内表面突出于内锅的其他部分的内表面。根据本方案,凹陷部能够增加内锅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提升对食物的热传导效率。 1

Cooker and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ner pot and cooking utensils. The inner pot is used for cooking utensils. The inner pot includes a sunken part extending alo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pot, and the concave part is sunken to the inner pot of the inner pot, so that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depression is protrud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other parts of the inner pot.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the concave part can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inner pot and the food, thereby improving the heat con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food.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和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使用IH加热装置产生热量的内锅,在能够产生热量的区域外没有任何隔热装置,因而所产生的热量很容易扩散,造成能源浪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所述内锅包括沿所述内锅的下部的周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向所述内锅的内部凹陷,使得所述凹陷部的内表面突出于所述内锅的其他部分的内表面。根据本方案,凹陷部能够增加内锅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提升对食物的热传导效率。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内锅的外表面形成的凹槽中填充有超导材料。根据本方案,能够提升凹陷部向内锅其他部位传热的传热效率。优选地,所述超导材料的外表面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平齐。根据本方案,内锅的外表面平整,方便放置且不容易被损坏。优选地,所述内锅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凹陷部,所述多个所述凹陷部各自所在的平面彼此平行。优选地,所述内锅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呈环形,所述多个所述凹陷部的圆心在所述内锅的中轴线上。优选地,所述多个凹陷部中相邻的凹陷部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根据以上三种方案,凹陷部的设置均匀,使得内锅对食物的加热效率稳定提升。优选地,位于最上方的凹陷部到所述内锅的最下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内锅的高度的1/6至1/3。由此可以获得较高的加热效率。优选地,所述内锅能够由IH加热装置加热。由此,内锅能够由IH加热装置加热,以实现较优的加热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方案的内锅。根据本方案,内锅的凹陷部能够增加内锅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提升对食物的热传导效率。优选地,还包括IH加热装置,所述内锅能够由所述IH加热装置加热。根据本方案,IH加热装置能够实现较优的加热效果。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3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烹饪器具100。如图1所示,该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煲体2、盖体1和内锅3。煲体2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煲体2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3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3进行清洗。盖体1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2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内锅3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3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2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3的加热装置。可以理解,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本实施方式中,内锅3在中间高度位置处具有最大内径,内锅3的内径从最大内径处向上端和下端均逐渐减小。相比于直壁形内锅,内锅3形成为接近球形的曲面形的锅体形状更方便食物在内锅3中流动,因而能够具有更好的烹饪效果。本实施方式的设置在煲体2中的加热装置为IH加热装置4,内锅3能够和IH加热装置4发生电磁感应并产生热量。IH加热装置4位于内锅3的下方。为了优化内锅3对内锅3中的食物的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率,在内锅3的下部设置多个凹陷部31,每个凹陷部31均沿内锅3的周向延伸并向内锅3的内部凹陷,使得凹陷部31的内表面311突出于内锅3的其他部分的内表面。同时,凹陷部31在内锅3的外表面形成有凹槽。由于凹陷部31的内表面311突出于内锅3的其他部分的内表面,因而凹陷部31的内表面311与内锅3中的食物的接触面积较大,对食物的传热面积较大,这就能够提升烹饪效率。然而,由于要将内锅3的底部向内挤压变形才能加工出凹陷部31,因而如图2所示,凹陷部31的上部的壁厚H2一般小于内锅3的其他位置的壁厚H1。具体地,在实际加工中,H1和H2的关系通常满足0.1H1<H2<H1。由于H2较小,因而在凹陷部31处,凹陷部31向内锅3的其他部位传热的热传导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凹陷部31也能够正常向周围部位传热,在凹陷部31在内锅3的外表面形成的凹槽中填充有超导材料312,超导材料312能够提升凹陷部31向内锅3的其他部位传热的传热效率。超导材料312的外表面与内锅3的外表面平齐,使得内锅3的外表面整体平整,容易放置,不易被损坏。在本实施方式中,超导材料312为诸如类金刚石的固体。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超导材料可以有其他选择。例如,可以在凹陷部处固定设置环状的管路,并在管路中填充能够相变传热的超导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31设置有多个,所有凹陷部31各自所在的平面彼此平行且间距相等。由于凹陷部31均沿内锅3的周向设置,因而每个凹陷部31均呈环形。所有凹陷部31的圆心均位于内锅3的中轴线上。可以理解,将所有凹陷部31在水平面上投影将会得到多个同心的圆环。可以看到,凹陷部31大多都位于内锅3的与IH加热装置4相面对的位置上,而有两个凹陷部31略高于IH加热装置4而没有与IH加热装置4相对。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最上方的凹陷部31与内锅3的锅底之间的垂直距离大约为内锅3的高度的1/6至1/3。布置有凹陷部31的部分占内锅3的高度比例越大,则加热效率越高,但生产成本也会相应较高。可以理解,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凹陷部31设置为沿内锅3的周向间断设置,而不一定是呈完整的环形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内锅3,增大了锅底与内锅3中的食物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对内锅3中的食物的传热效率。同时,由于在凹陷部31处填充有超导材料312,因而凹陷部31对内锅3的其他部位的传热效率也可得到优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本技术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沿所述内锅的下部的周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沿所述内锅的下部的周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向所述内锅的内部凹陷,使得所述凹陷部的内表面突出于所述内锅的其他部分的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内锅的外表面形成的凹槽中填充有超导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材料的外表面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凹陷部,所述多个所述凹陷部各自所在的平面彼此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下部设置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旭明黄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