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49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搬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提升机。包含:底座;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两个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立柱上的两根导轨;可滑动地设置在两根导轨上的升降平台;用于驱动升降平台沿两根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水平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横梁;设置在横梁上的两个支撑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支撑件上的两个定滑轮;与升降平台重量相等的配重;一端与升降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后与配重固定连接的第一钢丝绳;一端与升降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后与配重固定连接的第二钢丝绳,由于配重的重量与升降平台的重量相等,因此通过配重可将升降平台的重量抵消掉,从而可降低提升机的制造成本和能耗。

Hois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vey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hoist. It includes: a base, two vertical columns set vertically on the base; two rails set on two vertical columns; a lifting platform that can be slidably set on two guides; a first driving device that drives the lifting platform to sl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two guideways; the horizontal beam is flat on the two vertical columns; Two supporting parts set on the beam; two fixed pulleys on two supporting parts, respectively; the weight equal to the lifting platform;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platform,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pulley and the first wire rope is fixed with the counterweight; one end is fixed to the lifting platform and the other is fixed. The oth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platform. The second wire rop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weight of the second fixed pulley, is equal to the weight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so the weight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can be eliminated by the weight of the counterweight, which can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hoi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机
本技术涉及搬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提升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间中,一般会利用提升机来上下搬运工件,在现有的提升机上,由于工件较重,一般需要采用功率大扭矩大的电机才能实现,而一般大功率大扭矩的电机其造价都较贵,因此将会增加提升机的制造成本,而且采用大功率大扭矩的电机搬运工件,也会增加提升机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机,可降低提升机的制造成本,还能降低提升机的能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提升机,包含:底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相互平行;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平行;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且与所述第二立柱平行;升降平台,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横梁,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相互分开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第一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第二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配重,所述配重和所述升降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对的两侧,所述配重用于平衡所述升降平台的重量,所述配重的重量与所述升降平台的重量相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与所述配重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后与所述配重固定连接;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用于给所述配重导向;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传动带、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传动带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为同步轮,所述电机具备电机传动轴,所述电机传动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在提升机中包含有配重,两根钢丝绳绕在两个定滑轮上后一端与配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升降平台固定连接,而且配重的重量与升降平台的重量相等,因此通过配重可将升降平台的重量抵消掉,这样第一驱动装置采用非常小的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拉动升降平台上下往返运动的,从而在制造过程中,就可选择小功率小扭矩的电机,从而可降低提升机的制造成本,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和现有技术相比,第一驱动装置只需要花费较小的力就可带动升降平台上下往返运动,从而可降低提升机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提升机。如图1至4所示。包含:底座1;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第一立柱2与所述第二立柱3相互平行;第一导轨(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2上,且与所述第一立柱2平行;第二导轨4,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3上,且与所述第二立柱3平行;升降平台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4上;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5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4的长度方向滑动;横梁6,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7、第二支撑件8,相互分开设置在所述横梁6上;第一定滑轮9,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7上;第二定滑轮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8上;配重11,所述配重11和所述升降平台5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相对的两侧,所述配重11用于平衡所述升降平台5的重量,所述配重11的重量与所述升降平台5的重量相等;第一钢丝绳12,所述第一钢丝绳12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5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9后与所述配重11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13,所述第二钢丝绳13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5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10后与所述配重11固定连接;第一导杆14和第二导杆15,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导杆14和所述第二导杆15用于给所述配重11导向;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主动轮16、设置在所述横梁6上的从动轮17、连接所述主动轮16和所述从动轮17的传动带18、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16转动的电机19,所述升降平台5与所述传动带18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16和所述从动轮17为同步轮,所述电机19具备电机传动轴(图中未标示),所述电机传动轴与所述主动轮16同轴固定连接,其中,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均为齿轮,传动带18为与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啮合的齿轮带。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在提升机中包含有配重11,钢丝绳绕在定滑轮上后一端与配重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升降平台5固定连接,而且配重11的重量与升降平台5的重量相等,因此通过配重11可将升降平台5的重量抵消掉,这样第一驱动装置采用非常小的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拉动升降平台5上下往返运动的,从而在制造过程中,就可选择小功率小扭矩的电机19,从而可降低提升机的制造成本,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和现有技术相比,第一驱动装置只需要花费较小的力就可带动升降平台5上下往返运动,从而可降低提升机的能耗。另外,具体的说,升降平台5包含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图中未示出)、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轨4上的第二滑块5-1、连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5-1的平台主体5-2,其中,传动带18与平台主体5-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可带动平台主体5-2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4的长度方向滑动。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支撑件7为一个设置在横梁6上的支架,第一定滑轮9的数量为2,支架上具有第一支撑臂7-1和第二支撑臂7-2,第一支撑臂7-1和第二支撑臂7-2以衡量的轴线为对称线相互对称设置在横梁6上,第一支撑臂7-1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连接第一侧壁7-1-1和第二侧壁7-1-2的连接杆7-1-3,其中一个第一定滑轮9套设在连接杆7-1-3上,并可相对于连接杆7-1-3转动,第二支撑臂7-2也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7-2-1和第二侧壁7-2-2、连接第一侧壁7-2-1和第二侧壁7-2-2的连接杆7-2-3,另一个第一定滑轮9套设在连接杆7-2-3上,并可相对于连接杆7-2-3转动,第一钢丝绳12穿过两个定滑轮后一端与升降平台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配重11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支撑件8也为一个设置在横梁6上的支架,支架上具有第一支撑臂8-1和第二支撑臂8-2,第一支撑臂8-1和第二支撑臂8-2以衡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提升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相互平行;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平行;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且与所述第二立柱平行;升降平台,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横梁,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相互分开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第一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第二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配重,所述配重和所述升降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对的两侧,所述配重用于平衡所述升降平台的重量,所述配重的重量与所述升降平台的重量相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与所述配重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后与所述配重固定连接;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用于给所述配重导向;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传动带、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传动带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为同步轮,所述电机具备电机传动轴,所述电机传动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相互平行;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平行;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且与所述第二立柱平行;升降平台,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横梁,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相互分开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第一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第二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配重,所述配重和所述升降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政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巨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