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133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包括轿体、设置在轿体顶部的轿顶、设置在轿体底部的轿底、设置在轿顶上方的上梁组件、设置在轿底下方托架、设置在托架下方的下梁组件,以及用于连接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的两立梁;上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上梁,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上梁下表面中部的两安装座;两上梁之间设有空隙;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轿顶轮位于空隙内;轿底包括轿底板,以及用于连接轿壁、轿底板和托架的轿底侧梁;轿底侧梁设置为类S型侧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轿顶轮安装在两上梁之间的空隙内,节省了轿厢顶部的空间,降低井道顶层的高度;通过类S型侧梁连接轿壁、轿底板和托架,使得拆装、维修、更换方便。

An elevator ca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vator car, including a sedan chair, a sedan roof set at the top of the sedan body, a sedan bottom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edan body, a upper beam assembly set on the top of the sedan chair, a bracket under the bottom of the sedan chair, a lower beam component set under the bracket, and a two vertical beam for connecting the upper beam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beam assembly; the upper beam component. The two upper beams, including the symmetrical setting, and the two mounting seats in the middle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two upper beams, are provided with a gap between the two upper beams; the two mounting seat is equipped with a sedan roof wheel; the top wheel is located in the gap; the sedan bottom includes the sedan floor, and the bottom side of the sedan chair, the sedan floor and the bracket; the sedan floor is connected to the sedan floor, and the sedan floor is connected to the sedan chair. The side beam is set as the S type side beam.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roof wheel is installed in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upper beams, saving the space on the top of the car, reducing the height of the top layer of the well, and connecting the sedan wall, the sedan floor and the bracket through the S type side beam, so that the disassembly, repair and replacement a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电梯在住宅、大厦等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梯轿架是电梯轿厢及载重的承载部件,电梯导轨用导轨支架固定在井道墙壁,电梯轿架上梁和下梁上安装有导靴,导靴卡在电梯导轨上,使电梯轿厢沿导轨上下运行。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和电梯轿架的安装难度大,各部件之间结构复杂,不便于拆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方便拆装和维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包括轿体、设置在轿体顶部的轿顶、设置在轿体底部的轿底、设置在轿顶上方的上梁组件、设置在轿底下方托架、设置在托架下方的下梁组件,以及用于连接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的两立梁;上梁组件、下梁组件、两立梁围绕形成龙门架;上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上梁、用于连接两上梁上表面两端部的两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上梁下表面中部的两安装座;两上梁之间设有空隙,两立梁设置在空隙处,与两上梁连接;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轿顶轮位于空隙内;轿顶与立梁连接处设有卡板,轿顶和立梁之间通过卡板连接;轿体包括三面环绕的轿壁;轿底包括轿底板,以及用于连接轿壁、轿底板和托架的轿底侧梁;轿底侧梁设置为类S型侧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中侧壁;上侧壁与轿壁连接;下侧壁与托架连接;轿底板设置在中侧壁上。作为优选,两上梁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每根上梁包括上梁上槽壁、上梁下槽壁、上梁侧槽壁。两上梁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方便各部件之间拆装,使得安装、拆卸、维修时更加便捷;槽口朝外,这里的朝外是指朝向与空隙相反的方向。作为优选,两立梁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每根立梁包括立梁左槽壁、立梁右槽壁、立梁内槽壁;立梁左槽壁上端部和立梁右槽壁上端部分别与两上梁侧槽壁端部连接。两立梁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方便各部件之间拆装,使得安装、拆卸、维修时更加便捷;槽口朝外,这里的朝外是指朝向与轿体相反的方向。作为优选,安装座包括角板,角板上板面与上梁下槽壁连接,角板侧板面与轿顶轮连接;角板侧板面与轿顶轮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垫。角板使得轿顶轮拆装、维修、替换方便;第一减振垫提高轿厢的舒适性。作为优选,第一减振垫设置为橡胶垫。作为优选,卡板固定在轿顶上表面,卡板两侧向立梁方向凸起形成卡槽,立梁设置在卡槽内。卡槽使得立梁和轿顶连接方便,便于拆装和维修。作为优选,立梁与卡槽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垫;第二减振垫设置为橡胶垫。第二减振垫提高轿厢的舒适性。作为优选,两上梁上表面中部设有盖板。盖板一方面用于遮挡灰尘,一方面防止故障时有人掉落在轿顶轮上。作为优选,下梁组件与托架连接;每根立梁和托架之间设有拉杆,拉杆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第一拉杆一端与立梁连接,另一端与托架一端部连接;第二拉杆一端与立梁连接,另一端与托架另一端部连接;托架与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形成三角形结构。托架与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形成三角形结构,加强托架与下梁的连接,使得托架与龙门架连接更加稳定。作为优选,轿底侧梁与托架之间设有第三减振垫;第三减振垫设置为橡胶垫。第三减振垫提高轿厢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的上梁组件、下梁组件、两立梁围绕形成龙门架,结构稳固;上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上梁、用于连接两上梁上表面两端部的两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上梁下表面中部的两安装座;两连接板连接两上梁,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调节;两上梁之间设有空隙,两立梁设置在空隙处,与两上梁连接,节省空间,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调节;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轿顶轮位于空隙内;将轿顶轮安装在两上梁之间的空隙内,节省了轿厢顶部的空间,降低井道顶层的高度;采用安装座将轿顶轮安装在两上梁上,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调节;轿顶与立梁连接处设有卡板,轿顶和立梁之间通过卡板连接;卡板将轿顶和立梁连接固定,使得立梁和轿顶安装方便,便于定位;通过轿底侧壁将轿壁、轿底板、托架三者连接起来;轿底侧梁设置为类S型侧梁,上侧壁与轿壁连接,中侧壁上设置轿底板,下侧壁与托架连接,使得拆装、维修、更换方便;另外,上侧壁和中侧壁环绕形成凹部,凹部一方便轿底侧壁与轿壁连接,方便拆装,二可用于踢脚,防止用户踢到轿壁加快轿壁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立梁和卡板连接关系截面示意图。图3为轿底侧梁截面示意图。图4为轿底侧梁与其他部件连接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轿底侧梁与托架连接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电梯轿厢,包括轿体1、设置在轿体1顶部的轿顶2、设置在轿体1底部的轿底3、设置在轿顶2上方的上梁组件、设置在轿底3下方托架4、设置在托架4下方的下梁组件5,以及用于连接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5的两立梁6;上梁组件、下梁组件5、两立梁6围绕形成龙门架。轿顶2与两立梁6连接,上梁组件与两立梁6螺栓连接,下梁组件5与两立梁6螺栓连接;上梁组件、下梁组件5、两立梁6围绕形成龙门架,结构稳固。上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上梁7、用于连接两上梁7上表面两端部的两连接板8,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上梁7下表面中部的两安装座;两上梁7之间设有空隙,两立梁6设置在空隙处,与两上梁7连接;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11;轿顶轮11位于空隙内;轿顶2与立梁6连接处设有卡板12,轿顶2和立梁6之间通过卡板12连接。轿顶轮11与两安装座螺栓连接;两连接板8连接两上梁7,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调节;两上梁7之间设有空隙,两立梁6设置在空隙处,与两上梁7连接,节省空间,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调节;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11,轿顶轮11位于空隙内;将轿顶轮11安装在两上梁7之间的空隙内,节省了轿厢顶部的空间,降低井道顶层的高度;采用安装座将轿顶轮11安装在两上梁7上,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调节;轿顶2与立梁6连接处设有卡板12,轿顶2和立梁6之间通过卡板12连接;卡板12将轿顶2和立梁6连接固定,使得立梁6和轿顶2安装方便,便于定位。轿体1包括三面环绕的轿壁13;轿底3包括轿底板14,以及用于连接轿壁13、轿底板14和托架4的轿底侧梁15;轿底侧梁15设置为类S型侧梁,包括上侧壁16、下侧壁17、中侧壁18;上侧壁16与轿壁13连接;下侧壁17与托架4连接;轿底板14设置在中侧壁18上。轿壁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轿底3侧壁将轿壁13、轿底板14、托架4三者连接起来;轿底侧梁15设置为类S型侧梁,上侧壁16与轿壁13螺栓连接,中侧壁18上设置轿底板14,下侧壁17与托架4螺栓连接,使得拆装、维修、更换方便;另外,上侧壁16和中侧壁18环绕形成凹部19,凹部19一方便轿底3侧壁与轿壁13连接,方便拆装,二可用于踢脚,防止用户踢到轿壁13加快轿壁13损坏。具体地,两上梁7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每根上梁7包括上梁上槽壁20、上梁下槽壁21、上梁侧槽壁22。两上梁7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方便各部件之间拆装,使得安装、拆卸、维修时更加便捷;槽口朝外,这里的朝外是指朝向与空隙相反的方向。具体地,两立梁6设置为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轿厢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轿体、设置在轿体顶部的轿顶、设置在轿体底部的轿底、设置在轿顶上方的上梁组件、设置在轿底下方托架、设置在托架下方的下梁组件,以及用于连接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的两立梁;上梁组件、下梁组件、两立梁围绕形成龙门架;上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上梁、用于连接两上梁上表面两端部的两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上梁下表面中部的两安装座;两上梁之间设有空隙,两立梁设置在空隙处,与两上梁连接;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轿顶轮位于空隙内;轿顶与立梁连接处设有卡板,轿顶和立梁之间通过卡板连接;轿体包括三面环绕的轿壁;轿底包括轿底板,以及用于连接轿壁、轿底板和托架的轿底侧梁;轿底侧梁设置为类S型侧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中侧壁;上侧壁与轿壁连接;下侧壁与托架连接;轿底板设置在中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轿体、设置在轿体顶部的轿顶、设置在轿体底部的轿底、设置在轿顶上方的上梁组件、设置在轿底下方托架、设置在托架下方的下梁组件,以及用于连接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的两立梁;上梁组件、下梁组件、两立梁围绕形成龙门架;上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上梁、用于连接两上梁上表面两端部的两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上梁下表面中部的两安装座;两上梁之间设有空隙,两立梁设置在空隙处,与两上梁连接;两安装座对称设置,之间设有轿顶轮;轿顶轮位于空隙内;轿顶与立梁连接处设有卡板,轿顶和立梁之间通过卡板连接;轿体包括三面环绕的轿壁;轿底包括轿底板,以及用于连接轿壁、轿底板和托架的轿底侧梁;轿底侧梁设置为类S型侧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中侧壁;上侧壁与轿壁连接;下侧壁与托架连接;轿底板设置在中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两上梁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每根上梁包括上梁上槽壁、上梁下槽壁、上梁侧槽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两立梁设置为槽口朝外的U型条状钢槽;每根立梁包括立梁左槽壁、立梁右槽壁、立梁内槽壁;立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明朱小云丁明芳周延锁李玉车超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奔速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