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8085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在堆叠电气装置和形成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流路时通过连接块被机械地组装,从而便于插入电气装置并且使冷却流路与电气装置之间的压力增加,由此提高冷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在堆叠电气装置和形成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流路时通过连接块被机械地组装,从而便于插入电气装置并且使冷却流路与电气装置之间的压力增加,由此提高冷却性能。
技术介绍
作为环境污染对策的一部分,近来使用马达的扭矩的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车辆、电动车辆等的发展受到关注。上述车辆通常配备有电力控制单元(PCU),该电力控制单元(PCU)控制从驱动电池供应的电力(例如,300V的电压)在期望状态下被供应到马达。PCU包括诸如逆变器、平流电容器(smoothingcondenser)和转换器这样的电气装置。如果向电气装置供电,则电气装置产生热。因此,电气装置必须包括单独的冷却器。作为相关技术,日本特开2001-245478号公报(于2001年9月7日公开,标题为:Coolerforinverter(逆变器的冷却器))公开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使用具有IGBT等的半导体器件和嵌入其中的二极管的半导体模块,并且日本特开2008-294283号公报(于2008年12月4日公开,标题为:Semiconductordevice(半导体器件))公开了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被安装成与半导体器件的下侧表面接触并且使流入到其中的流体交换热。单侧冷却方案限制了冷却性能。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设计了双侧冷却方案。双侧冷却方案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元件被插入到热交换器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应该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热交换器的电气装置的插入间隔需要比电气装置的高度高并且电气装置和热交换器还需要彼此压紧以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如图1所示,基于双侧冷却方案的热交换器可被配置为包括管20和容器30,管20位于电气装置10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且具有在其中流动的热交换介质,容器30与管的两端联接并且具有被引入到其中并从其排出的热交换介质。然而,热交换器应该被钎焊以固定电气装置的插入空间,然后插入电气装置,结果其缺点在于难以执行电气装置的插入操作。此外,如果管之间的间隔很宽以便于插入电气装置,则热交换器的缺点在于电气装置和管彼此没有压紧,由此导致热交换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能够方便插入电气装置并且将电气装置和热交换器彼此压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构成冷却水流路的第一冷却流路和第二冷却流路在被堆叠的同时通过连接块被组装,以增加第一冷却流路和第二冷却流路与电气装置之间的压力并且便于插入电气装置,由此提高冷却性能。技术方案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冷却流路110和第二冷却流路120,冷却水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中流动,并且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彼此交替地堆叠;入口管210和出口管220,所述入口管210和所述出口管220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的两端,所述入口管210引入所述冷却水,所述出口管220排出所述冷却水;以及连接块400,所述连接块400与所述入口管210和所述出口管220连通,并且所述连接块400连接在多个堆叠的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之间以在堆叠方向上形成连接通道。多个电气装置2可被插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之间以被冷却。该热交换器1还可包括:第1-1突出物111和第1-2突出物112,所述第1-1突出物111的一端的一些区域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的长度方向上突出,所述第1-2突出物112的另一端的一些区域突出;以及第2-1突出物121和第2-2突出物122,所述第2-1突出物121的一端的一些区域在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1的长度方向上突出,所述第2-2突出物122的另一端的一些区域突出,其中,所述第1-1突出物111和所述第2-1突出物121以及所述第1-2突出物112和所述第2-2突出物122在高度方向上彼此不交叠。该热交换器1还可包括:入口块310,所述入口块310包括入口通道311、第一入口通道312以及第二入口通道313,入口通道311与所述入口管210连通,第一入口通道312从所述入口通道311分出使得通过所述入口通道311引入的冷却水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所述第二入口通道313从所述入口通道311分出使得通过所述入口通道311引入的冷却水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以及出口块320,所述出口块320包括第一出口通道322、第二出口通道323以及出口通道321,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22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连接到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所述出口通道321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22、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与所述出口管220之间,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22和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排出的冷却水汇合以被排出到所述出口管220。该热交换器1还可包括:第1-1连接管331,所述第1-1连接管331连接在所述入口块310的所述第一入口通道312与所述第1-1突出物111之间;第2-1连接管332,所述第2-1连接管332连接在所述入口块310的所述第二入口通道313与所述第2-1突出物121之间;第1-2连接管341,所述第1-2连接管341连接在所述出口块320的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32与所述第1-2突出物112之间;以及第2-2连接管342,所述第2-2连接管342连接在所述出口块320的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与所述第2-2突出物122之间。该热交换器1还可包括:第一法兰330,所述第1-1连接管331和所述第2-1连接管332插入到所述第一法兰330中,并且所述第一法兰330支承所述入口块310;以及第二法兰340,所述第1-2连接管341和所述第2-2连接管342插入到所述第二法兰340中,并且所述第二法兰340支承所述出口块320。该热交换器1还可包括:连接器350,所述连接器350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所述第1-1连接管331和所述第1-2连接管341之间,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所述第2-1连接管332和所述第2-2连接管342之间。所述入口块310、所述第1-1连接管331、所述第2-1连接管332和所述连接器350可以被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出口块320、所述第1-2连接管341、所述第2-2连接管342和所述连接器350被一体地形成。所述连接块400可包括:上连接块410,所述上连接块410与连接到所述入口块310和所述出口块320的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或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接触,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入口通道312、所述第二入口通道313、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32或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411;下连接块420,所述下连接块420与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块400的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或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接触或者与彼此交替堆叠的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或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接触,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411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421;以及密封构件430,所述密封构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冷却流路(110)和第二冷却流路(120),冷却水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中流动,并且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彼此交替地堆叠;入口管(210)和出口管(220),所述入口管(210)和所述出口管(220)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的两端,所述入口管(210)引入所述冷却水,所述出口管(220)排出所述冷却水;以及连接块(400),所述连接块(400)与所述入口管(210)和所述出口管(220)连通,并且所述连接块(400)连接在多个堆叠的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之间以在堆叠方向上形成连接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30 KR 10-2015-01894851.一种用于冷却电气装置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冷却流路(110)和第二冷却流路(120),冷却水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中流动,并且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彼此交替地堆叠;入口管(210)和出口管(220),所述入口管(210)和所述出口管(220)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的两端,所述入口管(210)引入所述冷却水,所述出口管(220)排出所述冷却水;以及连接块(400),所述连接块(400)与所述入口管(210)和所述出口管(220)连通,并且所述连接块(400)连接在多个堆叠的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之间以在堆叠方向上形成连接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多个电气装置(2)被插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之间以被冷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还包括:第1-1突出物(111)和第1-2突出物(112),所述第1-1突出物(111)的一端的一些区域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的长度方向上突出,所述第1-2突出物(112)的另一端的一些区域突出;以及第2-1突出物(121)和第2-2突出物(122),所述第2-1突出物(121)的一端的一些区域在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1)的长度方向上突出,所述第2-2突出物(122)的另一端的一些区域突出,其中,所述第1-1突出物(111)和所述第2-1突出物(121)以及所述第1-2突出物(112)和所述第2-2突出物(122)在高度方向上彼此不交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还包括:入口块(310),所述入口块(310)包括入口通道(311)、第一入口通道(312)以及第二入口通道(313),入口通道(311)与所述入口管(210)连通,所述第一入口通道(312)从所述入口通道(311)分出使得通过所述入口通道(311)引入的冷却水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所述第二入口通道(313)从所述入口通道(311)分出使得通过所述入口通道(311)引入的冷却水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流路(120);以及出口块(320),所述出口块(320)包括第一出口通道(322)、第二出口通道(323)以及出口通道(321),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22)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却流路(110),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连接到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所述出口通道(321)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22)、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与所述出口管(220)之间,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22)和所述第二出口通道(323)排出的冷却水汇合以被排出到所述出口管(2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还包括:第1-1连接管(331),所述第1-1连接管(331)连接在所述入口块(310)的所述第一入口通道(312)与所述第1-1突出物(111)之间;第2-1连接管(332),所述第2-1连接管(332)连接在所述入口块(310)的所述第二入口通道(313)与所述第2-1突出物(121)之间;第1-2连接管(341),所述第1-2连接管(341)连接在所述出口块(320)的所述第一出口通道(332)与所述第1-2突出物(112)之间;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杉宋埈煐林弘永李东锡李仙美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