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35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在就座者保持良好的贴身感的同时便于就座者移动肩部的车用座椅。车用座椅(1)具有座椅靠背(11),该座椅靠背包括:支撑就坐者(P)腰部(H)附近的下部(20)、支撑肋骨(I)附近的中央部(21)以及支撑肩胛骨(J)附近的上部(22)。中央部(21)形成为比下部(20)以及上部(22)都宽,且弯曲成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的前表面(21b)。座椅靠背(11)从中央部(21)到上部(22)具有从后面看露出就坐者(P)肩部(S)的切口形状(11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座椅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基于2015年10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15-202981的专利,并将上述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座椅。
技术介绍
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车用座椅包括座垫(座位部)和座椅靠背(靠背部)。上述车用座椅注重就坐者的贴身感。因此,提出了一种座椅,其座椅靠背的表面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沿着肩胛骨向上鼓起的弯曲形状(参考专利文献1)。根据该座椅,以就座者的体形差异较小的肘骨、肩胛骨附近的部位为中心进行支撑,因此可以获得与体形无关的良好的贴身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5-982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当使用上述座椅时,由于座椅靠背的支撑肩胛骨附近的部分左右鼓起,因此例如如图10所示就坐者的肩部S被后面的座椅靠背100覆盖并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车辆的换档杆或者将上半身向左右转动以确认左右或后方时,就座者肩部的移动受到限制,难以执行这些动作。本申请鉴于上述情形,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就座者保持良好贴身感的同时还便于就座者移动肩部的车用座椅。[为解决问题实施的手段]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支撑座椅靠背上就座者的肋骨附近的中央部分形成为比支撑肩胛骨附近的上部和支撑腰部附近的下部都宽,并且从中央部到上部形成从后面看露出就坐者的肩部的切口形状,使得在保持良好的贴身感的同时便于移动肩部,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方式。(1)一种车用座椅,具有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包括:支撑就坐者腰部附近的下部、支撑肋骨附近的中央部以及支撑肩胛骨附近的上部,所述中央部形成为从前面看比所述下部以及所述上部都宽,且具有弯曲成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的前表面,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中央部到所述上部具有从后面看露出就坐者的肩部的切口形状。(2)根据(1)所述的车用座椅,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具有从前面看宽度从所述中央部朝向所述上部逐渐变窄并向内凹陷的弯曲形状。(3)根据(1)或(2)所述的车用座椅,其中所述中央部的横向宽度最宽的部分以所述座椅靠背和座垫的边界为基点,被设置在从该边界到所述座椅靠背上端的长度的30%~70%范围内。(4)根据(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其中所述上部向上方延伸到就坐者的颈部附近。[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车用座椅,在就坐者保持良好的贴身感的同时便于就坐者移动肩部。附图说明图1是车用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就坐者就坐时的座椅靠背的侧视图;图3是座椅靠背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了图3中C-C剖面的座椅靠背的下部的前表面形状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了图3中B-B剖面的座椅靠背的中央部的前表面形状的说明图;图6是就坐者就坐后的座椅靠背的后视图;图7是示出了图3中A-A剖面的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前表面形状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了图2中D-D剖面的就坐者的移动的说明图;图9是将上部延伸到就坐者颈部时的座椅靠背的后视图;图10是就坐者就坐时的现有的座椅靠背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地说明。另外,以下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并不仅限于该实施方式。对于相同的元件赋予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除非另有说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都基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此外,附图的尺寸比例不限于图示的比例。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1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车用座椅1例如具有座垫(座位部)10、座椅靠背(靠背部)11和头枕12。如图2及图3所示,座椅靠背11形成为有一定横向宽度且在上下方向较长的板状,包括:用于支撑就坐者P腰部H附近的下部20、用于支撑肋骨I附近的中央部21和用于支撑肩胛骨J附近的上部2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就坐者”假设为身高通常为150cm~185cm的成人。如图3所示,下部20从前面看相对较细,并且具有大致固定的宽度,具体而言,下部20具有150mm~300mm的宽度,窄于就坐者P的腰部H的宽度。如图4所示,下部20的前表面20a在宽度方向上是平坦的,或者略微弯曲以使中央凹陷。如图3所示,中央部21具有从前面看比下部20以及上部22相对更宽的宽度。中央部21具有从下部20逐渐变宽且朝向上部22逐渐变窄的弯曲形状。即,中央部21形成为从前面看最宽的部分(宽幅部分21a)向外突起的波形。具体而言,中央部21的宽幅部分21a的宽度被设置为约400mm~550mm。如图2及图5所示,中央部21的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中央部21的前表面21b以在宽度方向上中央凹陷而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由此,可以以围绕着就座者P的侧腹的肋骨I附近方式进行支撑。如图3及图6所示,座椅靠背11从中央部21到上部22具有从后面看露出就坐者P的肩部S的切口形状11a。例如,座椅靠背11从中央部21到上部22具有宽度逐渐变窄且向内侧大幅凹陷的弯曲形状。具体而言,上部22的上端22a的宽度例如约为150mm~300mm,是中央部21的宽幅部分21a的宽度的30%~75%、优选为40%~60%。另外,切口形状11a在上下方向的长度(从中央部21的宽幅部分21a到上部22的上端22a的长度)例如约为200mm~300mm,并且从中央部21的宽幅部分21a朝向上部22的上端22a向内侧突起弯曲。另外,中央部21的宽幅部分21a以座椅靠背11与座垫10的边界为基点,被设置在从该座椅靠背11与座垫10的边界到座椅靠背11上端的长度L(图1所示)的30%~70%范围内,优选被设置在40%~60%范围内。另外,座椅靠背11与座垫10的边界是指座垫10的就坐面(就坐者实际就坐的一面)与座椅靠背11之间的边界。从座椅靠背11与座垫10的边界到座椅靠背11的上端22a的长度(从前面看时,座椅靠背11中在座垫10上的露出部分的上下长度)L例如约为600mm~700mm。从而,座椅靠背11被设计为至少不覆盖就坐者P的肩关节。上部22支撑就坐者P的后背上部的肩胛骨J附近。另外,上部22不需要支撑整个肩胛骨J,支撑一部分即可。如图7所示,上部22的前表面22b在宽度方向上是平坦的,或者略微弯曲以使中央凹陷。另外,座椅靠背11的前表面从中央部21朝向上部22弯曲,例如沿着就坐者P的后背的形状向后侧突起弯曲。座椅后背11的材质例如使用聚氨酯等。图1所示的座垫10连接于座椅后背11。座垫10的材质例如使用聚氨酯等。头枕12连接于座椅靠背11的上端部。头枕12的材质例如使用聚氨酯等。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座椅靠背11的中央部21形成为比下部20以及上部22都宽,并且具有弯曲成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的前表面,因此,不管就坐者P的体形大小如何,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贴身感。另外,座椅靠背11从中央部21到上部22具有从后面看露出就坐者P的肩部S的切口形状11a,因此如图8所示,就坐者P的肩部S的前后移动不受限制,并且可以以无异物感地顺利进行换挡杆的操作或者进行左右及后方确认等动作。另外,通过切口形状11a,提高了可视性,例如在前座座椅的情况下,扩大了前座乘客的后方视野、侧方视野以及后方乘客的前方视野。座椅靠背11具有宽度从中央部21朝向上部22逐渐变窄并向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因此可以充分露出就坐者P的肩部S,并且可以恰当地消除肩部S的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座椅,具有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包括:支撑就坐者腰部附近的下部、支撑肋骨附近的中央部以及支撑肩胛骨附近的上部,其中,所述中央部形成为从前面看比所述下部以及所述上部都宽,且具有弯曲成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的前表面,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中央部到所述上部具有从后面看露出就坐者的肩部的切口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14 JP 2015-2029811.一种车用座椅,具有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包括:支撑就坐者腰部附近的下部、支撑肋骨附近的中央部以及支撑肩胛骨附近的上部,其中,所述中央部形成为从前面看比所述下部以及所述上部都宽,且具有弯曲成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的前表面,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中央部到所述上部具有从后面看露出就坐者的肩部的切口形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畑秀夫小池敦豊美春平石井厚熊谷光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