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14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在桩侧沿钢筋笼外侧圆周布置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对需要灌注的水泥浆进行配置;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15Mpa时,采用压浆泵用清水对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开塞处理;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75%时,将配置好的所述水泥浆通过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灌注;对所述二次灌注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该后注浆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改善桩端持力层和桩侧条件,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擦阻力,改善荷载的传递性能,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保证注浆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注浆质量。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st grouting for cast-in-place pi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st gr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 cast-in-place pile,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at least two first grouting pipes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pile side along the outside of the reinforcement cage, and at least two second grouting pipes are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pile. The first grouting pipe and the second grouting pip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ulper respectively, and the cement slurry needs to be perfused. When the concrete strength reaches 10 15Mpa, the slurry pump is used to plug the first grouting pipe and the second grouting pipe with water. When the concrete strength reaches the design value of 50%, the slurry is used for two irrigation through the first grouting pipe and the second grouting pipe. Note: the quality of the two perfusion is checked and accepted. The post grouting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ile side bearing layer and the pile side conditions, improve the pile end resistance and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of the pile side, improve the load transfer performance, greatly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and reduce the settlement,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grout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ou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灌注桩因其承载力高、适用性强,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灌注桩的缺陷也会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后注浆技术是灌注桩施工的一种辅助工艺,可有效地弥补灌注桩的缺陷,提高单桩的承载力。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是指: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后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通过后注浆设备,将水泥浆加压注入桩底,通过水泥浆的渗扩、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消除灌注桩固有的桩身泥皮和桩底沉渣(废土)两大缺陷。采用桩底后注浆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桩身泥皮和桩底沉渣影响灌注桩混凝土浇筑质量、降低桩端承载力的技术难题,有效地弥补灌注桩的缺陷,提高单桩的承载力,减少桩基的沉降,确保桩基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通常在施打钻桩孔(成孔并清孔)后,将注浆管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钢筋笼内侧,同步放入桩孔内,注浆管下端的注浆喷射头伸至桩孔底,而注浆管顶部露出桩孔口约20厘米;随后清孔并浇灌混凝土,成桩2天后实施后注浆作业。所用的后注浆设备包括注浆站、输浆管路和上述注浆管。注浆站通常包括高压注浆泵、水泥浆搅拌机、浆液过滤设施和蓄水箱,其中水泥浆搅拌机用于配制水泥浆,浆液过滤设施用于滤去水泥浆中的杂质,高压注浆泵以一定的压力将水泥浆从注浆站送出。注浆管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多节注浆钢管段(相邻两节注浆钢管段之间可焊接或螺纹连接),最下面的注浆钢管段下端连接注浆喷射头(注浆喷射头上端连接最下面的注浆钢管段下端);注浆喷射头上端设有进浆口,注浆喷射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浆孔,出浆孔上安装有注浆单向阀(通过设置注浆单向阀,在进行桩身混凝土浇注时浆液不会灌入注浆喷射头内,注浆时水泥浆也不会回流),注浆喷射头下端封闭。输浆管路可采用高压输浆软管(高压输浆软管是指能够承受高压力的输浆软管),高压输浆软管一端连接高压注浆泵的出浆口、另一端连接注浆管顶部开口;输浆管路也可由输浆钢管与高压输浆软管连接而成,高压注浆泵的出浆口依次经输浆钢管、高压输浆软管连接注浆管顶部的开口。高压注浆泵将注浆站中经过过滤的水泥浆送出,水泥浆经输浆管路后自注浆管顶部开口进入注浆管,随后水泥浆沿注浆管腔体下行并从注浆喷射头上的出浆孔喷出,进行注浆。然而,由于注浆管与钢筋笼固定在一起,容易因钢筋笼上浮而带动注浆管也随之上浮,影响注浆的顺利进行,导致注浆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该后注浆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改善桩端持力层和桩侧条件,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擦阻力,改善荷载的传递性能,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保证注浆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注浆质量;技术工艺非常简单,施工方法灵活,压浆设别简单,便于进行普及和推广。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对注浆管进行制作和布置:在桩侧沿钢筋笼外侧圆周布置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S2)对需要灌注的水泥浆进行配置;(S3)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15Mpa时,采用压浆泵用清水对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开塞处理;(S4)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75%时,将配置好的所述水泥浆通过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灌注;(S5)终止所述二次灌注后,对所述二次灌注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可选的,所述第一注浆管的数量为两根,且各所述第一注浆管的出浆口均高出所述钢筋笼的上端部至少30cm。可选的,所述第二注浆管的数量为两根,且所述两根第二注浆管的出浆口分别位于桩底以上6cm和15cm处。可选的,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出浆口处分别连接注浆喷头,在所述注浆喷头下方20cm处由上至下均匀钻设四排注浆孔,且每排上的所述注浆孔按照梅花型布置。进一步的,各所述压浆孔处连接有单向阀。可选的,所述注浆喷头的长度为20-50cm。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对所述注浆管进行开塞时,压力需要控制在0.8-1.2Mpa,当压力骤降,水流量突增则表明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已经开通。可选的,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开通后即停止注水,开塞过程的压水量控制在0.1-0.25m3,压水时间为1-2分钟。可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二次灌注在初次完成灌注后5d-7d或者7d-10d后进行,最迟不能超过初次完成灌注后25d。可选的,针对同一初次完成灌注的成桩,所述步骤S4中的二次灌注的进行应当遵循先外围后内部,先桩侧后桩端,桩侧注浆先上后下,采用梅花桩间隔注浆的顺序,桩端注浆针对各所述第一注浆管实施等量注浆。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注浆管进行制作和布置:在桩侧沿钢筋笼外侧圆周布置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S2)对需要灌注的水泥浆进行配置;(S3)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15Mpa时,采用压浆泵用清水对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开塞处理;(S4)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75%时,将配置好的所述水泥浆通过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灌注;(S5)终止所述二次灌注后,对所述二次灌注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采用该施工工艺中的二次灌注能够有效的清理桩底的沉渣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泥浆通过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由桩端和桩侧进入桩周的缝隙内,使桩周的泥皮得到预压处理,改变桩体与桩周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桩的承载能力;泥浆沿持力层的孔隙、由桩底向其周围辐射,取代原桩底周围的地下水,使桩基矗立在由泥浆贯通而形成一体的坚固持力盘上,从而起到了加固持力层的作用。本施工工艺流程能够明显改善桩端持力层和桩周条件,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改善荷载的传递性能,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且适用于各种土层,技术工艺简单,施工方法灵活,压浆设备简单,便于普及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步骤包括: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注浆管进行制作和布置:在桩侧沿钢筋笼外侧圆周布置两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S2)对需要灌注的水泥浆进行配置;(S3)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注浆管进行制作和布置:在桩侧沿钢筋笼外侧圆周布置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S2)对需要灌注的水泥浆进行配置;(S3)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15Mpa时,采用压浆泵用清水对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开塞处理;(S4)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75%时,将配置好的所述水泥浆通过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灌注;(S5)终止所述二次灌注后,对所述二次灌注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注浆管进行制作和布置:在桩侧沿钢筋笼外侧圆周布置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S2)对需要灌注的水泥浆进行配置;(S3)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15Mpa时,采用压浆泵用清水对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开塞处理;(S4)在初次完成灌注并成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75%时,将配置好的所述水泥浆通过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灌注;(S5)终止所述二次灌注后,对所述二次灌注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管的数量为两根,且各所述第一注浆管的出浆口均高出所述钢筋笼的上端部至少3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浆管的数量为两根,且所述两根第二注浆管的出浆口分别位于桩底以上6cm和15cm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出浆口处分别连接注浆喷头,在所述注浆喷头下方20cm处由上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宾欧阳波邓远新廖京凡刘蛟期檀诚钟张彪林苏城峰李振王兵朱海涛曾青林包雪松邵富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