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60694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包括闸调器拉杆、自动防溜器拉杆和制动缸鞲鞴杆,所述闸调器拉杆左端铰接有原车连杆,所述制动缸鞲鞴杆左端铰接有第一多连杆,第一多连杆左侧下端铰接有第二多连杆,所述自动防溜器拉杆左侧上端铰接有第三多连杆,第三多连杆上端铰接有第四多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双杠杆结构进行连接,在功能上可以实现制动缸推杆与驻车器之间的联动作用和传力过程,同时起到将制动缸活塞运动方向反向到驻车器活塞的作用。

A type C80 gondola car brake loa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ype C80 gondola car brake loading device, which consists of a sluice bar, an automatic anti sliding rod and a brake cylinder. The left end of the brake adjuster is articulated with a first multiple connecting ro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brake cylinder, and the first multi link left end is articulated with a more than 2 connection. The upper left end of the automatic anti slider pull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a more than 3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more than 3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a more than 4 connec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and novel in design, and is connected by a double bar structure. The linkage and force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the brake cylinder push rod and the vehicle can be realized in func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piston movement of the brake cylinder is reversed to the piston of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驻车器设备
,具体是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铁路货车为保证列车或车辆的安全停放,防止列车或车辆溜逸,所采取的防溜措施仍是传统的人力来拧紧车辆手制动机、人力制动机紧固器、放置防溜铁鞋等人工方法,本公司通过多年的设计经验,利用列车制动主管空气压力来控制防溜装置,进而实现着驻车制动的效果。使用驻车制动器可以有效的防止车辆在排空制动风压后出现溜车现象,本公司经过对C80型敞车车辆既有结构分析,发现驻车制动器只能布置在车辆1位端,因此设计一种通过通过双杠杆结构进行连接的方式来更好的对C80型敞车进行更好的驻车制动器装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包括闸调器拉杆、自动防溜器拉杆和制动缸鞲鞴杆,所述闸调器拉杆左端铰接有原车连杆,所述制动缸鞲鞴杆左端铰接有第一多连杆,第一多连杆左侧下端铰接有第二多连杆,所述自动防溜器拉杆左侧上端铰接有第三多连杆,第三多连杆上端铰接有第四多连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原车连杆上端铰接有第三固定支架,原车连杆下端铰接有第一多连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多连杆下端铰接有第二固定支架,第二多连杆中部右端铰接有第四多连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多连杆中部铰接有第一固定支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动缸鞲鞴杆右端链接有制动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双杠杆结构进行连接,在功能上可以实现制动缸推杆与驻车器之间的联动作用和传力过程,同时起到将制动缸活塞运动方向反向到驻车器活塞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包括闸调器拉杆5、自动防溜器拉杆1和制动缸鞲鞴杆6,所述制动缸鞲鞴杆6右端链接有制动缸,所述闸调器拉杆5左端铰接有原车连杆,所述原车连杆上端铰接有第三固定支架4,原车连杆下端铰接有第一多连杆7,所述制动缸鞲鞴杆6左端铰接有第一多连杆7,第一多连杆7左侧下端铰接有第二多连杆8,所述第二多连杆8下端铰接有第二固定支架3,第二多连杆8中部右端铰接有第四多连杆10,所述自动防溜器拉杆1左侧上端铰接有第三多连杆9,所述第三多连杆9中部铰接有第一固定支架2,第三多连杆9上端铰接有第四多连杆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双杠杆结构进行连接,在功能上可以实现制动缸鞲鞴杆6与驻车器之间的联动作用和传力过程,双杠杆连接方式是通过两个水平杠杆(第二多连杆8和第三多连杆9)和连接拉杆(第四多连杆10)利用车辆端部的有限空间,将制动缸鞲鞴杆6连接到驻车器活塞杆上,第二多连杆8的力臂比为197:217,近似等于原车连杆的力臂比260:260,所以作用在第四多连杆10上力的大小近似等于作用在闸调器上的力,通过力臂比使制动缸鞲鞴杆6两侧的作用力大小均衡,同时通过第二多连杆8和第四多连杆10将制动缸的行程缩小,再通过第三多连杆9将行程放大到驻车制动器的活塞位置,该系统同时起到将制动缸活塞运动方向反向到驻车器活塞的作用,由于制动缸鞲鞴杆6和驻车器活塞与水平杠杆连接处均设有活动关节,在制动和缓解状态活接连接处均不存在卡滞现象。为实现双杠杆连接结构,需要进行如下改动:(1)在车辆1位端底板上增加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和驻车器安装座,第二多连杆8和第三多连杆9和第四多连杆10等装置。其中,第四多连杆10既受拉力也受压力,采用单腹板加上下盖板结构。(2)因为底板为4mm厚,需要在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下方增设加强梁。(3)需将原车主管接脱轨阀支管的三通改为四通结构,在上方增加一个DN15接口,用于连接驻车器至主管的管路,并在接口处增加截断塞门,用于当驻车器支路发生泄漏时关闭该通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包括闸调器拉杆(5)、自动防溜器拉杆(1)和制动缸鞲鞴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闸调器拉杆(5)左端铰接有原车连杆,所述制动缸鞲鞴杆(6)左端铰接有第一多连杆(7),第一多连杆(7)左侧下端铰接有第二多连杆(8),所述自动防溜器拉杆(1)左侧上端铰接有第三多连杆(9),第三多连杆(9)上端铰接有第四多连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包括闸调器拉杆(5)、自动防溜器拉杆(1)和制动缸鞲鞴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闸调器拉杆(5)左端铰接有原车连杆,所述制动缸鞲鞴杆(6)左端铰接有第一多连杆(7),第一多连杆(7)左侧下端铰接有第二多连杆(8),所述自动防溜器拉杆(1)左侧上端铰接有第三多连杆(9),第三多连杆(9)上端铰接有第四多连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80型敞车驻车制动器装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车连杆上端铰接有第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全路通铁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