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063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包括轨道轮和轮轴,所述轨道轮通过轴承与轮轴相连,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座与整体梁相连,其特征在于:轨道轮的外形呈锥形,所述轮轴与水平呈一定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锥形轨道轮与平面轨道板相接触,增大了接触面,一方面使受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效的减少磨损,另一方面道岔转辙运行更加平稳,有效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轨道轮为简单锥形,没有复杂的形状,对加工机床的要求降低。

Cross seat single track turnout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ross seat single track switch wheel group, which includes a track wheel and a wheel shaft. The track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wheel shaft through a bearing. The two ends of the wheel shaft are connected to the whole beam through a bearing. The wheel shaft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nical shape of the track wheel and a certain angle between the wheel shaft and the lev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contact of a cone rail wheel and a plane track plate, and increases the contact surface. On the one hand, the force condition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wear is reduced eff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witch running is more stable and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The rail wheel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conical and has no complexity. The shape of the machine is reduced to the machine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
本技术涉及单轨交通道岔
,尤其涉及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道岔轮组。
技术介绍
我国城轨交通的发展,应该从市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交通需求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地铁、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城际铁路和中低速磁浮交通等不同制式,多制式协调发展。单轨交通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多个城市都提出了自己的单轨交通的规划,重庆和芜湖走在了前列。道岔作为单轨交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内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传统的道岔转辙动作,使用的是轨道和轨道轮。轨道按实际转弯半径进行弯制,现场调平后固定,驱动电缸推动道岔梁实现绕固定轴转动,固定在道岔梁底部的台车随道岔梁一起移动,台车底部的轨道轮沿既定轨道滚动,道岔梁转动到既定位置之后与固定段进行锁定,然后车辆通过。道岔梁与不同的固定段进行联通,实现车辆变道。传统的轨道轮截面形状比较复杂,加工相对而言比较麻烦,同时轨道为适应不同的转弯半径的要求,需要弯制,难度比较大,要求较高,若偏差较大,会带来啃轨现象,降低轨道及轨道轮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维护成本,并降低了安全可靠性,且该轨道轮在轨道上运行,接触面比较小,受力情况较差,长年累月运行,磨损更快。另外,传统技术要求轨道轮沿轨道可靠运行,与轨道相连的预埋底板是和混凝土基础施工一起完成的,若对预埋底板的安装要求较高,会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方便,运行平稳、有效改善磨损情况的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包括轨道轮和轮轴,所述轨道轮通过轴承与轮轴相连,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座与整体梁相连,其特征在于:轨道轮的外形呈锥形,所述轮轴与水平呈一定夹角设置。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轮轴与水平呈2°~5°的角度设置。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轨道轮对称安设在跨座式整体梁型台车的两侧,所述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与在台车的中部设有固定轴中心轴线连接,使道岔在做转辙动作时,两轨道轮绕台车固定轴转动。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支座上对应轮轴的中心线设有两个斜圆孔,用于安装轮轴,在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弧形卡槽,在两弧形卡槽处分别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上设置的弧形槽卡装在弧形卡槽后紧固在支座上。按上述技术方案,轨道轮的中心孔内设有内径变小的台阶孔,在台阶孔的两侧对称设有轴承,两轴承分别通过压板压紧,所述压板固定在轨道轮上,在两轴承之间设有隔套,所述隔套分别与轮轴和台阶孔之间设有间隙。按上述技术方案,在轮轴上设有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所述轴向油孔与径向油孔相连通,在隔套上设有与径向油孔相连通的径向孔。按上述技术方案,与所述单轨道岔轮组相配置的轨道板的上端面为平面板的轨道板。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板与预埋底板相连。按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埋底板和轨道板之间还设有调整垫板。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板为弧形平面轨道板。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涉及锥形轨道轮与平面轨道板相接触,增大了接触面,一方面使受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效的减少磨损,另一方面道岔转辙运行更加平稳,有效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轨道轮为简单锥形,没有复杂的形状,对加工机床的要求降低;轨道板为耐磨钢板,下料后即可使用,不需要另外加工;轨道板现场可通过调整垫板调整,降低了预埋板的现场安装精度要求,提高了劳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设在跨座式整体梁型台车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B-B向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所述单轨道岔轮组对称安设在跨座式整体梁型台车的两侧,其包括轨道轮301和轮轴305,所述轨道轮301通过轴承303与轮轴305相连,所述轮轴305的两端分别通过支座与整体梁相连,其中,轨道轮301的外形呈锥形,所述轮轴与水平呈一定夹角β设置,其中,β选2°~5°,其角度根据实际工况设计而定。本实施例中,轨道轮301的中心孔内设有内径变小的台阶孔,在台阶孔的两侧对称设有轴承303,两轴承分别通过压板304压紧,所述轴承透盖304固定在轨道轮301上,在两轴承之间设有隔套302,所述隔套302分别与轮轴305和台阶孔之间设有间隙。在轮轴305上设有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所述轴向油孔与径向油孔相连通,在隔套302上设有与径向油孔相连通的径向孔,在支座上对应轮轴的中心线设有两个斜圆孔,用于安装轮轴301,在轮轴301的两端分别设有弧形卡槽,在两弧形卡槽处分别设有卡板306,所述卡板306上设置的弧形槽卡装在弧形卡槽后紧固在支座上。本实施例中,与所述单轨道岔轮组相配置的轨道板的上端面为平面的轨道板401。所述轨道板401的轨迹线为弧形线,构成弧形轨道板(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轨道板401、调整垫板402与预埋底板403相连,预埋底板403与混凝土基础相连。现场可通过调整垫板402调整,降低了预埋板的现场安装精度要求,提高了劳动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轴305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与在台车的中部设有固定轴2中心轴线连接,使道岔在做转辙动作时,两轨道轮绕台车固定轴转动(如图3所示),保证转辙过程中锥形轮与轨道板的有效接触,而且锥形轮在绕固定轴滚动过程中不会与轨道板产生滑移,运行平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

【技术保护点】
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包括轨道轮和轮轴,所述轨道轮通过轴承与轮轴相连,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座与整体梁相连,其特征在于:轨道轮的外形呈锥形,所述轮轴与水平呈一定夹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包括轨道轮和轮轴,所述轨道轮通过轴承与轮轴相连,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座与整体梁相连,其特征在于:轨道轮的外形呈锥形,所述轮轴与水平呈一定夹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与水平呈2°~5°的角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对称安设在跨座式整体梁型台车的两侧,所述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与在台车的中部设有固定轴中心轴线连接,使道岔在做转辙动作时,两轨道轮绕台车固定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道岔轮组,其特征在于:在支座上对应轮轴的中心线设有两个同心斜圆孔,用于安装轮轴,在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弧形卡槽,在两弧形卡槽处分别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上设置的弧形槽卡装在弧形卡槽后紧固在支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平徐永赖宇宙童彪周超刘静静周航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科工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