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5431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按照自左向右依次模块化的安装有左部定位夹紧工装、中部组合夹紧工装、右侧压紧工装,所述工作台的前部安装有尾部夹紧工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高,通过一个工装夹具即可实现对对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的定位夹紧,从而方便外界的焊接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的焊接处理,而且采用整体定位夹紧的方式,从而保证了整体焊接后的精度,极大的提高了生效效率和产品质量,自动化程度较高。

A fixture for the front part of the interior plat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of a ca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ront part assembly fixtur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plate of a car, including a worktable. The upper end of the worktable is equipped with a left positioning clamping tooling, a central combined clamping tooling and a right compression tooling in order from left to right. The front part of the worktable is equipped with a tail clamp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is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design and high in space utilization rate. The positioning and clamping of the front part of the inner plat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of the car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a fixture, so that the welding robot can be easily welded by the external welding robot, and the whole positioning and clamping method is adopted, thus ensuring the precision after the whole welding. I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has a higher degree of auto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生产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中,如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由于是多块结构拼接后焊接而成,因此对于整体的焊接精度和尺寸的精度要求较高。传统的针对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的加工多采用多工序、多工位的的定位、夹紧、焊接固定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这种大尺寸的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的成型问题,但由于是多工序、多工位、多次装夹定位的方式,加工后的整体精度缺难以保证,经常在焊接整体成型之后检测不合格,需要返厂修复,严重影响到了生产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按照自左向右依次模块化的安装有左部定位夹紧工装、中部组合夹紧工装、右侧压紧工装,所述工作台的前部安装有尾部夹紧工装。所述左部定位夹紧工装包括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分布在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右侧且与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配合实现定位夹紧的左部辅助夹紧器。所述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气缸、受第一气缸牵拉可绕着底座转动的第一摆臂、安装在第一摆臂上远离第一气缸所在一端且侧向延伸的一号上定位块、后上部压杆、安装在第一摆臂中部的一号Z型压杆、安装在一号Z型压杆下部的底压杆、安装在底座上用以与底压杆配合实现夹紧的底托杆、固定在底座上且与后上部压杆配合实现压紧的后下部托杆、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二气缸、安装在第二气缸末端的第一定位销。所述左部辅助夹紧器包括支座、安装在支座上的第三气缸、受第三气缸牵拉可绕着支座转动的第二摆臂、安装在第二摆臂上远离第三气缸一端且侧向延伸的二号上定位块、安装在第二摆臂中部的且靠近二号上定位块所在的一侧的二号Z型压杆、固定在支座上用以与二号Z型压杆错位配合实现错位压紧的一号顶杆、固定在支座上靠近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所在的一侧且与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的一号Z型压杆错位配合实现错位压紧的二号顶杆。所述中部组合夹紧工装包括中部承托装置、侧板支撑装置、依次分布在中部承托装置右方且固定在工作台上的中部附件定位压紧装置、右部附件定位压紧装置。所述中部承托装置包括第一中部台架、铰接安装在第一中部台架上的第四气缸、受第四气缸牵拉以绕着第一中部台架转动的第三压臂、安装在第一中部台架上用以与第三压臂配合实现压紧的第一垫块。所述侧板支撑装置包括第二中部台架、倾斜安装在第二中部台架上的第五气缸、受第五气缸牵拉以绕着第二中部台架摆动的第四压臂、固定在第二中部台架上用以与第四压臂配合实现压紧的第二垫块。所述中部附件定位压紧装置包括第三中部台架、第四中部台架、第五中部台架、安装在第三中部台架上的第二定位销、呈上翘的指型托杆、安装在第四中部台架上的第六气缸、受第六气缸牵拉以绕着第四中部台架摆动的第五压臂、安装在第五压臂上用以与指型托杆配合实现压紧的指型压杆、安装在第五压臂上的一号中部定位块、安装在第五中部台架上的第七气缸、受第七气缸牵拉以绕着第五中部台架转动的第六压臂、安装在第六压臂上的二号中部定位块、第一上部错位压块、安装在第五中部台架上用以与第一上部错位压块配合实现错位压紧的第一下部错位压块、安装第五中部台架上远离下部错位压块所在的一侧的第二下部错位压块、安装在第六压臂且用以与第二下部错位压块配合实现错位压紧的第二上部错位压块,所述第五中部台架上位于第一下部错位压块、第一上部错位压块与第二下部错位压块、第二上部错位压块所形成的错位压紧区域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三定位销,所述第五中部台架的上端具有两个相对布置的下内扣压块,所述第六压臂上具有两个分别与对应的下内扣压块、配合的上内扣压块。所述右部附件定位压紧装置包括第六中部台架、第七中部台架、安装在第六中部台架上的第八气缸、受第八气缸牵拉以绕着第六中部台架转动的第七压臂、安装在第七压臂上的第四定位销、前侧压块、右上侧压块、与第八气缸且安装在第六中部台架上的第九气缸、受第九气缸牵拉以绕着第六中部台架转动的叉型压杆、安装在第七中部台架中的第十四气缸、受第十四气缸牵拉以绕着第七中部台架转动的第八压臂、安装在第八压臂上远离第十四气缸的一端且与右上侧压块配合实现夹紧的右侧延伸压块,所述第八压臂的中下部还设有内上扣块、内延伸块,所述第七中部台架上安装有与内上扣块配合实现夹紧的内下扣块、与内延伸块配合实现夹紧的外延伸块,第七中部台架还安装有位于内延伸块正下方的第五定位销。所述叉型压杆的一个外伸端与前侧压块配合实现压紧。所述第七中部台架安装有上勾垫块,所述叉型压杆的另一个外伸端上具有与上勾垫块配合实现夹紧的下勾垫块。所述右侧压紧工装包括右侧台架、安装在右侧台架上的第十气缸、受第十气缸牵拉以绕着右侧台架转动的右侧压臂、分别安装在右侧压臂的中部、端部的下压块、L型压块、安装在右侧台架上且分别与对应的下压块、上L型压块配合实现压紧的L型托块、下L型压块、安装在右侧台架的侧部的第十一气缸、安装在第十一气缸末端的第六定位销。所述尾部夹紧工装包括第一尾部支架、第二尾部支架、安装在第一尾部支架上的第十二气缸、受第十二气缸牵拉以绕着第一尾部支架转动的第一尾部压杆、分别安装在第一尾部压杆中部、端部的第一尾部上压块、第二尾部上压块、安装在第一尾部支架上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尾部上压块、第二尾部上压块配合实现压紧的第一尾部下压块、第二尾部下压块、安装在第二尾部支架上的第十三气缸、受第十三气缸牵拉以绕着第二尾部支架转动的第二尾部压杆、安装在第二尾部压杆中部、端部的第三尾部上压块、第四尾部上压块、安装在第二尾部支架上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尾部上压块、第四尾部上压块配合实现压紧的第三尾部下压块、第四尾部下压块。所述第一尾部压杆的中部还安装有第七定位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高,通过一个工装夹具即可实现对对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的定位夹紧,从而方便外界的焊接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的焊接处理,而且采用整体定位夹紧的方式,从而保证了整体焊接后的精度,极大的提高了生效效率和产品质量,自动化程度较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左部定位夹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部定位夹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部组合夹紧工装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部组合夹紧工装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部组合夹紧工装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图6的I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7的Ⅱ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压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尾部夹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端按照自左向右依次模块化的安装有左部定位夹紧工装2、中部组合夹紧工装3、右侧压紧工装4,所述工作台1的前部安装有尾部夹紧工装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端按照自左向右依次模块化的安装有左部定位夹紧工装(2)、中部组合夹紧工装(3)、右侧压紧工装(4),所述工作台(1)的前部安装有尾部夹紧工装(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端按照自左向右依次模块化的安装有左部定位夹紧工装(2)、中部组合夹紧工装(3)、右侧压紧工装(4),所述工作台(1)的前部安装有尾部夹紧工装(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定位夹紧工装包括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分布在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右侧且与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配合实现定位夹紧的左部辅助夹紧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包括底座(201)、安装在底座(201)上的第一气缸(201)、受第一气缸(201)牵拉可绕着底座(201)转动的第一摆臂(203)、安装在第一摆臂(203)上远离第一气缸(201)所在一端且侧向延伸的一号上定位块(205)、后上部压杆(208)、安装在第一摆臂(203)中部的一号Z型压杆(204)、安装在一号Z型压杆(204)下部的底压杆(207)、安装在底座(201)上用以与底压杆(207)配合实现夹紧的底托杆(206)、固定在底座(201)上且与后上部压杆(208)配合实现压紧的后下部托杆(209)、固定在底座(201)上的第二气缸(211)、安装在第二气缸(211)末端的第一定位销(210);所述左部辅助夹紧器包括支座(215)、安装在支座(215)上的第三气缸(212)、受第三气缸(212)牵拉可绕着支座(215)转动的第二摆臂(216)、安装在第二摆臂(216)上远离第三气缸(212)一端且侧向延伸的二号上定位块(217)、安装在第二摆臂(216)中部的且靠近二号上定位块(217)所在的一侧的二号Z型压杆(213)、固定在支座(215)上用以与二号Z型压杆(213)错位配合实现错位压紧的一号顶杆(214)、固定在支座(215)上靠近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所在的一侧且与左端自动定位夹紧器的一号Z型压杆(204)错位配合实现错位压紧的二号顶杆(2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组合夹紧工装(3)包括中部承托装置、侧板支撑装置、依次分布在中部承托装置右方且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中部附件定位压紧装置、右部附件定位压紧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承托装置包括第一中部台架(301)、铰接安装在第一中部台架(301)上的第四气缸(302)、受第四气缸(302)牵拉以绕着第一中部台架(301)转动的第三压臂(303)、安装在第一中部台架(301)上用以与第三压臂(303)配合实现压紧的第一垫块(307)。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支撑装置包括第二中部台架(304)、倾斜安装在第二中部台架(304)上的第五气缸(305)、受第五气缸(305)牵拉以绕着第二中部台架(304)摆动的第四压臂(306)、固定在第二中部台架(304)上用以与第四压臂(306)配合实现压紧的第二垫块(308)。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左右侧围内板前部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附件定位压紧装置包括第三中部台架(309)、第四中部台架(313)、第五中部台架(317)、安装在第三中部台架(309)上的第二定位销(310)、呈上翘的指型托杆(311)、安装在第四中部台架(313)上的第六气缸(314)、受第六气缸(314)牵拉以绕着第四中部台架(313)摆动的第五压臂(315)、安装在第五压臂(315)上用以与指型托杆(311)配合实现压紧的指型压杆(312)、安装在第五压臂(315)上的一号中部定位块(316)、安装在第五中部台架(317)上的第七气缸(318)、受第七气缸(318)牵拉以绕着第五中部台架(317)转动的第六压臂(319)、安装在第六压臂(319)上的二号中部定位块(320)、第一上部错位压块(321)、安装在第五中部台架(317)上用以与第一上部错位压块(321)配合实现错位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意钟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