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166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3:53
一种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它包括壳体(1)和滤芯(2),所述壳体(1)内设有过滤腔(3)和缓冲腔(4),过滤腔(3)位于缓冲腔(4)横向的一侧,且过滤腔(3)与缓冲腔(4)连通;所述壳体(1)上过滤腔(3)的下方设有供混合进入的进气口(5),进气口(5)通过进气通道(6)与过滤腔(3)连通;所述壳体(1)上缓冲腔(4)的上方设有出气口(7),且壳体(1)上过缓冲腔(4)的下方设有回油口(8);所述滤芯(2)位于过滤腔(3)内,滤芯(2)为环形结构,所述过滤腔(3)内进气通道(6)的上方设有调节阀(9),调节阀(9)的外径小于滤芯(2)的内径但大于进气通道(6)的内径,所述调节阀(9)相对于进气通道(6)偏心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油气分离效率较高和使用稳定性较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油气分离
,具体地是一种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气分离器是接在发动机曲轴箱通风阀旁边的,因为发动机工作时,气缸的窜气和机油蒸汽会产生压力,对发动机会造成损害,因此需要通过曲轴箱通风阀来使它产生真空,由于曲轴箱通风阀抽出来的气体中有大量机油蒸汽,所以油气分离器主要是把机油蒸汽分离为机油和蒸汽,使机油经底壳聚集后流回发动机里面重新利用,蒸汽流至发动机重新燃烧,防止直接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现有技术的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如申请号为201510420038.9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混合气体进气口、第一油气分离腔、第二油气分离腔、第三油气分离腔、歧管接口通道、涡轮端接口通道,混合气体进气口连通第一油气分离腔,第一油气分离腔内设有若干个第一油液挡板、动态回油腔和第一废气通道;第二油气分离腔内设油气分离组件、密封盖板、第二回油通道和第二废气通道,第三油气分离腔内设有若干个第三油液挡板、第三回油通道、第三废气通道;上述产品设计了多道油气分离腔,并且在每道油气分离腔内经过特殊的设计,能够将油气分离干净,有效的避免了机油被吸入发动机;但上述油气分离器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等技术问题。还有如申请号为201620915813.8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1)和上盖(2),在壳体(1)内设置有中空的腔室,在壳体(1)上设置隔板一(3),在上盖(2)上设置隔板二(4),所述的中空的腔室由隔板一(3)和隔板二(4)分隔为混合气进气腔(5)与混合气分离腔(6),隔板一(3)和隔板二(4)之间设置有过滤腔(7),所述的过滤腔(7)内设置有过滤棉(8),所述的混合气进气腔(5)底部与混合气进气口(9)连通,混合气分离腔(6)底部与回油口(10)连通,混合气分离腔(6)上方设置阀座(11),阀座(11)与阀盖(12)密封连接,所述阀座(11)内中心位置设置阀出气孔(14),所述的阀出气孔(14)与设置在阀座(11)侧面的出气口(13)相连通,所述的阀出气孔(14)上方设置有阀芯组件;虽然整体相对较简单,制备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混合气体进入为下到上直进式,且混合气体只能从混合气进气腔的一侧进入到混合气分离腔中进气的效率较低,容易导致混合气进气口压力较高,而出现脱开的情况,且还会使得进入混合气分离腔的混合气体有个增压的作用,使得进入混合气分离腔的混合气体流速较快,从而降低了混合气分离腔对油气分离的效率。再者如申请号为201520630355.9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其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其包括PCV阀盖、PCV阀底座、主壳体、滤芯、PCV阀膜片、PCV阀弹簧、O型密封圈、支架镶件;所述PCV阀盖、PCV阀底座、主壳体依次紧密连接着,所述PCV阀底座的侧壁设置有出气口,所述PCV阀盖与PCV阀底座的出气孔之间设置有PCV阀膜片,所述PCV阀膜片与PCV阀底座之间设置有PCV阀弹簧,所述主壳体侧壁设置混合进气口,同时主壳体内部设置有滤芯及下部设置有回油口,所述滤芯包括滤芯外壳、过滤棉、滤芯调节阀、滤芯座、滤芯弹簧、滤芯弹簧片、滤芯下壳;但是这种结构无法与缸盖集成,进气也只能是侧进气,无法下进气,且这种结构由于申请号为201620915813.8的中国技术的混合气体是从一侧通道滤芯的,则无法将本结构设置到申请号为201620915813.8的中国技术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效率较高、使用稳定性较好的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它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壳体内设有过滤腔和缓冲腔,过滤腔位于缓冲腔横向的一侧,且过滤腔与缓冲腔连通;所述壳体上过滤腔的下方设有供混合进入的进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与过滤腔连通;所述壳体上过缓冲腔的上方设有出气口,且壳体上过缓冲腔的下方设有回油口;所述滤芯位于过滤腔内,滤芯位于环形结构,所述过滤腔内进气通道的上方设有调节阀,调节阀的外径小于滤芯的内径但大于进气通道的内径,所述调节阀相对于进气通道偏心设置。本技术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由于壳体内设有过滤腔和缓冲腔,过滤腔位于缓冲腔横向的一侧,且过滤腔与缓冲腔连通,壳体上过滤腔的下方设有供混合进入的进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与过滤腔连通;壳体上缓冲腔的上方设有出气口,且壳体上过缓冲腔的下方设有回油口;滤芯位于过滤腔内,滤芯为环形结构,过滤腔内进气通道的上方设有调节阀,调节阀的外径小于滤芯的内径但大于进气通道的内径,调节阀相对于进气通道偏心设置;则首先混合气体经过过滤腔过滤后,气体需要横向从底部进入到缓冲腔中,而气体又必须从缓冲腔上方的出气口出去,使得气体在缓冲腔停留的时间较长,进而使得气体中残留的小部分油也会在缓冲腔中分离,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其次偏心设置的调节阀,在保持壳体体积不变的前提下解决了原先无法设置调节阀的问题,可有效的控制混合气的速度,增加滤芯的过滤作用,还可控制曲轴箱压力;再者混合气体从进气通道进入后在调节阀的作用下向四周散开并直接冲到滤芯上,从而在提高进气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位于进气通道的侧方,且进气通道的下端密封;则这样设置后,不但可防止缸体内的溅起的润滑油直接进入到进气通道中,还可使得缸内的混合气先与进气通道的下端有一个碰撞过程,在此碰撞过程中混合气携带的部分润滑油即会被分离出来,而侧进后的混合气在进入进气通道时也会与进气通道壁有一个直接的碰撞,又可将携带的部分润滑油分离出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气的分离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下端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偏心设置,且台阶面的面积为进气通道横截面面积的1/8~1/3,台阶面的高度a为1~4mm;则这样设置后,混合气在台阶面的作用下,底下的一部分气体被台阶面阻挡先向上,从而使得其它部分的气体的气流不会完全作用在台阶面上,从而使得进气通道内壁上流下到台阶面的润滑油,不易受气流的影响而向上逆向,而会直接从进气口回到缸体内,并且在进气口处的润滑油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台阶面(台阶面高度过高会严重影响单位进气量,而过低又起不到对底部气流导向和阻挡进气口处润滑油逆流的作用)的作用下也不会向上逆向,从而保证进气口处的润滑油能顺利的回流,且该回流的润滑油还可起到凝固一部分混合气中油气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油气的分离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阀的轴线与进气通道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5mm;则在这个范围内,混合气对调节阀阀盖的作用较理想,不易出现阀盖单侧收气流影响较大而卡住的情况,保证调节阀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阀包括阀座和阀盖,所述阀座下端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且阀座的轴线与进气通道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5mm;所述阀盖盖合在阀座的上端面上;所述阀座内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有滑孔,所述阀盖下端设有与滑孔滑动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远离阀盖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导向块之间设有用于对阀盖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滑杆远离阀盖的一端设有螺纹,限位块旋合在滑杆远离阀盖的一端;则这种结构的调节阀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且易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它包括壳体(1)和滤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过滤腔(3)和缓冲腔(4),过滤腔(3)位于缓冲腔(4)横向的一侧,且过滤腔(3)与缓冲腔(4)连通;所述壳体(1)上过滤腔(3)的下方设有供混合进入的进气口(5),进气口(5)通过进气通道(6)与过滤腔(3)连通;所述壳体(1)上缓冲腔(4)的上方设有出气口(7),且壳体(1)上过缓冲腔(4)的下方设有回油口(8);所述滤芯(2)位于过滤腔(3)内,滤芯(2)为环形结构,所述过滤腔(3)内进气通道(6)的上方设有调节阀(9),调节阀(9)的外径小于滤芯(2)的内径但大于进气通道(6)的内径,所述调节阀(9)相对于进气通道(6)偏心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它包括壳体(1)和滤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过滤腔(3)和缓冲腔(4),过滤腔(3)位于缓冲腔(4)横向的一侧,且过滤腔(3)与缓冲腔(4)连通;所述壳体(1)上过滤腔(3)的下方设有供混合进入的进气口(5),进气口(5)通过进气通道(6)与过滤腔(3)连通;所述壳体(1)上缓冲腔(4)的上方设有出气口(7),且壳体(1)上过缓冲腔(4)的下方设有回油口(8);所述滤芯(2)位于过滤腔(3)内,滤芯(2)为环形结构,所述过滤腔(3)内进气通道(6)的上方设有调节阀(9),调节阀(9)的外径小于滤芯(2)的内径但大于进气通道(6)的内径,所述调节阀(9)相对于进气通道(6)偏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位于进气通道(6)的侧方,且进气通道(6)的下端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6)下端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面(10),所述台阶面(10)偏心设置,且台阶面(10)的面积为进气通道(6)横截面面积的1/8~1/3,台阶面(10)的高度a为1~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9)的轴线与进气通道(6)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用卧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9)包括阀座(91)和阀盖(92),所述阀座(91)下端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且阀座(91)的轴线与进气通道(6)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5mm;所述阀盖(92)盖合在阀座(91)的上端面上;所述阀座(91)内部设有导向块(93),所述导向块(93)上设有滑孔(94),所述阀盖(92)下端设有与滑孔(94)滑动配合的滑杆(95),所述滑杆(95)远离阀盖(92)的一端设有限位块(96),所述限位块(96)与导向块(93)之间设有用于对阀盖(92)复位的复位弹簧(97);所述滑杆(95)远离阀盖(92)的一端设有螺纹,限位块(96)旋合在滑杆(95)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诗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雄达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