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3415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58
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有两个,所述活塞外壳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弹簧;支撑杆与机轮固定杆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活塞外壳,活塞外壳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外侧设置有润滑垫,润滑垫亦可作为一种导向块,可以有效防止飞机在非平坦路面上行驶时活塞会歪斜,伸缩性能不好导致减震不好的问题;活塞的外壁上缠绕有减震弹簧,活塞外壳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弹簧,因为弹簧被挤压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所以当飞机突然降落时,弹簧由于储能大,会有一个缓冲作用,不会使连接部件连接处硬性碰撞;活塞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便于通风散去活塞与活塞外壳内壁摩擦产生的热量。

A landing gear shock absorber

A landing gear damping device, including a rack, has two frames with a cushion rubber spring on the top wall of the piston housing; a piston housing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with the wheel fixed rod, one end of the piston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iston, a lubricating pad is set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piston, and the lubricating pad may be used as a lubricant pad. A guide block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iston from skew when the plane travels on the non flat road,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is not good because of the poor expansion performance. The outer wall of the piston is wrapped with a damping spring, and a cushioning spring is set on the top of the top of the piston case, because the greater the spring is extruded, the greater the elastic force is. When the aircraft suddenly falls, the spring can have a buffering effect because of its large storage capacity. It will not make the connection part hard to collide. The internal setting of the piston shell has a heat dissipation hole to facilitate the ventilation to dissipate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piston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飞机起落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起落架是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水面)滑行时支撑飞机并用于地面(水面)移动的附件装置。起落架是唯一一种支撑整架飞机的部件,因此它是飞机不可分缺的一部份;没有它,飞机便不能在地面移动。当飞机起飞后,可以视飞行性能而收回起落架。起落架装置是飞行器重要的具有承力兼操纵性的部件,在飞行器安全起降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起落架是飞机起飞、着陆、滑跑、地面移动和停放所必需的支持系统,是飞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飞机的使用于安全。为适应飞机起飞、着陆滑跑和地面滑行的需要,起落架的最下端装有带充气轮胎的机轮。为了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机轮上装有刹车或自动刹车装置。此外还包括承力支柱、减震器、收放机构、前轮减摆器和转弯操纵机构等。承力支柱将机轮和减震器连接在机体上,并将着陆和滑行中的撞击载荷传递给机体。前轮减摆器用于消除高速滑行中前轮的摆振。前轮转弯操纵机构可以增加飞机地面转弯的灵活性。对于在雪地和冰上起落的飞机,起落架上的机轮用滑橇代替。但是大多数起落架存在结构复杂,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震动较大、飞机落地瞬间减震效果不够好、缓冲结构发热严重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复杂,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震动较大、飞机落地瞬间减震效果不够好、缓冲结构发热严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有两个,且两个机架对称设置,所述机架的顶端设置有机架固定杆,所述机架固定杆连接在两个机架之间,所述机架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伸缩杆外杆,所述伸缩杆外杆为圆柱状,且所述机架固定杆贯穿所述伸缩杆外杆,所述伸缩杆外杆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内杆,所述伸缩杆内杆为圆柱状,半径比所述伸缩杆外杆的半径小,且所述伸缩杆内杆可以缩入所述伸缩杆外杆,所述伸缩杆内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横向设置贯穿所述伸缩杆内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折叠杆,且所述可折叠杆有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可折叠杆,所述可折叠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机轮固定杆另一端亦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机轮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机轮,且所述机轮固定杆贯穿所述机轮,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机轮固定杆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活塞外壳,所述活塞外壳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侧设置有润滑垫,所述润滑垫粘附于活塞外壳的端口内壁上,所述活塞的外壁上缠绕有减震弹簧,所述活塞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贯穿活塞外壳,所述活塞外壳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弹簧。优选的,所述可折叠杆与支撑杆的连接处亦设置有所述活塞外壳、所述活塞和所述减震弹簧等结构。优选的,所述散热孔有四个,且四个散热孔等距离环形分布在活塞外壳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有四个,且四个减震弹簧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支撑杆和两个可折叠杆之上。优选的,所述润滑垫为圆环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杆与机轮固定杆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活塞外壳,活塞外壳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外侧设置有润滑垫,润滑垫亦可作为一种导向块,可以有效防止飞机在非平坦路面上行驶时活塞会歪斜,伸缩性能不好导致减震不好的问题;活塞的外壁上缠绕有减震弹簧,活塞外壳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弹簧,因为弹簧被挤压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所以当飞机突然降落时,弹簧由于储能大,会有一个缓冲作用,不会使连接部件连接处硬性碰撞;活塞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便于通风散去活塞与活塞外壳内壁摩擦产生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杆、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活塞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支撑杆、3-可折叠杆、4-连接杆、5-机轮固定杆、6-机轮、7-伸缩杆内杆、8-机架固定杆、9-伸缩杆外杆、10-减震弹簧、11-活塞、12-活塞外壳、13-散热孔、14-润滑垫、15-缓冲橡胶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技术方案: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有两个,且两个机架1对称设置,机架1的顶端设置有机架固定杆8,机架固定杆8连接在两个机架1之间,机架固定杆8的外侧设置有伸缩杆外杆9,伸缩杆外杆9为圆柱状,且机架固定杆8贯穿伸缩杆外杆9,伸缩杆外杆9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内杆7,伸缩杆内杆7为圆柱状,半径比伸缩杆外杆9的半径小,且伸缩杆内杆7可以缩入伸缩杆外杆9,伸缩杆内杆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4,且连接杆4横向设置贯穿伸缩杆内杆7的一端,连接杆4的一端设置有可折叠杆3,且可折叠杆3有两个,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可折叠杆3,可折叠杆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2另一端与机架1相连接,支撑杆2的一端设置有机轮固定杆5另一端亦与机架1相连接,机轮固定杆5的外侧设置有机轮6,且机轮固定杆5贯穿机轮6,支撑杆2与机轮固定杆5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活塞外壳12,活塞外壳12的一端设置有活塞11,活塞11的外侧设置有润滑垫14,润滑垫14粘附于活塞外壳12的端口内壁上,活塞11的外壁上缠绕有减震弹簧10,活塞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13,且散热孔13贯穿活塞外壳12,活塞外壳12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弹簧15。为了使减震、缓冲的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折叠杆3与支撑杆2的连接处亦设置有活塞外壳12、活塞11和减震弹簧10等结构。为了方便通风散热,使活塞11摩擦活塞外壳12内壁时不会产生很大热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散热孔13有四个,且四个散热孔13等距离环形分布在活塞外壳12的内部。为了更好达到减震效果,且飞机在非平坦路面行驶也不会产生很大震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减震弹簧10有四个,且四个减震弹簧10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支撑杆2和两个可折叠杆3之上。为了延长活塞11的使用寿命,且伸缩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润滑垫14为圆环形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飞机起飞时,伸缩杆内杆7缩入伸缩杆外杆9内部,使可折叠杆3发生折叠,机轮固定杆5带动机轮6上升,降落时,相反;飞机在非平坦的路面上行驶时,活塞11会不断地在活塞外壳12的内部伸缩,会缓冲掉大部分震动,飞机在降落到地面的一瞬间,活塞11会伸缩进活塞外壳12内部,直到活塞11的一端碰到并挤压缓冲橡胶弹簧15,活塞11的外壁上的减震弹簧10也会一直被压缩,三者的结合,可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活塞外壳12的内部有四个散热孔13,便于通风散去活塞11与活塞外壳12内壁摩擦时产生的热量,不至于受热活塞外壳12变形,影响缓冲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有两个,且两个机架(1)对称设置,所述机架(1)的顶端设置有机架固定杆(8),所述机架固定杆(8)连接在两个机架(1)之间,所述机架固定杆(8)的外侧设置有伸缩杆外杆(9),所述伸缩杆外杆(9)为圆柱状,且所述机架固定杆(8)贯穿所述伸缩杆外杆(9),所述伸缩杆外杆(9)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内杆(7),所述伸缩杆内杆(7)为圆柱状,半径比所述伸缩杆外杆(9)的半径小,且所述伸缩杆内杆(7)可以缩入所述伸缩杆外杆(9),所述伸缩杆内杆(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4),且所述连接杆(4)横向设置贯穿所述伸缩杆内杆(7)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设置有可折叠杆(3),且所述可折叠杆(3)有两个,所述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可折叠杆(3),所述可折叠杆(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2)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相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设置有机轮固定杆(5)另一端亦与所述机架(1)相连接,所述机轮固定杆(5)的外侧设置有机轮(6),且所述机轮固定杆(5)贯穿所述机轮(6),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机轮固定杆(5)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活塞外壳(12),所述活塞外壳(12)的一端设置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外侧设置有润滑垫(14),所述润滑垫(14)粘附于活塞外壳(12)的端口内壁上,所述活塞(11)的外壁上缠绕有减震弹簧(10),所述活塞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13),且所述散热孔(13)贯穿活塞外壳(12),所述活塞外壳(12)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弹簧(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落架减震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有两个,且两个机架(1)对称设置,所述机架(1)的顶端设置有机架固定杆(8),所述机架固定杆(8)连接在两个机架(1)之间,所述机架固定杆(8)的外侧设置有伸缩杆外杆(9),所述伸缩杆外杆(9)为圆柱状,且所述机架固定杆(8)贯穿所述伸缩杆外杆(9),所述伸缩杆外杆(9)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内杆(7),所述伸缩杆内杆(7)为圆柱状,半径比所述伸缩杆外杆(9)的半径小,且所述伸缩杆内杆(7)可以缩入所述伸缩杆外杆(9),所述伸缩杆内杆(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4),且所述连接杆(4)横向设置贯穿所述伸缩杆内杆(7)的一端,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设置有可折叠杆(3),且所述可折叠杆(3)有两个,所述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可折叠杆(3),所述可折叠杆(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2)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相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设置有机轮固定杆(5)另一端亦与所述机架(1)相连接,所述机轮固定杆(5)的外侧设置有机轮(6),且所述机轮固定杆(5)贯穿所述机轮(6),所述支撑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清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本仕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