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梁、车身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37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槛梁、车身和车辆,其中门槛梁包括:门槛梁本体和加强件。所述门槛梁本体内具有门槛梁空腔;所述加强件设置在所述门槛梁空腔内,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门槛梁空腔的两个相对侧壁固定,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件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加强件外壳内的多组加强筋组件,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该门槛梁能够在车辆侧碰时抵御更大的侧碰力,使门槛梁的变形量减小,进而保护门槛梁内侧的电池包等部件。

A doorsill, body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shold beam, a body and a vehicle, wherein the threshold beam comprises a threshold beam body and a reinforcing member. The doorsi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oorsill cavity; the reinforcement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of the doorsill, the reinforcing part is fixed to two opposite side walls of the doorsill cavity, and the reinforcement includes a stiffener case and a multi group stiffener assembly arranged in the outer shell of the reinforced part, the reinforcement component including the stiffener assembly. The first reinforcing rib and the second reinforcing rib are crossed. The threshold beam can resist greater side impact when the vehicle side hits, and reduc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hreshold beam, thereby protecting the battery pack inside the threshold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槛梁、车身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槛梁、车身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电动汽车在侧碰时门槛梁入侵量过大,在门槛梁内侧直接是动力电池的吊挂位置,较大的门槛入侵会直接造成电池模组的挤压变形,从而造成电池包起火的严重后果,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门槛梁,该门槛梁能够在车辆侧碰时抵御更大的侧碰力,使门槛梁的变形量减小,进而保护门槛梁内侧的电池包等部件。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门槛梁的车身。本技术再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门槛梁,包括:门槛梁本体,所述门槛梁本体内具有门槛梁空腔;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在所述门槛梁空腔内,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门槛梁空腔的两个相对侧壁固定,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件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加强件外壳内的多组加强筋组件,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门槛梁,该门槛梁能够在车辆侧碰时抵御更大的侧碰力,使门槛梁的变形量减小,进而保护门槛梁内侧的电池包等部件。另外,根据技术实施例的门槛梁,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组所述加强筋组件中的第一加强筋彼此平行,多组所述加强筋组件中的第二加强筋彼此平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交叉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外壳包括:顶壁、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平行,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两侧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每一个相对所述顶壁和底壁倾斜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夹角均为45°,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夹角均为4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强筋组件中,其中一组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与另一组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而所述其中一组的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另一组的第一加强筋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组所述加强筋组件紧密并置且位于两侧的所述加强筋组件中的第一加强筋或第二加强筋还分别与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的相连棱边相连,所述侧壁为所述左侧壁或所述右侧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门槛梁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挤出件。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的车身,包括上述的门槛梁。根据本技术再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槛梁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件的截面图。附图标记:门槛梁100,门槛梁本体1,门槛梁空腔11,加强件2,加强件外壳21,加强筋组件22,第一加强筋221,第二加强筋222,顶壁211,左侧壁212,底壁213,右侧壁2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槛梁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槛梁100可以包括:门槛梁本体1和加强件2。如图1所示,门槛梁本体1内具有门槛梁空腔11。具体地,门槛梁空腔11为长方体形空腔,贯通门槛梁100的厚度方向。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加强件2设置在门槛梁空腔11内,用于增加门槛梁100的强度,由于车辆在侧碰时,传统门槛梁100入侵量过大,容易挤压门槛梁100内侧的电池包,进而造成电池包的损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在门槛梁100内部增加加强件2,以使门槛梁100的强度增大,能够吸收抵御侧碰的撞击力,避免发生门槛梁100变形挤压电池包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件2与门槛梁空腔11的两个相对侧壁固定,由此,可使加强件2与门槛梁100成为一体,在门槛梁100受到侧碰撞击时,使门槛梁100能够抵御更大的撞击力。再进一步,加强件2包括:加强件外壳21和设置在加强件外壳21内的多组加强筋组件22,加强筋组件22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21和第二加强筋222。通过第一加强筋221与第二加强筋222以交叉设置的方式固定在加强件外壳21内,形成网格状空腔结构,此结构与传统门槛梁100内部结构相比,吸能效果更明显,能够在车辆侧碰时吸收更多的撞击能量,抵御更大的撞击力,减小门槛梁100的变形量,进而保护门槛梁100内侧的电池包。而且与传统门槛梁100内部结构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件2所形成的门槛梁100的内部结构由于是非实心结构,因此,重量更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槛梁100,该门槛梁100能够在车辆侧碰时抵御更大的侧碰力,使门槛梁100的变形量减小,进而保护门槛梁100内侧的电池包等部件。参照图2,多组加强筋组件22中的第一加强筋221彼此平行,多组加强筋组件22中的第二加强筋222彼此平行,且第一加强筋221和第二加强筋222垂直交叉设置。由此,形成了网格状空腔结构,可以吸收更多的撞击力。参照图1-图3,加强件外壳21包括:顶壁211、左侧壁212、底壁213和右侧壁214,顶壁211和底壁213平行,左侧壁212和右侧壁214分别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门槛梁、车身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槛梁本体,所述门槛梁本体内具有门槛梁空腔;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在所述门槛梁空腔内,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门槛梁空腔的两个相对侧壁固定,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件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加强件外壳内的多组加强筋组件,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槛梁本体,所述门槛梁本体内具有门槛梁空腔;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在所述门槛梁空腔内,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门槛梁空腔的两个相对侧壁固定,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件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加强件外壳内的多组加强筋组件,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加强筋组件中的第一加强筋彼此平行,多组所述加强筋组件中的第二加强筋彼此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外壳包括:顶壁、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平行,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两侧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每一个相对所述顶壁和底壁倾斜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泽马洪波郭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