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制取向硅钢用20辊轧机背衬轴承油气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2527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制取向硅钢用20辊轧机背衬轴承油气润滑装置,属于高牌号取向硅钢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为轧制取向硅钢用森基米尔20辊轧机专门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背衬轴承辊油气润滑装置,该装置通过油气混合器和相关管道将轧制油和气体混合后获得的油气混合物喷吹到背衬轴承内部,对轧机的背衬轴承进行润滑冷却。采用本冷却润滑系统,可提高背衬轴承的寿命30%,减少设备维修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Oil and gas lubrication device for backing mill of 20 high mill for rolling oriented silicon stee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il and gas lubrication device for a 20 roll mill backing bearing for rolling oriented silicon steel,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igh grade silicon stee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The characteristic is to design a unique set of oil and gas lubrication device for the back bearing roller for rolling oriented silicon steel 20 roll mill. The oil gas mixture, which is obtained by mixing the oil and gas, is blown to the inner of the backing bearing through the oil gas mixer and the related pipe, and the back bearing of the rolling mill is lubricated and cooled. By adopting the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system, the life of the backing bearing can be increased by 30%, and the maintenance time of the equipment can be reduc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制取向硅钢用20辊轧机背衬轴承油气润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牌号取向硅钢制造设备
,具体为一种轧制取向硅钢用20辊轧机背衬轴承油气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取向硅钢也称冷轧变压器钢,是一种应用于变压器铁芯制造行业的重要硅铁合金,国内对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然而其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晶粒取向一致等,近年来人们专利技术了冷轧取向薄硅钢的方法,经过多道轧制之后,加工成0.8mm~0.30mm厚的取向硅钢带,由于硅钢带厚度很薄,采用冷轧的方式仍必须保证其足够的厚度精度和板型,因此人们已经开始采用森基米尔20辊轧机作为主要轧制设备进行取向硅钢的制造。森基米尔20辊轧机可以说是冷轧带钢特别是冷轧取向硅钢制取设备中最精密的设备之一,因其轧制出的带钢产品精度高,厚度薄,波浪少而著名,但其制造和维护费用比较偏大,尤其是轧辊及其背衬轴承等属于易耗品。为了降低其实际消耗,通常采用轧制油同水按1:6~9的比例配制成乳化液,通过各润滑冷却润滑管道喷到各相关部位,实现对轧辊和背衬轴承的冷却与润滑,而且这种乳化液被循环使用。但带来的问题是乳化液一经使用,接触到轧辊和被轧钢板以后,就会混入微小钢屑、灰尘等微小固体颗粒物,再经循环进入到背衬轴承之中,久而久之就会粘附在背衬轴承中的滚动体和支架的表面,造成对背衬轴承的持续腐蚀,一方面影响了轧制加工的精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背衬轴承的寿命,每个20辊轧机有上下8个背衬轴承辊,每个背衬轴承辊上安装有5个背衬轴承,背衬轴承损坏必将提高金属压延制品的生产成本,同时更换背衬轴承将严重影响整个设备的作业效率,因此改变森基米尔20辊轧机背衬轴承的冷却润滑装置进而改变其润滑方式,以此保证加工精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成了新的研究课题,急需尽快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项专利技术为轧制取向硅钢用森基米尔20辊轧机专门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背衬轴承辊油气润滑装置。该装置采用油气混合方式,对轧机的背衬轴承进行润滑冷却,其具体方式是:轧机冷却润滑系统中单独设有背衬轴承的冷却润滑油总管道和气体总管道,冷却润滑油总管道的末端分成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每一管道均设有控制阀和流量计,且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的末端均分别分出4个背衬轴承润滑支管道,分别进入到上油气混合器和下油气混合器内;气体总管道末端同样分成上部气体分管道和下部气体分管道,且分别与上油气混合器和下油气混合器相联通,上油气混合器和下和油气混合器均设有4个油气输出支管,每一油气输出支管通过位于轧机工作辊上侧的4个背衬轴承辊或位于轧机工作辊下侧的4个背衬轴承辊中的某个芯轴的轴头上的快速接头同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装置相联通。前述的上侧4个背衬轴承辊和下侧4个背衬轴承辊均设有单独的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装置,其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装置包括芯轴、快速接头、油气喷嘴、阀头,其中快速接头通过其外螺纹与油气喷嘴相联结,油气喷嘴通过其外螺纹同芯轴的轴头相固结,芯轴中间设有油气混合物通道,带螺纹的阀头拧在芯轴的另一端头,将油气混合物通道封住,芯轴在安装每个背衬轴承之处均开有一个油气孔,与背衬轴承内套上开有的油气槽相联通;每个芯轴上共有五个背衬轴承,各背衬轴承间均有垫片相隔,以保持背衬轴承间的相互密封,防止油气混合物的大量漏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润滑系统,可大幅提高背衬轴承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背衬轴承油气冷却润滑管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背衬轴承内部油气冷却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气体总管道,2为冷却润滑油总管道,3为上部气体分管道,4为上油气混合器,5为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6为油气输出支管,7为下部气体分管道,8为下油气混合器,9为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10为轧机工作辊,11为背衬轴承外套,12为滚动体,13为油气槽,14为油气孔,15为快速接头,16为油气喷嘴,17为油气混合物通道,18为阀头,19为垫片,20为芯轴,21为轧辊箱体,22为背衬轴承润滑支管道,23为背衬轴承内套,24为流量计,25为阀门,26为气体泵,27为油泵,28为被轧钢板,A、B、C、D为上侧背衬轴承芯轴辊,E、F、G、H为下侧背衬轴承芯轴辊。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已实施,其具体方式恰如附图中的图1和图2所示是在20辊轧机上采用一套独特的背衬轴承辊油气润滑装置。该装置具体包括气体总管道1、冷却润滑油总管道2、上部气体分管道3、上油气混合器4、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5、油气输出支管6、下部气体分管道7、下油气混合器8、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9、背衬轴承外套11、油气槽13、油气孔14、快速接头15、油气喷嘴16、油气混合物通道17、阀头18、垫片19、芯轴20、背衬轴承润滑支管道22、背衬轴承内套23、流量计24、阀门25、气体泵26、油泵27,其中:冷却润滑油总管道2的末端分成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5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9,每一管道均设有控制阀和流量计,且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5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9的末端均分别分出4个背衬轴承润滑支管道22,分别进入到上油气混合器4和下油气混合器8内;气体总管道1末端同样分成上部气体分管道3和下部气体分管道7,且分别与上油气混合器4和下油气混合器8相联通,上油气混合器4和下和油气混合器8均设有4个油气输出支管6,每一油气输出支管通过位于轧机工作辊10上侧的4个背衬轴承辊A、B、C、D或位于轧机工作辊下侧的4个背衬轴承辊E、F、G、H中的某个芯轴20轴头处的快速接头15同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装置相联接。前述的上侧4个背衬轴承辊A、B、C、D和下侧4个背衬轴承辊E、F、G、H均设有单独的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装置,其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装置包括芯轴20、快速接头15、油气喷嘴16和阀头18,其中快速接头15通过其外螺纹与油气喷嘴16相联结,油气喷嘴16通过其外螺纹同芯轴20的轴头相固结,芯轴20中间设有油气混合物通道17,带螺纹的阀头18拧在芯轴20的另一端头,将油气混合物通道17封住,芯轴20在安装每个背衬轴承之处均开有一个油气孔14,与背衬轴承内套23上开有的油气槽13相连通;每个芯轴20上共有五个背衬轴承,各背衬轴承间均有垫片19相隔。工作时,气体泵26将气源中的气体通过气体总管道1经上部气体分管道3和下部气体分管道7分别送入上油气混合器4和下油气混合器8内,同在油泵27作用下经各相关管道送入到上油气混合器4和下油气混合器8内的轧制油进行油、气混合,混合后的油气混合物再经8个油气输出支管6输送到位于芯轴20轴头处的快速接头15内,并通过与之相通的油气喷嘴16喷入到芯轴20内部的油气混合物通道17内,再经其各自的油气孔14和油气槽13进入到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工作在背衬轴承外套11和背衬轴承内套23之间的滚动体12,起到良好的降温润滑作用,每个芯轴20上共有五个背衬轴承,各背衬轴承间均有垫片19相隔。为了保证良好的冷却和润滑效果,需要通过每一管道上的控制阀25严格控制气体或轧制油的流量和压力,既要保证对滚动体的充分润滑和冷却,又不能过剩,影响到轧机工作辊10及被轧钢板28的温度控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背衬轴承油气润滑冷却系统,由于采用单独管道为背衬轴承提供的轧制油,改变了以往和轧辊润滑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轧制取向硅钢用20辊轧机背衬轴承油气润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制取向硅钢用20辊轧机背衬轴承油气润滑装置,其特征是:轧机冷却润滑系统中单独设有背衬轴承的冷却润滑油总管道和气体总管道,冷却润滑油总管道的末端分成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每一管道均设有控制阀和流量计,且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的末端均分别分出4个背衬轴承润滑支管道,分别进入到上油气混合器和下油气混合器内,气体总管道末端同样分成上部气体分管道和下部气体分管道,且分别与上油气混合器和下油气混合器相联通,上油气混合器和下和油气混合器均设有4个油气输出支管,每一油气输出支管通过位于轧机工作辊上侧的4个背衬轴承辊或位于轧机工作辊下侧的4个背衬轴承辊中的某个芯轴的轴头上的快速接头同背衬轴承内部冷却润滑装置相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制取向硅钢用20辊轧机背衬轴承油气润滑装置,其特征是:轧机冷却润滑系统中单独设有背衬轴承的冷却润滑油总管道和气体总管道,冷却润滑油总管道的末端分成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每一管道均设有控制阀和流量计,且上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和下背衬轴承冷却润滑管道的末端均分别分出4个背衬轴承润滑支管道,分别进入到上油气混合器和下油气混合器内,气体总管道末端同样分成上部气体分管道和下部气体分管道,且分别与上油气混合器和下油气混合器相联通,上油气混合器和下和油气混合器均设有4个油气输出支管,每一油气输出支管通过位于轧机工作辊上侧的4个背衬轴承辊或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煜高伟刘相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精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无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