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0990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包括车衣,所述车衣内设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上设有雷达波反射三角锥,所述防撞结构外侧贴有铝箔,用于反射雷达波,所述防撞结构连接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充气支撑结构包括后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后侧充气支撑结构通过充气柱连接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朝向测试目标车辆一侧设有第一吸波板,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后侧充气支撑结构背对测试目标车辆一侧均设有第二吸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仿真目标车能够有效的模拟真实车辆,用于车辆的主动安全测试,能够满足C‑NCAP和E‑NCAP的对于目标车辆的测试要求,能够对测试车辆和目标车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
技术介绍
主动安全性能测试要求测试车辆一方面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目标车辆,另一方面能够对测试车辆和目标车起到保护作用。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能够有效的模拟真实车辆,用于车辆的主动安全测试,能够满足E-NCAP的对于目标车辆的测试要求,对测试车辆和目标车起到保护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包括车衣,所述车衣内设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上设有雷达波反射三角锥,所述防撞结构外侧贴有铝箔,用于反射雷达波,所述防撞结构连接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充气支撑结构包括后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后侧充气支撑结构通过充气柱连接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朝向测试目标车辆一侧设有第一吸波板,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后侧充气支撑结构背对测试目标车辆一侧均设有第二吸波板。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结构上设有三个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后侧充气支撑结构上设有与所述防撞结构的凸起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防撞结构通过限位孔与所述充气支撑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结构为具有硬度的海绵。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柱上设有充气阀门,通过充气阀给前侧充气支撑结构、后侧支撑结构和充气柱充气,从而支撑起整个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波板为带有四棱锥的吸波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波板为不带有四棱锥的吸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具有以下优势:(1)为了对测试车辆和目标车起到保护作用,该仿真车内部采用可充气的结构,并且增加海绵防撞结构来满足50Km/h的碰撞要求;(2)为了模拟真实车辆用于基于视觉的主动安全性能测试,在充气结构外部套上涂有汽车外形图案的车衣来模拟真实汽车;(3)为了满足基于雷达的主动安全性能测试要求,在仿真车尾部加装有用于反射雷达波的三角锥,在尾部面内同样粘贴有用于反射雷达波的铝箔;(4)为了减少仿真车其他部件对于雷达波的反射,在仿真车内部表面粘贴用于吸收雷达波的吸波材料,在此采用SML(E)类型的吸波材;(5)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雷达波,采用四棱锥结构的吸波材料。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二维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三维半剖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实时例所述的第一吸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气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撞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雷达波反射三角锥;2-车衣;3-防撞结构;31-凸起;4-后侧充气支撑结构;41-限位孔;5-第二吸波板;6-充气柱;7-第一吸波板;8-前侧充气支撑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包括车衣2,所述车衣2内设有防撞结构3,所述防撞结构3上设有雷达波反射三角锥1,所述防撞结构3外侧贴有铝箔,用于反射雷达波,所述防撞结构3构连接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充气支撑结构包括后侧充气支撑结构4,所述后侧充气支撑结构4通过充气柱6连接前侧充气支撑结构8,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8朝向测试目标车辆一侧设有第一吸波板7,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8、后侧充气支撑结构4背对测试目标车辆一侧均设有第二吸波板5。所述充气柱6上设有充气阀门,通过充气阀给前侧充气支撑结构8、后侧支撑结构4和充气柱6充气,从而支撑起整个结构。所述防撞结构3为具有硬度的海绵,所述防撞结构3上设有三个凸起31,所述后侧充气支撑结构4上设有与所述防撞结构3的凸起31对应的限位孔41,装配时将三个凸起31对应插入内部充气结构的后侧充气支撑结构4的三个限位孔41中。所述第一吸波板7为带有四棱锥的吸波板。所述第二吸波板5为不带有四棱锥的吸波板本技术在使用时,雷达波反射三角锥1安装于防撞结构3的后部,在完成对充气结构的充气以后,防撞结构3与后侧充气支撑结构4通过三个限位孔41配合,所有的吸波材料均采用粘贴的方法粘贴于充气结构相应的表面。在完成了上述装配以后,在整个外部包裹车衣2。测试前将目标小车放到测试跑道相应的位置,当测试主动安全系统基于雷达的车辆时,雷达波反射三角锥1和防撞结构3粘贴的铝箔可以反射雷达波,测试车辆接收反射回来的雷达波,获得前方目标车信息,从而实现测试车辆主动安全系统功能的激活。测试前将充气仿真目标车放置到测试跑道相应的位置,当测试主动安全系统基于视觉摄像头感知的车辆时,由于车衣2绘制有汽车的尾部图像轮廓,如尾灯,后风窗等,测试车辆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到前方目标车,从而实现测试车辆主动安全系统功能的激活。当测试车辆撞上充气仿真目标车,由于目标车辆内部为充气的海绵结构,可以有效的起到缓冲作用,保证目标车和测试车辆都不受损坏,可重复进行测试。进行汽车主动安全性能测试的时候,将该结构放置于车辆行驶的前端,用于模拟前方障碍车辆的尾部,测试后部车辆的识别能力,同时起到碰撞缓冲作用。本技术用于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测试,可以重复测试,可最高承受50km/h的碰撞并能够保护测试车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衣,所述车衣内设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上设有雷达波反射三角锥,所述防撞结构外侧贴有铝箔,用于反射雷达波,所述防撞结构连接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充气支撑结构包括后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后侧充气支撑结构通过充气柱连接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朝向测试目标车辆一侧设有第一吸波板,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后侧充气支撑结构背对测试目标车辆一侧均设有第二吸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衣,所述车衣内设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上设有雷达波反射三角锥,所述防撞结构外侧贴有铝箔,用于反射雷达波,所述防撞结构连接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充气支撑结构包括后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后侧充气支撑结构通过充气柱连接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朝向测试目标车辆一侧设有第一吸波板,所述前侧充气支撑结构、后侧充气支撑结构背对测试目标车辆一侧均设有第二吸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上设有三个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性能测试的充气仿真目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充气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功清李景升郭润清郭魁元苑林许志光朱丞张恒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