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035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控制系统对该排水系统中的水利开关的开度及相关组件的合理控制实现水体的合理排放,在保证了行洪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对脏水或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调蓄设施,且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实现水利开关的自动调节,具有灵活多变等特点,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述排水系统可以除去水体中夹杂的泥沙等固体颗粒物,避免下游管路发生堵塞等问题的出现。通过合理的控制脏水、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排放途径,最大限度的把脏水截流至调蓄设施,把较干净的水排至自然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城市和建筑群的排水系统中往往是针对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综合处理的,一般使用分流井等分流设备将雨水分为中后期雨水和初期雨水,将初期雨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实现水体的治理。但是在降雨时,无论是初期雨水还是中后期雨水,其在地表径流时往往混入有大量的泥沙等固体颗粒物,所以这些颗粒物比较细小,但是现有的分流井中仅仅是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对于水体中夹杂的泥沙等颗粒物,并没有有效的去除方法,泥沙等颗粒物若不及时清理出去,必然会在分流井或管路中沉积,久而久之将堵塞管路,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排水系统的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用于雨水和/或污水的截流和分流,可以有效除去水体中夹杂的泥沙等固体颗粒物,避免下游管路发生堵塞等问题的出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分流井井体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将分流井井体分为第一井体、第二井体和第三井体,其中,第一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一井体,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的为第二井体,第二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三井体;所述分流井还包括四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分流井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在靠近入水口开口处或入水口开口底部;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蓄设施、在线处理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通过调蓄设施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在线处理设施与第二出水口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平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井体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入水口和所述第一挡墙之间;所述第二井体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所述第三井体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二挡墙和第二出水口之间。根据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高度没有具体的限定,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墙和/或第二挡墙的高度不高于入水口的底部高度;还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高度相同且均不高于入水口的底部高度。根据本技术,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上方。根据本技术,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上方。根据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滤网为现有技术已知的滤网。根据本技术,所述滤网设置在入水口处,用于过滤进入该分流井井体中的颗粒物,水体经过滤分离后流入分流井井体;在分流井井体底部设置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可以进一步过滤水体中的泥沙。经滤网过滤后的水体经过第一挡墙时,水体中的剩余颗粒物沉积到第一井体底部,上部含有少量颗粒物或不含颗粒物的水体溢流通过第一挡墙进入第二井体中,第二井体中还包括直接经滤网过滤后的水体,由于第二井体中水体仍可能含有少量的颗粒物,这些少量的颗粒物同样会发生沉积作用,沉积到第二井体底部,上部含有少量颗粒物或不含颗粒物的水体再次溢流通过第二挡墙进入第三井体中,从而实现水体中泥沙的充分沉积分离。根据本技术,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第四水利开关和第八水利开关;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三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调蓄设施的出口端或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处设置第八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调蓄设施的出口端或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的过水量。根据本技术,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第四水利开关和第八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第四水利开关和第八水利开关的开度。根据本技术,所述调蓄设施的入口端通过管路或廊道与第一出水口相连,例如通过初雨管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调蓄设施的出口端通过管路或廊道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相连,例如通过一体化处理管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相连;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出口端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或直接与自然水体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相连;排出第一出水口的水体,经滤网过滤,所述水体中含有少量的泥沙,可以达到排向调蓄设施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相连;排出第一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一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所述水体中仅含有少量的泥沙,可以达到排向调蓄设施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相连;排出第一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两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一次溢流沉积,所述水体中几乎不再含有泥沙,完全达到排向调蓄设施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排出第二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一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所述水体中仅含有少量泥沙,达到排向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排出第二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两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一次溢流沉积,所述水体中几乎不再含有泥沙,完全达到排向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排出第三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两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一次溢流沉积,所述水体中几乎不再含有泥沙,可以到达排向自然水体的排放标准,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TSS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在线TN监测仪、在线TP监测仪、在线NH3-N监测仪、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分流井井体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将分流井井体分为第一井体、第二井体和第三井体,其中,第一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一井体,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的为第二井体,第二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三井体;所述分流井还包括四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分流井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在靠近入水口开口处或入水口开口底部;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蓄设施、在线处理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通过调蓄设施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在线处理设施与第二出水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分流井井体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将分流井井体分为第一井体、第二井体和第三井体,其中,第一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一井体,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的为第二井体,第二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三井体;所述分流井还包括四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分流井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在靠近入水口开口处或入水口开口底部;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蓄设施、在线处理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通过调蓄设施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在线处理设施与第二出水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平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体内还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入水口和所述第一挡墙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井体内还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井体内还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二挡墙和第二出水口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或第二挡墙的高度不高于入水口的底部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高度相同且均不高于入水口的底部高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上方。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上方。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第四水利开关和第八水利开关;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三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调蓄设施的出口端或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处设置第八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调蓄设施的出口端或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的过水量。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第四水利开关和第八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第四水利开关和第八水利开关的开度。15.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