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及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包括污水井、雨水井和污水排放管道,雨水井连接雨水收集井和排水沟,污水排放管道的末端连通至污水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污水井和每个雨水井内均设有上下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全部的污水井串联或并联在污水排放管道上,主处理管道连通至每个雨水井均与至少一个污水井通过连通管道连通;连通管道进口端与雨水井连通,连通管道进口位于雨水井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之间;连通管道出口端与污水井连通,连通管道出口位于污水井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之间,连通管道的出口处安装有单向连通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施工简便,节能环保,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能有效解决雨水淤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及一种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属于市政管网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中水泥,沥青地面及各种大型建筑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自我排水功能大大降低,而常用的雨水排水系统由于排量限制往往无法应对突发的急降水及雨季时的长时间降水,而如果对整个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进行扩容改造,造价及维护成本高昂,使用频率低,同时由于施工面积大,周期长,对整个城市生产生活将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施工简便,节能环保,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急降水及雨季时的长时间降水而导致的雨水淤积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包括污水井、雨水井和污水排放管道,所述雨水井连接雨水收集井和排水沟,所述污水排放管道的末端连通至污水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污水井和每个雨水井内均设有上下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全部的污水井串联或并联在污水排放管道上,主处理管道连通至每个雨水井均与至少一个污水井通过连通管道连通;所述连通管道进口端与雨水井连通,连通管道进口位于雨水井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之间;所述连通管道出口端与污水井连通,连通管道出口位于污水井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之间,连通管道的出口处安装有单向连通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雨水井均与距其最近的污水井通过连通管道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防反渗装置包括防反渗盖板,在防反渗盖板的外周包裹有可充气防水橡胶膜,在防反渗盖板的中心设有孔洞,在孔洞内安置有与孔洞配合的防反渗组件;所述防反渗组件包括一个能够密度小于水的浮板,所述浮板设置于防反渗盖板之下,浮板的尺寸大于孔洞,浮板的顶部中心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向上穿过所述孔洞,在连接杆的上端安装有一横向插销,所述横向插销用于防止向下掉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反渗盖板和浮板均采用硬质塑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连通器包括单向连通盖板,在单向连通盖板的侧边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固定在连通管道出口端的顶部,单向连通盖板的形状尺寸与连通管道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且能够遮盖住连通管道的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连通盖板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单向连通盖板的内侧面用于与连通管道出口端接触配合,在单向连通盖板的内侧面上设有防水橡胶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排放管道的末端处通过三通可控阀门连接有一套污水应急收集处理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应急收集处理线包括初滤池、二滤池和电解池组,所述初滤池的进口连接所述三通可控阀门的一个分支出口,初滤池的出口通过初滤排出管道与二滤池的进口连接,在初滤池出口处的下方设有沉沙槽,在初滤排出管道上设有滤网;所述二滤池内设有二次过滤单元,所述二滤池的进口位于二次过滤单元之上,二滤池的出口位于二次过滤单元之下;所述二滤池的出口与电解池组的进口连接,所述电解池组包括至少一个顺次串联的电解池,每个电解池内均设有电解装置;所述电解池组中最后一个电解池的出口连接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道上设有水质检测器,排出管道的末端通过三通阀连接直排管道和精化处理管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过滤单元包括自上向下顺次铺设的碎石过滤层、细沙过滤层和吸附剂层;所述吸附剂层内的吸附剂为活性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解装置的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板,电解装置的阴极和阳极为网状且不相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施工简便,节能环保,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急降水及雨季时的长时间降水而导致的雨水淤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污水井与污水井的连通情况示意图。图3为图2中单向防反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为图2中单向连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污水应急收集处理线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污水井1、雨水井2和污水排放管道3,所述雨水井2连接雨水收集井4和排水沟5,所述污水排放管道3的末端连通至污水处理终端8,在每个污水井1和每个雨水井2内均设有上下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全部的污水井1串联或并联在污水排放管道3上,主处理管道连通至每个雨水井2均与距其最近的污水井1通过连通管道9连通;所述连通管道9进口端与雨水井2连通,连通管道9进口位于雨水井2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之间;所述连通管道9出口端与污水井1连通,连通管道9出口位于污水井1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之间,连通管道9的出口处安装有单向连通器11。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防反渗装置10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防反渗盖板10.1,在防反渗盖板10.1的外周包裹有可充气防水橡胶膜10.2,在防反渗盖板10.1的中心设有孔洞10.3,在孔洞10.3内安置有与孔洞10.3配合的防反渗组件;所述防反渗组件包括一个能够密度小于水的浮板10.4,所述浮板10.4设置于防反渗盖板10.1之下,浮板10.4的尺寸大于孔洞10.3,浮板10.4的顶部中心设有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向上穿过所述孔洞10.3,在连接杆10.5的上端安装有一横向插销10.6,所述横向插销10.6用于防止向下掉落。所述防反渗盖板10.1和浮板10.4均优选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单向防反渗装置10安装时,在工作井内壁开凿一圈凹槽做好防水处理,然后将单向防反渗装置10安置于凹槽内,向单向防反渗装置10表面的可充气防水橡胶膜10.2内充气,直至单向防反渗装置10稳固的安置于工作井凹槽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连通器11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主要包括单向连通盖板11.1,在单向连通盖板11.1的侧边安装有合页11.2,所述合页11.2固定在连通管道9出口端的顶部,单向连通盖板11.1可以垂直于连通管道9自由转动;单向连通盖板11.1的形状尺寸与连通管道9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且能够遮盖住连通管道9的出口。所述单向连通盖板11.1的内侧面用于与连通管道9出口端接触配合,在单向连通盖板11.1的内侧面上设有防水橡胶垫。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水排放管道3的末端处通过三通可控阀门6连接有一套污水应急收集处理线7。具体应用时,当雨水井2收集大量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时,大量淤积的雨水将通过连通管道9流通至污水井1,而由于单向连通器11的存在,污水井1内的污水无法回流至雨水井2,只能通过污水排放管道3流至污水处理终端8,污水处理终端8进口处的三通可控阀门6可以控制含有大量雨水的污水流通至污水应急收集处理线7,进行污水快速粗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应急收集处理线7的结构如图6所示,其主要包括初滤池7.1、二滤池7.4和电解池组,所述初滤池7.1的进口连接所述三通可控阀门6的一个分支出口,初滤池7.1的出口通过初滤排出管道7.2与二滤池7.4的进口连接,在初滤池7.1出口处的下方设有沉沙槽7.1a,在初滤排出管道7.2上设有滤网7.3;所述二滤池7.4内设有二次过滤单元,所述二滤池7.4的进口位于二次过滤单元之上,二滤池7.4的出口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包括污水井(1)、雨水井(2)和污水排放管道(3),所述雨水井(2)连接雨水收集井(4)和排水沟(5),所述污水排放管道(3)的末端连通至污水处理终端(8),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污水井(1)和每个雨水井(2)内均设有上下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全部的污水井(1)串联或并联在污水排放管道(3)上,主处理管道连通至每个雨水井(2)均与至少一个污水井(1)通过连通管道(9)连通;所述连通管道(9)进口端与雨水井(2)连通,连通管道(9)进口位于雨水井(2)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之间;所述连通管道(9)出口端与污水井(1)连通,连通管道(9)出口位于污水井(1)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之间,连通管道(9)的出口处安装有单向连通器(11)。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包括污水井(1)、雨水井(2)和污水排放管道(3),所述雨水井(2)连接雨水收集井(4)和排水沟(5),所述污水排放管道(3)的末端连通至污水处理终端(8),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污水井(1)和每个雨水井(2)内均设有上下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全部的污水井(1)串联或并联在污水排放管道(3)上,主处理管道连通至每个雨水井(2)均与至少一个污水井(1)通过连通管道(9)连通;所述连通管道(9)进口端与雨水井(2)连通,连通管道(9)进口位于雨水井(2)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之间;所述连通管道(9)出口端与污水井(1)连通,连通管道(9)出口位于污水井(1)壁上的两层单向防反渗装置(10)之间,连通管道(9)的出口处安装有单向连通器(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雨水井(2)均与距其最近的污水井(1)通过连通管道(9)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防反渗装置(10)包括防反渗盖板(10.1),在防反渗盖板(10.1)的外周包裹有可充气防水橡胶膜(10.2),在防反渗盖板(10.1)的中心设有孔洞(10.3),在孔洞(10.3)内安置有与孔洞(10.3)配合的防反渗组件;所述防反渗组件包括一个能够密度小于水的浮板(10.4),所述浮板(10.4)设置于防反渗盖板(10.1)之下,浮板(10.4)的尺寸大于孔洞(10.3),浮板(10.4)的顶部中心设有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向上穿过所述孔洞(10.3),在连接杆(10.5)的上端安装有一横向插销(10.6),所述横向插销(10.6)用于防止向下掉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渗盖板(10.1)和浮板(10.4)均采用硬质塑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雨水应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连通器(11)包括单向连通盖板(11.1),在单向连通盖板(11.1)的侧边安装有合页(11.2),所述合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启祥,史晓忠,刘杰,储友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