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底板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5405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底板排水系统,属于建筑底板的防水、排水施工领域。所述建筑底板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找坡层、排水板和混凝土面层,其中,所述找坡层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主盲沟和次盲沟,其中所述主盲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次盲沟与所述主盲沟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主盲沟和次盲沟,防止了渗水在找坡层上漫延,并具有更佳的排水效果;找坡层被分隔为多个子区域,通过降低子区域的厚度达到降低找坡层厚度的效果;多个子区域可使混凝土面层具有较缓的坡比,提高用户体验效果。相应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底板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底板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底板的防水、排水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物的数量与日俱增,于是建筑底板的建造面积、厚度、强度和建造的深度都在增加。随着设计深度的增加,大面积底板及地下室承受着较大的地下水渗透压力,因此,建筑底板需要考虑如何排出底板及地下室中渗水。施工中常见的底板的排水方式为,如说明书附图1和图1a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建筑地板的排水系统100的平面示意图,图1a为图1中沿A-A断面图。结合图1和图1a,建筑物底板200设有集水井210,在建筑底板200上铺设具有一定坡比的找坡层110,找坡层110上铺设塑料排水板120,排水板上铺设混凝土面层130,在集水井210上方铺设盖板211。渗水在塑料排水板120中沿着找坡层110的坡度方向流入集水井210,然后通过水泵抽出。然而,由于建筑底板自带集水井210的数量并不多,而建筑底板的面积又较大,将导致找坡层110的长度长、面积大。利用现有的找坡层110和塑料排水板120排除渗水具有如下缺陷:(1)渗水在找坡层110上漫延,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建筑地板而言,渗水经大面积找坡层110漫延后才能流入集水井210,排水效果较差;(2)在找坡层坡比一定的情况下,远离集水井的一端的找坡层的厚度很厚,例如:即使按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坡比1%计算,对于50m长的找坡层,其最大厚度亦达到50cm,这不但造成建筑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底板的负重。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新型的大面积底板的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底板排水系统,具有较佳的排水效果, 并能够降低找坡层的厚度,减少混凝土用量。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建筑底板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底板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建筑底板上;找坡层,所述找坡层设置于所述建筑底板上,所述找坡层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主盲沟和次盲沟,其中所述主盲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次盲沟与所述主盲沟连通;排水板,设置于所述找坡层上;以及混凝土面层,设置于所述排水板上。进一步,所述主盲沟与所述次盲沟将所述找坡层分割为矩阵分布的多个子区域,将与其中一条主盲沟平行的一列所述子区域,距离所述集水井由近至远依次标记为子区域K1、K2…Kn(n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子区域满足以下条件, ( H K m + 1 ) m i n ( H K m ) m a x , m = 1 , 2 ... n - 1 ; ]]>其中,为子区域Km+1上的最小厚度,为子区域Km的最大厚度。优选为,所述子区域K1、K2…Kn呈锯齿状排列。优选为,每一所述子区域的厚度由中部向四周递减。优选为,所述主盲沟的底部坡比为0.2~0.5‰。优选为,所述次盲沟的底部坡比为1~2‰。进一步,在所述主盲沟和所述次盲沟内设置有碎石或砾石。优选为,在所述主盲沟和所述次盲沟上方覆盖土工布。优选为,所述土工布的宽度大于所述主盲沟或所述次盲沟的宽度,并用钢钉和压条固定于所述找坡层上。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底板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所述建筑底板上固定所述找坡层的模板,并在所述找坡层的模板内固定所述主盲沟和次盲沟的模板,并浇筑混凝土;S2,在所述主盲沟和所述次盲沟内按照水流方向找坡;S3,在所述找坡层上方铺设排水板;S4,在所述排水板上方浇筑混凝土面层。进一步,在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2-1,在所述主盲沟和所述次盲沟内填充碎石或砾石。进一步,在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2-2,在所述主盲沟和所述次盲沟上覆盖土工布,并用钢钉和压条固定于所述找坡层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通过设置主盲沟和次盲沟,将找坡层分割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的渗水排入主盲沟或次盲沟,而后汇入集水井,防止了渗水在找坡层上漫延,并具有更佳的排水效果;(2)找坡层被分隔为多个子区域,子区域的渗水能排入主盲沟或次盲沟即可,因此可以降低找坡层的厚度,不但减少混凝土用量,还降低了建筑底板的负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底板排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1a为图1中沿A—A断面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排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a为图2中沿B—B断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排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C-C断面的剖视图;图4a为图4中子区域Km、Km+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沿C-C断面的另一剖视图;图5a为图5中子区域Km’、Km+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排水系统的施工流程框图。图中标号如下:底板排水系统100;找坡层110;主盲沟111,次盲沟112;排水板120; 混凝土面层130;建筑底板200;集水井210;盖板2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底板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阅图2、图2a,其中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排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a为图2中沿B—B断面的剖视图。建筑底板排水系统100,包括设置于建筑底板200上的集水井210,以及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找坡层110、排水板120和混凝土面层130。其中找坡层110设置于建筑底板200上,且找坡层110设置有纵横交错的主盲沟111和次盲沟112,主盲沟111与集水井210连通,次盲沟112与主盲沟111连通。其中,主盲沟111、次盲沟112将找坡层110的上表面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子区域。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主盲沟111和次盲沟112,可以将大面积的找坡层110分割为多个较小面积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内的找坡层110上的渗水都可以通过相邻的主盲沟111或/和次盲沟112汇入集水井210中,面积较小的子区域能够有效的避免渗水在找坡层110上漫延的问题具有较佳的排水效果。另外,针对现有技术中大面积建筑地板所面临的找坡层厚度过厚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通过对子区域内找坡层110进行单独设计加以解决。参图3所示,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底板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底板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底板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建筑底板上;找坡层,所述找坡层设置于所述建筑底板上,所述找坡层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主盲沟和次盲沟,其中所述主盲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次盲沟与所述主盲沟连通;排水板,设置于所述找坡层上;以及混凝土面层,设置于所述排水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底板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底板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建筑底板上;找坡层,所述找坡层设置于所述建筑底板上,所述找坡层内设置有纵横交错的主盲沟和次盲沟,其中所述主盲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次盲沟与所述主盲沟连通;排水板,设置于所述找坡层上;以及混凝土面层,设置于所述排水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盲沟与所述次盲沟将所述找坡层分割为矩阵分布的多个子区域,将与其中一条主盲沟平行的一列所述子区域,距离所述集水井由近至远依次标记为子区域K1、K2…Kn(n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子区域满足以下条件, ( H K m + 1 ) min < ( H K m ) m a x , m = 1 , 2 ... n - 1 ;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辉周红兵宋炜匙文成沈君旗尹晓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