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9780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雨水池、蓄水室,集水装置包括集水池、若干集水管和若干地漏;若干雨水池设置于建筑本体四周,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过滤室相连;所述过滤室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三水管与蓄水室相连,所述过滤室的污水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市政污水池相连;蓄水室内部设有低水位传感器与高水位传感器,其底端出口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市政污水池相连,所述蓄水室连接有主水管,若干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分布于建筑本体的每一楼层中多个角落,所述主水管上连有分别延伸至建筑本体每个楼层的分支喷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集生活用水与雨水,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实时监测建筑本体,一旦监察到火灾发生,智能喷水灭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智能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高层建筑的防火救灾是一个建筑领域较大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城市的核心地带,以及带有重要的商业大厦中心,大厦本身的价值无法估量,一旦发生火灾,其损失巨大,现有的消防设施均是被动性灭火,其灭火效率低,功能单一。因此,现以现有的建筑为基础,建立智能建筑排水系统,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实时监测建筑本体,智能防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收集生活用水与雨水,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实时监测建筑本体,一旦监察到火灾发生,智能喷水灭火。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雨水池、蓄水室;集水装置,其包括集水池、若干集水管和若干地漏,所述地漏位于地面,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地漏下方,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池入水口相连,所述集水池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过滤室相连;若干雨水池,其设置于建筑本体四周,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过滤室相连;过滤室,其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室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三水管与蓄水室相连,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过滤室的污水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市政污水池相连;蓄水室,其内部设有低水位传感器与高水位传感器,其底端出口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市政污水池相连,所述第五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蓄水室连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若干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温度感应器、烟雾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组分布于建筑本体的每一楼层中多个角落,所述主水管上连有分别延伸至建筑本体每个楼层的分支喷水管,所述分支喷水管上安装有若干个伸入到所述传感器组感应区域内的灭火喷头,所述灭火喷头上均设有对应的感应开关。进一步的,所述低水位传感器、高水位传感器、传感器组分别与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电磁阀、感应开关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为多层过滤网。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收集生活用水与雨水,经过处理的水可引入建筑本体中智能防火,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实时监测建筑本体,一旦监察到火灾发生,智能喷水灭火。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水池、2.集水管、3.地漏、4.雨水池、5.过滤室、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蓄水室、9.第三水管、10.第一水泵、11.第四管道、12.市政污水池、13.高水位传感器、14.低水位传感器、15.第五管道、16.电磁阀、17.主水管、18.第二水泵、19.分支喷水管、20.灭火喷头、21.感应开关、22.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将理解,当据称将部件“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相反,当据称将部件“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则表示不存在中间部件。图1给出了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下面就结合图1来具体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雨水池4、蓄水室8;集水装置,其包括集水池1、若干集水管2和若干地漏3,所述地漏3位于地面,所述集水管2的一端位于所述地漏3下方,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池1入水口相连,所述集水池1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6与过滤室5相连;若干雨水池4,其设置于建筑本体四周,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7与所述过滤室5相连;过滤室5,其内部设有过滤装置22,所述过滤室5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三水管9与所述蓄水室8相连,所述第三水管9上安装有第一水泵10,所述过滤室5的污水出口通过第四管道11与市政污水池12相连;蓄水室8,其内部设有低水位传感器14与高水位传感器13,其底端出口通过第五管道15与所述市政污水池12相连,所述第五管道15上安装有电磁阀16,所述蓄水室8连接有主水管17,所述主水管17上设有第二水泵18;若干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温度感应器、烟雾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组分布于建筑本体的每一楼层中多个角落,所述主水管17上连有分别延伸至建筑本体每个楼层的分支喷水管19,所述分支喷水管19上安装有若干个伸入到所述传感器组感应区域内的灭火喷头20,所述灭火喷头20上均设有对应的感应开关21。进一步的,所述低水位传感器14、高水位传感器13、传感器组分别与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8、电磁阀16、感应开关21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22为多层过滤网。实际工作中,日常的生活用水经地漏3、集水管2进入集水池1中,再进入过滤室5中,雨水经设置于建筑本体四周的雨水池4收集后,进入过滤室5中,经过过滤装置22,污水由第四管道11进入市政污水池12中,蓄水室8中设有低水位传感器14和高水位传感器13,当水位低于低水位传感器14时,低水位传感器14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10开启,将过滤室5过滤后的水注入蓄水室8中,当水位高于高水位传感器13时,高水位传感器13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0开启,蓄水室8中多余的水由第五管道15进入市政污水池12中,直到水位不及高水位传感器13,电磁阀10关闭,可控制蓄水室8中有一定量的水,当建筑本体内的某一传感器组监测的有火情时,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此传感器感应区域内的灭火喷头20上的感应开关21,以及第二水泵18开启,水依次通过蓄水室8、主水管17、分支喷水管19、灭火喷头20向外喷出,达到灭火的效果。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雨水池、蓄水室,其特征在于:集水装置,其包括集水池、若干集水管和若干地漏,所述地漏位于地面,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地漏下方,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池入水口相连,所述集水池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过滤室相连;若干雨水池,其设置于建筑本体四周,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过滤室相连;过滤室,其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室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三水管与蓄水室相连,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过滤室的污水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市政污水池相连;蓄水室,其内部设有低水位传感器与高水位传感器,其底端出口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市政污水池相连,所述第五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蓄水室连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若干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温度感应器、烟雾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组分布于建筑本体的每一楼层中多个角落,所述主水管上连有分别延伸至建筑本体每个楼层的分支喷水管,所述分支喷水管上安装有若干个伸入到所述传感器组感应区域内的灭火喷头,所述灭火喷头上均设有对应的感应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排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雨水池、蓄水室,其特征在于:集水装置,其包括集水池、若干集水管和若干地漏,所述地漏位于地面,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地漏下方,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池入水口相连,所述集水池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过滤室相连;若干雨水池,其设置于建筑本体四周,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过滤室相连;过滤室,其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室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三水管与蓄水室相连,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过滤室的污水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市政污水池相连;蓄水室,其内部设有低水位传感器与高水位传感器,其底端出口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市政污水池相连,所述第五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蓄水室连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欣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