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034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两个串联的分流井,所述排水系统每个出水口分别连接不同的雨水处理系统,所述分流井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随时调控管路系统中的各个阀门及相关组件,实现水体的顺畅排放,避免因雨水过量而排放不及时导致的各种洪涝灾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中设置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实现水利开关的自动调节,具有灵活多变等特点,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述排水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截污管无法进行限流、干净的水或后期雨水也会进入截污管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城市和建筑群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其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水体的收集、输送和处理。比如,采用一种方式对待所有废水的体制称合流制。它只有一个排水系统,称合流系统,其排水管道称合流管道。采用不同方式对待不同性质的废水的体制称分流制,它一般有两个排水系统。一个可以称为雨水系统,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染程度很低的、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水体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雨水管道。另一个可以称为污水系统,收集生活污水和需要处理后才能排放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污水管道。混流制是一种介于分流制和合流制之间的体制,其主要是由于在分流制的区域内管路错接、混接等导致部分管道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废水,即雨水管道或污水管道实际上变成了合流管道。城市的污水管道和合流管道中的废水常统称城市污水。随着现代房屋卫生设备和高层建筑的出现,人口密集,粪便用水流输送,大大增加城市污水的强度;再加上工业发达,工业废水大量增加,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就出现不能容忍的污染情况。于是增设污水处理厂,并用管道连接各个出水口,把各排水干管中的废水汇集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形成截流式合流系统。连接出水口并截流废水至污水处理厂的管道称截流管道或截污管道。降雨时废水量骤增,如果把所有废水都截留,则截流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必然需要很大规模,过分增加工程费用。所以一般将排水干管和截流管相交处的检查井替换为分流井。分流井的构造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但是目前的设计并不完善,且针对不同的污水量和雨水量也没有做出改进。旱季时因管中只有污水,分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流往污水管;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入污水管,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继续流向下游。对于雨水和污水的流向,目前的控制方法中多数是采用水位或雨量来控制的,但现有的水位控制法或雨量控制法,对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控制并不是很好,从而失去了分流井存在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用于雨水和/或污水的截流和分流,通过合理的调控,使得水体合理分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分流井和第二分流井;其中,所述第一分流井包括第一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井井体中的三个开口,分别是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分流井包括第二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第二入水口;所述第二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两个串联的分流井,所述分流井的每个出水口分别连接不同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随时调控管路系统中的各个水利开关及相关组件,实现水体的顺畅排放,避免因雨水过量而排放不及时导致的各种洪涝灾害。(2)本技术的排水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功能强大等优点,使用少量的土地面积就可以实现雨水和污水的有效分离处理。所述排水系统的使用不受场合的限定,可以适用于排水管网系统中的任一条管网。(3)本技术的排水系统中设置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实现水利开关的自动调节,具有灵活多变等特点,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具体而言,本技术的排水系统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控制系统对该排水系统中的水利开关的开度及相关组件的合理控制实现水体的合理排放,在保证了行洪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对脏水或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截污管和/或调蓄设施。(4)本技术的排水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截污管无法进行限流、干净的水或后期雨水也会进入截污管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的现象。通过合理的控制脏水、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排放途径,最大限度的把脏水截流至调蓄设施,把较干净的水经在线处理设施排至自然水体或直接排至自然水体。(5)本技术的排水系统是在降雨时,由于降雨强度较大,把不能及时截流到污水处理厂的初期雨水送至调蓄设施储存,后期较干净的雨水再经在线处理设施排至自然水体或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可以减少在降雨时发生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从而减少了雨水的溢流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入水口;2-第一分流井;3-第二分流井;4-第一出水口;5-第二出水口;6-第三出水口;7-第二入水口;21-调蓄设施;22-在线处理设施。具体实施方式[排水系统]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分流井和第二分流井;其中,所述第一分流井包括第一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井井体中的三个开口,分别是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分流井包括第二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第二入水口;所述第二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截污管和雨水处理设施;所述第二分流井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截污管连通,所述第四出水口与雨水处理设施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为调蓄设施或在线处理设施。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缓冲廊道、截污管和雨水处理设施;所述第二分流井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截污管连通,所述第四出水口通过所述缓冲廊道连接所述雨水处理设施。其中,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为调蓄设施和/或在线处理设施;当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为调蓄设施时,所述缓冲廊道包括第五出水口,位于与第四出水口相连的缓冲廊道另一侧,所述第五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相连;当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为在线处理设施时,所述缓冲廊道包括第六出水口,位于与第四出水口相连的缓冲廊道另一侧,所述第六出水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当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为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时,所述缓冲廊道包括第五出水口和第六出水口,位于与第四出水口相连的缓冲廊道的另一侧,所述第五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第六出水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其中,所述第五出水口的最高进水位置低于所述第六出水口的最低进水位置。进入缓冲廊道中的水体优先从第五出水口进入调蓄设施,当调蓄设施达到容量上限时,水体再从第六出水口进入在线处理设施。其中,在靠近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端或缓冲廊道的第六出水口处设置沟槽。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截污管、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所述第二分流井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三个开口,分别为第三出水口、第七出水口和第八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连接截污管,所述第七出水口连接调蓄设施,所述第八出水口连接在线处理设施。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流井的各个出水口均设有水利开关,所述水利开关用于控制出水口的过水量。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设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利开关包括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分流井和第二分流井;其中,所述第一分流井包括第一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井井体中的三个开口,分别是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分流井包括第二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第二入水口;所述第二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分流井和第二分流井;其中,所述第一分流井包括第一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井井体中的三个开口,分别是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分流井包括第二分流井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第二入水口;所述第二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截污管和雨水处理设施;所述第二分流井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井井体中的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截污管连通,所述第四出水口与雨水处理设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为调蓄设施或在线处理设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井的各个出水口均设有水利开关,所述水利开关用于控制出水口的过水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设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利开关包括设置于第二出水口的第二水利开关、设置于第三出水口的第三水利开关、设置于第四出水口的第四水利开关。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上述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第一分流井井体内的水体情况,并生成第一监测信号;所述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第二分流井井体内的水体情况,并生成第二监测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号和所述第二监测信号控制上述水利开关的开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监测装置,所述第三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第三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调蓄设施内的水体情况,并生成第三监测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监测信号,并结合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控制所述调蓄设施进水侧的水利开关的开度。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监测雨量的装置,监测时间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或液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