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着陆脱离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90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着陆脱离锁,包括锁体、拉杆、活动头、储能弹簧、摇臂、转轴、锁轴、火工品和滑块,拉杆的一端与锁体铰接,拉杆与锁体之间设有扭簧,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摇臂的一端铰接,锁体内横向设有槽孔,槽孔内依次设有锁轴和滑块,储能弹簧套装于锁轴上,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槽孔的底端和锁轴接触,活动头与锁体铰接,锁轴从槽孔的底端穿出,与活动头卡接,活动头的另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卡接,滑块通过剪切销固设于槽孔内,槽孔的一侧设有火工品,剪切销设置于火工品的一侧。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现物伞平稳分离,装备安全着陆,尤其对于重装空投系统着陆时物伞分离起到关键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着陆脱离锁
本技术涉及空投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着陆脱离锁。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重装空投物伞分离的方式主要是靠摩擦式着陆脱离或偏摆式着陆脱离。在大重量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弹簧力的大小或增大脱离锁的外形尺寸将给使用带来困难。为了克服大重量情况下的物伞着陆分离带来使用的不便,本技术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本技术首次采用摩擦式和杠杆式相结合的形式,既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扩展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又缩小了产品的外形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着陆脱离锁,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现物伞平稳分离,装备安全着陆,尤其对于重装空投系统着陆时物伞分离起到关键作用。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着陆脱离锁,包括锁体、拉杆、活动头、储能弹簧、摇臂、转轴、锁轴、火工品和滑块,拉杆的一端与锁体铰接,拉杆与锁体之间设有扭簧,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摇臂的一端铰接,锁体内横向设有槽孔,槽孔内依次设有锁轴和滑块,储能弹簧套装于锁轴上,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槽孔的底端和锁轴接触,活动头与锁体铰接,锁轴从槽孔的底端穿出,与活动头卡接,活动头的另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卡接,滑块通过剪切销固设于槽孔内,槽孔的一侧设有火工品,剪切销设置于火工品的一侧。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锁体槽孔的顶端设有堵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头的一端设有凹槽,摇臂上设有凸轴,活动头通过凹槽与摇臂上的凸轴卡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头的另一端设有鸭嘴凸台,锁轴上设有斜面槽,活动头通过鸭嘴凸台与锁轴上的斜面槽卡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拉杆与锁体之间设有凹孔,凹孔包括两个半槽,两个半槽分别设置于拉杆的下端和锁体的上端,当拉杆与锁体闭合后两个半槽形成一个凹孔,当拉杆与锁体打开后,使凹孔变成两个开放式半槽。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锁体的下端设有吊装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剪切销作为保险机构,将锁轴锁定,确保锁轴上的储能弹簧所储存的弹簧压缩能量安全可靠,通过火工品可提前设定解除保险时间,通过拉杆、活动头、摇臂和锁轴形成四级杠杆对储能弹簧形成约束,减小了整个锁体的体积,使锁体锁紧更加安全可靠,避免装备在着陆前锁体提前解锁释放,实现物伞平稳分离,装备安全着陆,尤其对于重装空投系统着陆时物伞分离起到关键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着陆脱离锁的解锁前的立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着陆脱离锁的解锁前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着陆脱离锁的解锁后的立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着陆脱离锁的解锁后的剖视图;图中,1-锁体,2-拉杆,3-活动头,4-储能弹簧,5-摇臂,6-堵盖,7-转轴,8-火工品,9-滑块,10-扭簧,11-锁轴,12-剪切销,13-凹孔,14-吊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着陆脱离锁,包括锁体1、拉杆2、活动头3、储能弹簧4、摇臂5、转轴7、锁轴11、火工品8和滑块9,拉杆2的一端与锁体1铰接,拉杆2与锁体1之间设有扭簧10,拉杆2的另一端通过转轴7与摇臂5的一端铰接,锁体1内横向设有槽孔,槽孔内依次设有锁轴11和滑块9,储能弹簧4套装于锁轴11上,储能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槽孔的底端和锁轴11接触,活动头3与锁体1铰接,锁轴11从槽孔的底端穿出,与活动头3卡接,活动头3的另一端与摇臂5的另一端卡接,滑块9通过剪切销12固设于槽孔内,槽孔的一侧设有火工品8,剪切销12设置于火工品8的一侧;火工品8被击发后,将剪切销12剪断,火工品8火药的推力和储能弹簧4的双重作用下滑块9被击发出锁体1的槽孔外,解除着陆脱离锁的保险,在着陆前储能弹簧4的弹力不足以克服装备的重量所带来的摩擦力,着陆脱离锁依然无法开锁,保持锁定状态,但已经进入待工作状态,当降落伞带着装备一同着陆,拉杆2上受到的拉力逐渐减小,使作用在锁轴11上力逐渐减小,直至储能弹簧4足以克服其锁轴11上的摩擦力时,锁体1中锁轴11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移动,解除对活动头3的约束;当活动头3的约束被解除后,其绕转轴7转动,解除对摇臂5的约束;当摇臂5的约束被解除后,拉杆2连同摇臂5在伞系统的作用下打开,物伞依次从拉杆2与锁体1之间脱离,实现了物伞系统的分离,实现了预定的着陆解锁脱离功能。进一步地,锁体1槽孔的顶端设有堵盖6;堵盖6用于确保锁轴11在工作完成后保留在锁体1的腔内。进一步地,活动头3的一端设有凹槽,摇臂5上设有凸轴,活动头3通过凹槽与摇臂5上的凸轴卡接。进一步地,活动头3的另一端设有鸭嘴凸台,锁轴11上设有斜面槽,活动头3通过鸭嘴凸台与锁轴11上的斜面槽卡接。进一步地,拉杆2与锁体1之间设有凹孔13,凹孔13包括两个半槽,两个半槽分别设置于拉杆2的下端和锁体1的上端,当拉杆2与锁体1闭合后两个半槽形成一个凹孔13,降落伞通过吊绳穿过凹孔13与拉杆2连接,当拉杆2与锁体1打开解锁后,使凹孔13变成两个开放式半槽,吊绳从中脱出,从而与锁体1上的吊装物品分离。进一步地,锁体1的下端设有吊装孔14;吊装孔14用于吊装物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着陆自动解锁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S1、在安装过程中,预先将储能弹簧4压缩预先储能,并安装火工品8及剪切销12,滑块9等保险元件锁定确保储能安全可靠;S2、在装配后并安装在空投系统上需要与空投系统的拉发绳连接后在空中可以确保火工品8被击发。S3、在空投过程中,吊带拉直的瞬间,拉发绳拉发火工品8,为了确保空投安全连接可靠,需要对火工品8进行延时击发,当到达预定的延时时间后,火工品8击发滑块9,剪切销12被剪断,火工品8火药的推力和储能弹簧4的双重作用下滑块9被击发出锁体1槽孔外。此时已经解除脱离锁的保险。由于弹簧的弹力不足以克服装备的重量所带来的摩擦力,故此时着陆脱离锁依然无法开锁,保持锁定状态。(但已经是待工作状态)S4、当降落伞带着装备一同着陆,作用在锁轴11上力逐渐减少,当储能弹簧4足以克服其锁轴11上的摩擦力时,锁体1中锁轴11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移动,解除对活动头3的约束。当活动头3的约束被解除后,其绕转轴7转动,解除对摇臂5的约束。当摇臂5的约束被解除后,拉杆2连同摇臂5在伞系统的作用下打开,伞依次从拉杆2上的凹槽中脱离,实现了物伞系统的分离,实现了预定的功能。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保证装备着陆安全和按规定程序实现物伞分离的装置用于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着陆自动解锁脱离的方法。本技术装置为机械式和火工品8结构。(对于延时机构也可以采用电子式控制)其中,锁体1为所有组件的安装接口部件。锁体1上承受最大的受力。拉杆2安装在锁体1上,其中的凹槽用于安装伞系统的接口部件,承受伞系统的最大载荷。拉杆2两端有轴分别安装在锁体1和摇臂5上。拉杆2和摇臂5绕锁体1上的轴转动。实现其解锁功能。摇臂5是一个两端均活动部件,是实现开锁的关键部件。活动头3安装在锁体1上,用于固定摇臂5。在转动的同时,摇臂5也一同的转动,活动头3与摇臂5的配合间隙是实现开锁的关键。摇臂5锁定的同时,活动头3也一同锁定。而锁轴11上的斜面对活动的锁定将限制活动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着陆脱离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着陆脱离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拉杆、活动头、储能弹簧、摇臂、转轴、锁轴、火工品和滑块,拉杆的一端与锁体铰接,拉杆与锁体之间设有扭簧,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摇臂的一端铰接,锁体内横向设有槽孔,槽孔内依次设有锁轴和滑块,储能弹簧套装于锁轴上,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槽孔的底端和锁轴接触,活动头与锁体铰接,锁轴从槽孔的底端穿出,与活动头卡接,活动头的另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卡接,滑块通过剪切销固设于槽孔内,槽孔的一侧设有火工品,剪切销设置于火工品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着陆脱离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拉杆、活动头、储能弹簧、摇臂、转轴、锁轴、火工品和滑块,拉杆的一端与锁体铰接,拉杆与锁体之间设有扭簧,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摇臂的一端铰接,锁体内横向设有槽孔,槽孔内依次设有锁轴和滑块,储能弹簧套装于锁轴上,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槽孔的底端和锁轴接触,活动头与锁体铰接,锁轴从槽孔的底端穿出,与活动头卡接,活动头的另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卡接,滑块通过剪切销固设于槽孔内,槽孔的一侧设有火工品,剪切销设置于火工品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脱离锁,其特征在于,锁体槽孔的顶端设有堵盖。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长庚周永明周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