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载气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506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2
一种减载气囊结构,涉及气囊领域。减载气囊结构包括纵截面为上大下小梯形的主气囊、连接于主气囊一侧外壁的辅气囊及多个设于主气囊内部的圆柱形的子气囊,主气囊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子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主气囊的顶壁和底壁连接,每个子气囊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每个子气囊的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与主气囊连通的出气口,主气囊的外壁设有多个与辅气囊连通的通气口,辅气囊远离主气囊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本申请提供的减载气囊结构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主气囊和辅气囊依次充气缓冲重型装备,利用辅气囊在翻转过程中做功吸收翻转动能,增大了空投装备的着陆面积,从而有效的降低重型装备空投翻转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气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载气囊结构


技术介绍

1、缓冲系统是重型装备空投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于减小装备着陆时的冲击过载并保证空投装备着陆后的精度。随着空投质量的增加,需要更大缓冲效能的气囊,然而,受空投载机出舱口尺寸限制,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气囊的底面积,只能通过增加气囊的高度或气囊内部的压力来增加缓冲效能。

2、增加气囊内部的压力需要增加主动充气装置和充气管道,这些充气装置和充气管道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增加气囊的高度可以提高气囊的缓冲效能,但是气囊高度的增加会使装备着陆瞬间的重心增高,导致空投系统着陆时的不稳定性的增加,出现诸如装备侧翻或180°翻转等问题,然而20吨级的重型装备仅靠人力不可能扶正,使得装备有效战斗力降低,同时气囊承受超大过载时排气口处出现损伤的的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载气囊结构,其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主气囊和辅气囊依次充气缓冲重型装备,利用辅气囊在翻转过程中做功吸收翻转动能,增大了空投装备的着陆面积,从而有效的降低重型装备空投翻转的概率。

2、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提供一种减载气囊结构,其包括纵截面为上大下小梯形的主气囊、连接于主气囊一侧外壁的辅气囊及多个设于主气囊内部的圆柱形的子气囊,主气囊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子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主气囊的顶壁和底壁连接,每个子气囊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每个子气囊的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与主气囊连通的出气口,主气囊的外壁设有多个与辅气囊连通的通气口,辅气囊远离主气囊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辅气囊通过连接有尼龙搭扣带的盖布封闭排气口,辅气囊内气压大于预设压力时推动盖布克服尼龙搭扣带的粘合力打开排气口。

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子气囊侧壁均与至少一个相邻子气囊侧壁连接。

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连接的子气囊侧壁通过至少一个流通口连通。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出气口、通气口和排气口的边缘分别连接有边圈加强布。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主气囊和辅气囊的外壁分别连接有多条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加强带和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加强带,每条横向加强带均与各条对应的竖向加强带连接。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主气囊的外壁通过应力撕裂绳连接有至少一块用于封闭通气口的封布,主气囊内气压大于预设压力时使封布撕裂应力撕裂绳打开对应通气口。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主气囊、辅气囊和子气囊均包括纺织内层及连接于纺织内层外侧的纺织外层,纺织内层的5mm水柱压差下透气量在50l/m2·s以下,纺织外层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大于2000n/5cm。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主气囊的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辅气囊连接于主气囊的斜边一侧外壁。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减载气囊结构包括纵截面为上大下小梯形的主气囊、连接于主气囊一侧外壁的辅气囊及多个设于主气囊内部的圆柱形的子气囊,主气囊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子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主气囊的顶壁和底壁连接,每个子气囊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每个子气囊的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与主气囊连通的出气口,主气囊的外壁设有多个与辅气囊连通的通气口,辅气囊远离主气囊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本申请提供的减载气囊结构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主气囊和辅气囊依次充气缓冲重型装备,利用辅气囊在翻转过程中做功吸收翻转动能,增大了空投装备的着陆面积,从而有效的降低重型装备空投翻转的概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纵截面为上大下小梯形的主气囊、连接于所述主气囊一侧外壁的辅气囊及多个设于所述主气囊内部的圆柱形的子气囊,所述主气囊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所述子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主气囊的顶壁和底壁连接,每个所述子气囊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每个所述子气囊的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主气囊连通的出气口,所述主气囊的外壁设有多个与所述辅气囊连通的通气口,所述辅气囊远离所述主气囊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气囊通过连接有尼龙搭扣带的盖布封闭所述排气口,所述辅气囊内气压大于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盖布克服所述尼龙搭扣带的粘合力打开所述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气囊侧壁均与至少一个相邻所述子气囊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的所述子气囊侧壁通过至少一个流通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出气口、所述通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边缘分别连接有边圈加强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和所述辅气囊的外壁分别连接有多条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加强带和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加强带,每条所述横向加强带均与各条对应的所述竖向加强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的外壁通过应力撕裂绳连接有至少一块用于封闭所述通气口的封布,所述主气囊内气压大于预设压力时使所述封布撕裂所述应力撕裂绳打开对应所述通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所述辅气囊和所述子气囊均包括纺织内层及连接于所述纺织内层外侧的纺织外层,所述纺织内层的5mm水柱压差下透气量在50L/m2·S以下,所述纺织外层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大于2000N/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的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所述辅气囊连接于所述主气囊的斜边一侧外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纵截面为上大下小梯形的主气囊、连接于所述主气囊一侧外壁的辅气囊及多个设于所述主气囊内部的圆柱形的子气囊,所述主气囊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所述子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主气囊的顶壁和底壁连接,每个所述子气囊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每个所述子气囊的侧壁均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主气囊连通的出气口,所述主气囊的外壁设有多个与所述辅气囊连通的通气口,所述辅气囊远离所述主气囊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气囊通过连接有尼龙搭扣带的盖布封闭所述排气口,所述辅气囊内气压大于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盖布克服所述尼龙搭扣带的粘合力打开所述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气囊侧壁均与至少一个相邻所述子气囊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的所述子气囊侧壁通过至少一个流通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气囊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閤霞王文余凤华陈勇郭海军张诗鸣
申请(专利权)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