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体模块以及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66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浮体结构制作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浮体模块以及水下机器人,包括塑料外壳,塑料外壳具有:一侧开口的凹腔,凹腔中填充有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浮体材料;固定结构,用以将塑料外壳固定在载具上;支撑结构,用以提高塑料外壳的强度,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凹腔内。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浮体模块,包括塑料外壳和填充在该外壳内的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浮体材料,塑料外壳具有一定硬度和抗冲撞性,不需要增设如高硬度的边框等结构上的保护,浮体模块不怕被硬物撞击,可有效地避免浮体材料破裂损坏等情况发生。

Floating body module and underwater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loating body structure making, and provides a floating body module and a underwater robot, including a plastic shell. The plastic shell has a concave cavity with one opening on one side, a cavity filled with a floating body with less than water and no water absorption in the cavity; a fixed structure is used to fix the plastic shell on the carrier;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used for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the plastic shell, and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formed in the concave cavity.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floating body modu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lastic shell and a floating body material filled with a density of less than water and no water absorption in the outer shell. The plastic shell has certain hardness and anti impact, and does not need to be protected by adding a frame like a high hardness, and the floating body module is not afraid of being impacted by hard objects.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rupture and damage of floating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体模块以及水下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浮体结构制作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浮体模块以及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水下机器人上使用的浮体结构,主要为密度小于水的泡沫、树脂等浮体材料。然而,上述的浮体材料表面粗糙,易发生碰缺、脱落等状况。现有水下机器人浮体结构为了避开浮体原材料等缺陷,大多采用对浮体原材料进行数控加工成型,成型后在对浮体材料表面进行喷漆,喷油等来对浮体材料进行保护,但这样的加工对时间和加工成本都是非常昂贵的,从而对水下机器人的成本照成了直接的增加,和不便。虽然浮体材料可加工型强,但是它的强度还是很差,不能受到任何碰撞,受到比浮体材料强度更高的物体会照成浮体材料的破损,现有水下机器人基本都是用水下机器人外框架结构来保护浮体材料,以防浮体材料受到撞击破裂和损坏,容易造成使得水下机器人外观磕碰,影响水下机器人的外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体模块以及水下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浮体结构的制作成本过高,且强度低容易因碰撞导致脱落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浮体模块,包括塑料外壳,塑料外壳具有:一侧开口的凹腔,凹腔中填充有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浮体材料;固定结构,用以将塑料外壳固定在载具上;支撑结构,用以提高塑料外壳的强度,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凹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形成在所述凹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从所述凹腔的底部向所述凹腔的开口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具有一螺孔,所述螺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柱的顶面和所述塑料外壳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与所述塑料外壳的侧壁顶端齐平。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腔底面上的多个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凹腔的内壁并将所述凹腔分隔成若干个分隔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筋的顶端与所述塑料外壳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塑料外壳的侧壁顶端与所述塑料外壳的底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筋分别为纵向支撑筋和与所述纵向支撑筋垂直的横向支撑筋。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外壳为硬塑料材料制成的塑料外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包括潜行载体,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潜行载体上的上述的浮体模块。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浮体模块,塑料外壳具有一定硬度和抗冲撞性,不需要增设如高硬度的边框等结构上的保护,浮体模块不怕被硬物撞击,可有效地避免浮体材料破裂损坏等情况发生。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机器人,采用上述的浮体模块,从而提高了浮体模块的使用寿命,可使潜行载体适应各种水下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浮体模块和支撑模具组合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浮体模块和支撑模具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浮体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浮体模块和支撑模的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浮体模块10:塑料外壳11:凹腔12:固定结构121:固定柱122:螺孔13:支撑结构131:横向支撑筋132:纵向支撑筋20:浮体材料21:孔200:支撑模具201:固定型腔202:顶出槽203:导向斜面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如图1至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浮体模块10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支撑模具200,支撑模具200具有一固定型腔201;S2:将注塑成型所得的塑料外壳10放入固定型腔201内,塑料外壳10具有一侧开口的凹腔11、用以将塑料外壳10固定在载具(图未示)上的固定结构12以及用以提高塑料外壳10的强度的支撑结构13,支撑结构13形成在凹腔11内;S3:将熔融的浮体材料20由凹腔11的开口侧灌入凹腔11内;S4:将冷却后并与塑料外壳10相结合的浮体材料20取离固定型腔201。在步骤S1中,支撑模具200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该支撑模具200的固定型腔201朝上开口,用以放入塑料外壳10,固定型腔201的形状与塑料外壳10的形状相匹配,且固定型腔201的深度与塑料外壳10的高度基本相同,这样,支撑模具200在塑料外壳10放入后可对塑料外壳10进行支撑,并灌注高温的熔融浮体材料20时,通过支撑模具200可避免塑料外壳10变形,有助于塑料外壳10在与浮体材料20结合成型时使塑料外壳10定型,保持塑料外壳10的一致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对塑料外壳10更好地支撑,在塑料外壳10放入后,塑料外壳10的外壁与固定型腔201的内壁抵接,塑料外壳10的顶端与支撑模具200的顶端齐平。优选地,支撑模具200的底面开设有与固定型腔201连通的顶出槽202,在塑料外壳10在与浮体材料20结合成型后,可通过顶出工具自下而上地从顶出槽202伸入固定型腔201的底部,将塑料外壳10顶起,这样,方便了塑料外壳10的取出,避免塑料外壳10因受热膨胀与固定型腔201的内壁接触过紧而难以取出。优选地,固定型腔201的侧壁具有位于其顶端的导向斜面203,该导向斜面203自侧壁向外并向上倾斜延伸,这样,通过导向斜面203可便于塑料外壳10的放入,避免外壳在放入时被刮损。在步骤S2中,通过注塑模具成型得到的塑料外壳10,塑料外壳10为一切能够成型的塑料。在本实施例中,塑料外壳10为但不局限于硬塑料材料制成,该硬塑料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该塑料外壳10具有光滑的外观面(图示中的外表面),不仅能对浮体材料20进行保护,且具有较佳的美感,容易理解的是,由于塑料外壳10的外观面较为光滑,且跟根据订制需求制造出各种颜色的外壳,因此,不需再对制作得到的浮体模块100进行表面处理,喷油喷漆等,大大的减少了制造成本及制造时间,还减少了后加工报废量。在本实施例中,塑料外壳10具有上侧开口的凹腔11、固定结构12和支撑结构13,浮体材料20从该凹腔11的开口处灌入凹腔11内,固定结构12用以将塑料外壳10固定在载具(图未示)上,支撑结构13用以提高塑料外壳10的强度。参见图2至5,本实施例的固定结构12形成在凹腔11内,固定结构12包括从凹腔11的底部向凹腔11的开口侧延伸的固定柱121,固定柱121具有一螺孔122,螺孔122的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柱121的顶面和塑料外壳10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柱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浮体模块以及水下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外壳,塑料外壳具有:一侧开口的凹腔,凹腔中填充有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浮体材料;固定结构,用以将塑料外壳固定在载具上;支撑结构,用以提高塑料外壳的强度,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凹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外壳,塑料外壳具有:一侧开口的凹腔,凹腔中填充有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浮体材料;固定结构,用以将塑料外壳固定在载具上;支撑结构,用以提高塑料外壳的强度,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所述凹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形成在所述凹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从所述凹腔的底部向所述凹腔的开口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具有一螺孔,所述螺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柱的顶面和所述塑料外壳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与所述塑料外壳的侧壁顶端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郭同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