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564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属于装配工装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曲轴后油封装配工装曲轴后油封和曲轴密封内沿部位产生翻边问题,造成油封报废,发动机需吊装下线退下密封圈,重新手工压装的技术问题。本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包括压套和用于与曲轴法兰盘定位的芯部,压套套设于所述芯部的外围且能沿轴向滑动,芯部的底面外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凸沿,凸沿呈环形且能与曲轴法兰盘的外缘倒角面相抵靠。本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通过在芯部的底面外缘设置环形的凸沿并使凸沿能与曲轴法兰盘表面的倒角面接触抵靠,缩小了油封受挤压变形后的逃逸空间,缓解了油封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翻边的现象。

A kind of compression tooling for crankshaft rear oil se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s mounting fixture for a rear crankshaft oil seal,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ssembly tooling.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flanging on the inner edge of the crankshaft seal and oil seal after the crankshaft rear oil package, which causes the oil seal to be discarded, the engine needs to be hoisted down to the sealing ring and reassembled by hand. The pressure jacket of the rear oil seal of the crankshaft includes a pressure sleeve and a core for positioning the crankshaft flange. The pressure sleeve is loca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core and can slid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bottom of the core has a convex edge extending down, and the convex edge is circular and can be against the angle of the outer edge of the crankshaft flange. The pressing of the rear oil seal of the crankshaft is made by setting a circular convex edge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core and making the convex edge contact with the chamfered surface of the crankshaft flange plate, reducing the escape space after the oil seal is squeezed and deforming, and reliev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flanging during the pressing of the oil se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
本技术属于装配工装领域,涉及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
技术介绍
曲轴使发动机的重要部件,曲轴法兰盘与发动机缸体之间的环槽内需要加装油封用于将对外界与内部的的润滑油进行密封,密封效果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申请公布号为CN10658434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曲轴后油封装配工装,包括导向座、压装头、锁紧螺栓和压装螺栓,所述的导向座包括与曲轴法兰部外径相同的座体部、以及位于座体部一端的座杆部,所述的锁紧螺栓穿过座杆部与曲轴法兰部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压装头中设置有分别容纳座体部和座杆部的二级腔室,压装头的沿口位置设置有用于压装油封的凸缘压装部,压装头套设在导向座上,所述的压装螺栓穿过压装头的末端与导向座的座杆部螺纹配合连接,压装螺栓与压装头之间还设置有垫片构件。上述装配工装结构简单且装配效率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曲轴后油封和曲轴密封内沿部位产生翻边问题,造成油封报废,发动机需吊装下线退下密封圈,重新手工压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缓解油封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翻边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包括压套和用于与曲轴法兰盘定位的芯部,所述压套套设于所述芯部的外围且能沿轴向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的底面外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凸沿,所述凸沿呈环形且能与曲轴法兰盘的外缘倒角面相抵靠。在将油封压装至曲轴法兰盘与缸体之间的过程中,芯部的外围尺寸设置与曲轴法兰盘相当,然后将芯部定位并固定于曲轴法兰盘的表面,后将油封套设在芯部的外围,最后套装压套并驱动压套推压油封向下完成压装。现有的曲轴法兰盘的表面外缘经倒角处理,通过在芯部的底面外缘设置环形的凸沿并使凸沿能与曲轴法兰盘表面的倒角面接触抵靠,这样在芯部定位后,凸沿能够填充曲轴法兰盘表面倒角处与芯部之间的间隙,从而缩小油封受挤压变形后的逃逸空间,缓解油封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翻边的现象。在上述的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中,所述凸沿的外侧面沿芯部的外缘竖直向下延伸。通过设置凸沿的外侧面沿芯部边缘竖直向下延伸,这样当芯部与曲轴法兰盘的接合处几乎没有缝隙,进一步缓解油封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翻边的现象。在上述的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中,所述凸沿的内侧面能与曲轴法兰盘的外缘倒角面相贴合。通过设置凸沿的内侧面与曲轴法兰盘的倒角面相贴合,这样芯部在装配时凸沿的内侧面会对芯部的定位进行强制导向,从而提高芯部的定位精确度,避免因芯部不同轴造成的油封翻边现象。在上述的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中,所述凸沿的底部经圆角过渡处理。通过设置凸沿的顶部圆角处理避免尖锐部强度过低造成磨损破坏,从而延长工装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中,所述芯部的外围设有筒状的导向套,所述压套的外围与所述导向套的内侧壁相贴合,该压套的内缘尺寸与所述芯部的外缘尺寸相配合。通过在芯部的外围设置导向套,且使压套插设于导向套与芯部之间,这样能够避免油封在压装过程中受挤压从压套的两侧变形逃出形成翻边。在上述的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中,所述芯部的外侧壁自下而上向内收缩。通过设置芯部的外侧壁向上收缩,外侧壁能为油封的套装提供导向,提高油封的压装效率和操作便捷性。在上述的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中,所述芯部内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缘具有环形的挡沿,该通孔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压套相连接,该螺杆的下端螺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挡沿的下侧相抵靠。通过在芯部内开设通孔并设置挡沿,在通孔内设置螺杆的上端与压套连接,下端与螺母连接,并使螺母抵靠于挡沿的下侧,这样当开始压装时可驱动螺母扭紧带动螺杆向下运动,由于螺杆与压套相连接从而带动一同压套缓缓向下,从而实现压装操作。在上述的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中,所述螺母与挡沿之间设有平面轴承。螺母与挡沿之间相对转动摩擦阻力大,操作不便,通过在螺母与挡沿之间设置平面轴承,这样大大降低转动螺母时的阻力,操作更加便捷省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通过在芯部的底面外缘设置环形的凸沿并使凸沿能与曲轴法兰盘表面的倒角面接触抵靠,芯部定位后,凸沿填充曲轴法兰盘表面倒角处与芯部之间的间隙,缩小油封受挤压变形后的逃逸空间,缓解了油封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翻边的现象。2、本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通过设置凸沿的内侧面与曲轴法兰盘的倒角面相贴合,芯部在装配时凸沿的内侧面会对芯部的定位进行强制导向,提高芯部的定位精确度,避免因芯部不同轴造成的油封翻边现象。3、本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通过在芯部的外围设置导向套,使压套插设于导向套与芯部之间,避免油封在压装过程中受挤压从压套的两侧变形逃出形成翻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中,1、压套;2、芯部;21、凸沿;22、通孔;23、挡沿;3、导向套;4、螺杆;5、螺母;6、平面轴承;7、曲轴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包括压套1和用于与曲轴法兰盘7定位的芯部2,压套1套设于芯部2的外围且能沿轴向滑动,芯部2的底面外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凸沿21,凸沿21呈环形且与曲轴法兰盘7的外缘倒角面相抵靠。在将油封压装至曲轴法兰盘7与缸体之间的过程中,芯部2的外围尺寸设置与曲轴法兰盘7相当,然后将芯部2定位并固定于曲轴法兰盘7的表面,后将油封套设在芯部2的外围,最后套装压套1并驱动压套1推压油封向下完成压装。如图2、图3所示,现有的曲轴法兰盘7的表面外缘经倒角处理,通过在芯部2的底面外缘设置环形的凸沿21并使凸沿21能与曲轴法兰盘7表面的倒角面接触抵靠,这样在芯部2定位后,凸沿21能够填充曲轴法兰盘7表面倒角处与芯部2之间的间隙,从而缩小油封受挤压变形后的逃逸空间,缓解油封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翻边的现象。进一步来讲,凸沿21的外侧面沿芯部2的外缘竖直向下延伸。通过设置凸沿21的外侧面沿芯部2边缘竖直向下延伸,这样当芯部2与曲轴法兰盘7的接合处几乎没有缝隙,进一步缓解油封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翻边的现象。凸沿21的内侧面与曲轴法兰盘7的外缘倒角面相贴合。通过设置凸沿21的内侧面与曲轴法兰盘7的倒角面相贴合,这样芯部2在装配时凸沿21的内侧面会对芯部2的定位进行强制导向,从而提高芯部2的定位精确度,避免因芯部2不同轴造成的油封翻边现象。作为优选,凸沿21的底部经圆角过渡处理。通过设置凸沿21的顶部圆角处理避免尖锐部强度过低造成磨损破坏,从而延长工装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芯部2的外围设有筒状的导向套3,压套1的外围与导向套3的内侧壁相贴合,压套1的内缘尺寸与芯部2的外缘尺寸相配合。通过在芯部2的外围设置导向套3,且使压套1插设于导向套3与芯部2之间,这样能够避免油封在压装过程中受挤压从压套1的两侧变形逃出形成翻边。如图2所示,芯部2内沿轴向开设有通孔22,通孔22的内缘具有环形的挡沿23,通孔22插设有螺杆4,螺杆4的上端与压套1相连接,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包括压套(1)和用于与曲轴法兰盘定位的芯部(2),所述压套(1)套设于所述芯部(2)的外围且能沿轴向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2)的底面外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凸沿(21),所述凸沿(21)呈环形且能与曲轴法兰盘的外缘倒角面相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包括压套(1)和用于与曲轴法兰盘定位的芯部(2),所述压套(1)套设于所述芯部(2)的外围且能沿轴向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2)的底面外缘具有向下延伸的凸沿(21),所述凸沿(21)呈环形且能与曲轴法兰盘的外缘倒角面相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21)的外侧面沿芯部(2)的外缘竖直向下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21)的内侧面能与曲轴法兰盘的外缘倒角面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21)的底部经圆角过渡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曲轴后油封的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华朱葛明羊奎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