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56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包括拆卸筒、顶杆、拉爪和螺柱,所述的顶杆贯穿过拆卸筒安装,所述的拉爪一端连接于顶端,另一端向下伸出拆卸筒外,所述的拆卸筒圆周筒身上安装有螺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于采用内圈过盈配合固定在杆状部件上及采用外圈过盈配合固定在轴孔内的轴承均可进行拆卸,通用性强。

A dual function bearing disassembly too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ual function bearing disassembly tool, which includes a disassembly cylinder, a top rod, a pulling claw and a stud. The top rod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disassembly cylinder, one end of the pulling paw is connected to the top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truding out of the disassembly cylinder, and the cylinder body of the disassembly cylinder is installed with a stu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which can be dismantled for bearing with internal ring interference fit on rod like parts and using outer ring interference fit and fixed in shaft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
本技术涉及拆卸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
技术介绍
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和滚动体组成;在使用过程中,轴承通常是通过内圈过盈配合固定在杆状部件上或者外圈过盈配合固定在轴孔内的,当外圈被损坏,内圈紧紧套在杆状部件上,要取下内圈更换新轴承时,往往需要采用磨削或用铁锤敲击等方法将轴承内圈取出,尤其是碰上内圈与轴配合得极为紧密的情况下,单纯的敲击并不能方便的将轴承取下,反而极易损坏其固定的杆状或轴部件,得不偿失;另外,对于外圈过盈配合固定在轴孔内的轴承,普通的外圈夹持工具没办法对轴承进行夹持,只能采用钩锤等方式进行暴力拆卸,难度很大,且工作效率较低,浪费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内圈过盈配合固定在杆状部件上及外圈过盈配合固定在轴孔内的轴承均可拆卸的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包括拆卸筒、顶杆、拉爪和螺柱,所述的顶杆贯穿过拆卸筒安装,所述的拉爪一端连接于顶端,另一端向下伸出拆卸筒外,所述的拆卸筒圆周筒身上安装有螺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的,所述的拆卸筒上轴向开设有拉爪孔,所述的拉爪孔设置有2-5个,均布开设于拆卸筒顶端。较佳的,所述的拉爪为“S”形结构,设置有2-5个,与拉爪孔一一对应,其挂钩穿过拉爪孔扣于拆卸筒顶端端面。较佳的,所述的顶杆为螺纹杆,所述的顶杆与拆卸筒螺纹连接且同轴心。较佳的,所述的拆卸筒筒身周围均布开设3-10个螺柱孔,所述的螺柱穿过螺柱孔与拆卸筒连接。较佳的,所述的螺柱设置为3-10个,与螺柱孔一一对应。较佳的,所述的螺柱孔相对于拆卸筒筒身表面向下倾斜1-5度。较佳的,所述的顶杆和螺柱的尖端均设置有防滑块。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采用拉爪及螺柱固定的双方式,对于采用内圈过盈配合固定在杆状部件上及采用外圈过盈配合固定在轴孔内的轴承均可进行拆卸,其结构小巧,使用方便,通用性强,适用范围更大,操作更简单;2、采用活动式的拉爪钩,其挂钩方向及开口方向均可进行调节,调解方式灵活,对于外圈固定的轴承的更为适用;3、拆卸筒筒身周围的螺柱设置为一定角度的倾斜,在针对内圈固定的轴承进行拆卸时,其夹持更紧,相对于拆卸方向产生一定的推力,拆卸更为简便;4、螺柱及顶杆尖端均设置有防滑块,夹持更稳固,不易发生打滑现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拆卸筒-1、顶杆-2、拉爪-3、螺柱-4、拉爪孔-11、螺柱孔-12、防滑块-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包括拆卸筒1、顶杆2、拉爪3和螺柱4,所述的顶杆2贯穿过拆卸筒1安装,所述的拉爪3一端连接于顶端,另一端向下伸出拆卸筒1外,所述的拆卸筒1圆周筒身上安装有螺柱4。所述的拆卸筒1上轴向开设有拉爪孔11,所述的拉爪孔11设置有3个,均布开设于拆卸筒1顶端;所述的拉爪3为“S”形结构,设置有3个,与拉爪孔11一一对应,其挂钩穿过拉爪孔11扣于拆卸筒1顶端端面。所述的顶杆2为螺纹杆,所述的顶杆2与拆卸筒1螺纹连接且同轴心。当所需要拆卸的是采用外圈过盈配合固定在轴孔内的轴承时,配合使用拉爪3和顶杆2,将拆卸筒1罩于轴承上端,拉爪3根据轴承的情况选择内扣或者外扣,其上端扣紧拆卸筒1上端的拉爪孔11,其下端伸出拆卸筒1外,并将其拉钩部分伸入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滚珠部的缝隙,并将拉钩扣紧轴承内圈或者外圈的圈体,旋紧顶杆2向下,支撑于轴承轴心之间的轴或其他支撑块,再继续旋紧顶杆2,因为顶杆2与拆卸筒1之间为螺纹连接,顶杆2逐步旋紧向下,驱使拆卸筒1相对于顶杆2反向向上运动,通过拉爪3的作用,将轴承从轴孔内拉出。所述的拆卸筒1筒身周围均布开设8个螺柱孔12,所述的螺柱4穿过螺柱孔12与拆卸筒1螺纹连接。所述的螺柱4设置为8个,与螺柱孔12一一对应。所述的螺柱孔12相对于拆卸筒1筒身表面向下倾斜2度。所述的顶杆2和螺柱4的尖端均设置有防滑块13。当所需要拆卸的是内圈过盈配合固定在杆状部件上的轴承时,配合使用螺柱4和顶杆2,将拆卸筒1罩于轴承外端,拆掉拉爪3,根据轴承的情况,一般至少选择4根螺柱4进行位置固定,旋紧螺柱4,向内夹紧轴承外圈,因为螺柱孔12相对于拆卸筒1筒身表面向下倾斜2度,旋紧螺柱4时,螺柱4相对于轴承外圈有一个向上的力,且夹持更为稳固;旋紧顶杆2向下,支撑于轴承轴心之间的轴或杆端,再继续旋紧顶杆2,因为顶杆2与拆卸筒1之间为螺纹连接,顶杆2逐步旋紧向下,驱使拆卸筒1相对于顶杆2反向向上运动,通过螺柱4的夹持作用,带动轴承位移,将轴承从轴端拉出;或者当轴承外圈受损严重已脱落时,也可依此方法将螺柱4夹持于轴承内圈上,通过顶杆2的旋紧运动,将轴承内圈拆卸下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筒(1)、顶杆(2)、拉爪(3)和螺柱(4),所述的顶杆(2)贯穿过拆卸筒(1)安装,所述的拉爪(3)一端连接于顶端,另一端向下伸出拆卸筒(1)外,所述的拆卸筒(1)圆周筒身上安装有螺柱(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筒(1)、顶杆(2)、拉爪(3)和螺柱(4),所述的顶杆(2)贯穿过拆卸筒(1)安装,所述的拉爪(3)一端连接于顶端,另一端向下伸出拆卸筒(1)外,所述的拆卸筒(1)圆周筒身上安装有螺柱(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拆卸筒(1)上轴向开设有拉爪孔(11),所述的拉爪孔(11)设置有2-5个,均布开设于拆卸筒(1)顶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功能轴承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爪(3)为“S”形结构,设置有2-5个,与拉爪孔(11)一一对应,其挂钩穿过拉爪孔(11)扣于拆卸筒(1)顶端端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丁开谢明雅周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彬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