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729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再造技术领域。一种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包括螺纹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拉筒、抱套和支撑架,所述拉筒的一端设有朝向拉筒内部弯折的第一拉钩、另一端卡接有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一端的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有握持杆,所述拉筒由至少两个沿拉筒周向分布的分部合围而成,所述螺纹套夹持在所述分部之间,所述抱套套设在拉筒外以使所述分部合拢在一起围成所述拉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过程中不会从轴承上脱开的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解决了现有的拉玛结构的轴承拆卸工具使用过程中容易从轴承上脱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再造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
技术介绍
在自动变速器再造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轴承从轴上拆卸下。现有的自动变速器再造过程中拆卸下轴承的工具为拉玛。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069887、公布号为CN104015160A、名称为“一种轴承拆卸工具”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拉玛。通过拉玛拆卸轴承存在以下不足:使用过程中拉玛容易从轴承上脱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过程中不会从轴承上脱开的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解决了现有的拉玛结构的轴承拆卸工具使用过程中容易从轴承上脱开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包括螺纹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拉筒、抱套和支撑架,所述拉筒的一端设有朝向拉筒内部弯折的第一拉钩、另一端卡接有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一端的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有握持杆,所述拉筒由至少两个沿拉筒周向分布的分部合围而成,所述螺纹套夹持在所述分部之间,所述抱套套设在拉筒外以使所述分部合拢在一起围成所述拉筒。使用时先将本技术拆卸开,然后使第一拉钩钩接于轴承的一端、各个分部夹持住螺纹套,再将抱套套设到拉筒的外部而防止分部之间散开(即将拉筒维持在套设在轴承和螺纹套外的状态)、通过握持杆转动螺纹杆,螺纹杆转动伸出而顶到安装轴承的轴端上,继续转动螺纹杆,由于螺纹杆不能够继续轴向移动故使得螺纹套沿着螺纹杆移动,螺纹套驱动拉筒去拉轴承沿轴承轴移动,从而实现将轴承拆卸下。拉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拉筒散开也即不会产生从轴承上脱落的现象,使用时的可靠性好。抱套可以为抱套结构或筒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握持杆套设有把手套。能够提高握持时的方便性。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套为橡胶套。能够提高握持时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套弹性套设于所述握持杆,所述握持杆和把手套之间设有调节把手套与握持杆之间的弹力的弹力调节机构,所述弹力调节机构包括套设在握持杆外且穿设在把手套内的基管和环绕在所述基管外部的夹持层,所述夹持层由若干块沿基管的周向分布的摩擦条构成,所述摩擦条设有若干沿基管的径向延伸的滑杆,所述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基管,所述滑杆的内端设有驱动滑杆外移进而驱动摩擦条同把手套抵接在一起的第三弹簧,所述弹力调节机构还设有调节所述第三弹簧的预紧力的预紧力调节结构。使用时通过握持住把手套来实现对握持杆的握持。本技术方案中的握持杆具有弹性,从而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本技术方案中的弹性效果还可以改变,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握持杆弹性的具体的调节过程为,通过预紧力调节结构驱动第三弹簧沿基管的径向移动,从而使得摩擦条同把手套的正压力改变,从而实现预紧力的改变,使得把手套相对于握持杆晃动的力的大小改变来达到不同的弹性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预紧力调节结构包括两个将基管支撑在握持杆外的管状结构的锥形头、驱动锥形头轴向移动并能够使锥形头停止在设定位置的驱动结构和若干顶杆,所述两个锥形头以小径端对向设置的方式滑动连接在所述基管的两端内,所述顶杆的两端搁置在所述两个锥形头的锥面上,同一块摩擦条的所有的所述滑杆通过所述弹簧支撑在同一根所述顶杆上,每一块摩擦条的所述滑杆各通过一根所述顶杆进行支撑。调节时,通过轴向改变锥形头的位置来实现顶杆沿基管的径向移动、从而实现顶杆沿基管径向位置的改变,从而实现第三弹簧预紧力的改变。调节时的方便性好。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两个螺纹连接在所述基管的两端内的顶块,所述两个锥形头位于所述两个顶块之间。通过转动顶块来驱动锥形头实现调节,调节到位则自动定位住,使用时的方便性更好。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能够方便地固定到轴承上去拉轴承;使用过程中不容易从轴承上脱落,工作时的可靠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握持杆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握持杆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中:拉筒1、分部11、第一拉钩12、抱套4、握持杆6、把手套61、螺纹杆7、螺纹套71、弹力调节机构8、基管81、夹持层82、摩擦条821、滑杆822、第三弹簧823、预紧力调节结构83、锥形头831、顶杆832、驱动结构833、顶块8331、轴承9、轴承轴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拉筒1、抱套4、螺纹杆7和握持杆6。拉筒1由两个沿拉筒周向分布的分部11合围而成。拉筒1的一端设有朝向拉筒内部弯折的第一拉钩12。第一拉钩12为圆形,也即第一拉钩12位于每一片分部11上的部分为圆弧形。本实施例中为第一拉钩12延伸到了每一个分部,当然如果分部11为3过或以上时,也可以在部分分部上不设置第一拉钩12,此时没有第一拉钩12的(及第一拉钩12没有延伸至的)分部仅起到围成拉筒1形状的作用。拉筒1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拉筒内部弯折的第二拉钩13。第二拉钩13为圆形,也即第二拉钩13位于每一片分部11上的部分为圆弧形。本实施例中为第二拉钩13延伸到了每一个分部,当然如果分部11为3过或以上时,也可以在没有设置第一拉钩12的分部上不设置第二拉钩13。拉筒1的另一端卡接有螺纹套71、即螺纹套71同拉筒1周向和轴向都固定在一起。螺纹套71夹持在所有的分部11之间,即分开各个分部时能够将螺纹套71取下。抱套4为圆筒形。抱套4套设在拉筒1外从而使得分部11合拢在一起围成拉筒1。握持杆6套设有把手套61。把手套61为橡胶套。 螺纹杆7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套71、另一端同握持杆6焊接在一起。螺纹杆7和握持杆6呈“T”字形连接在一起。参见图2,使用时先取下抱套4,将拉筒1分开,然后通过径向合拢的方式使每一片分部11合拢到轴承9和螺纹套71外部且第一拉钩12钩接于轴承9、再将抱套4套设到拉筒2的外部而防止分部11之间散开(即将拉筒维持在套设在轴承外和卡接住螺纹套的状态)、握持住握持杆6转动螺纹杆7,螺纹杆7转动而产生轴向移动顶端轴承轴91的端面上后停止轴向移动,继续转动螺纹杆7,此时螺纹套71沿螺纹杆7轴向移动,螺纹套71移动时驱动拉筒1拉轴承9,使得轴承9从轴承轴91上取下。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参见图3,握持杆6和把手套61之间设有弹力调节机构8。弹力调节机构8包括基管81、夹持层82和预紧力调节结构83。基管81套设在握持杆6外。基管81穿设在把手套61内。夹持层82由若干块摩擦条821构成。摩擦条821沿基管81的周向分布。摩擦条821设有若干沿基管的径向延伸轴向分布的滑杆822。滑杆822滑动穿设于基管81。滑杆822的内端设有第三弹簧823。第三弹簧823通过滑杆驱动摩擦条同把手套61抵接在一起。外移的预紧力调节结构83包括两个锥形头831和若干顶杆832。锥形头831为管状结构。锥形头831套设在握持杆6上且穿设在基管81内将基管81同握持杆6连接在一起。锥形头831仅可滑动地连接于基管81内。顶杆832沿基管81的周向分布轴向延伸。同一块摩擦条821的所有的滑杆822通过第三弹簧823支撑在同一根顶杆832上,每一块摩擦条的滑杆各通过一根顶杆进行支撑。参见图4,两个锥形头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包括螺纹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拉筒和抱套,所述拉筒的一端设有朝向拉筒内部弯折的第一拉钩、另一端卡接有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一端的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有握持杆,所述拉筒由至少两个沿拉筒周向分布的分部合围而成,所述螺纹套夹持在所述分部之间,所述抱套套设在拉筒外以使所述分部合拢在一起围成所述拉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包括螺纹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拉筒和抱套,所述拉筒的一端设有朝向拉筒内部弯折的第一拉钩、另一端卡接有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一端的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有握持杆,所述拉筒由至少两个沿拉筒周向分布的分部合围而成,所述螺纹套夹持在所述分部之间,所述抱套套设在拉筒外以使所述分部合拢在一起围成所述拉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套设有把手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为橡胶套。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再制造用轴承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弹性套设于所述握持杆,所述握持杆和把手套之间设有调节把手套与握持杆之间的弹力的弹力调节机构,所述弹力调节机构包括套设在握持杆外且穿设在把手套内的基管和环绕在所述基管外部的夹持层,所述夹持层由若干块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腾骅汽车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