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46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第二夹持机构,于所述矩形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矩形纵梁接触的顶块,所述顶块可朝向所述矩形纵梁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矩形纵梁于接触点处发生宽度方向的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其中第一夹持机构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第二夹持机构使得矩形纵梁在焊接之前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弥补了矩形纵梁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残余应力,有效地消除了矩形纵梁的焊后变形,且不影响生产节拍。

A welding fixture for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welding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gripping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a fixed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a second clamp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top block in contact with the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on one side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top block can move towards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at the contact point occur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by setting a first clamping mechanism and a second holding mechanism, in which the first clamping mechanism is used to support the fixed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mechanism causes the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to occur elastic deformation before welding, thus making up the residual stress occurring during the cooling process of the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and effectively. The post weld deformation of the rectangular longitudinal beam is eliminated and the production rhythm is not aff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
,特别是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
技术介绍
车架的纵梁总成由矩形纵梁和若干件焊接件组成,焊接后矩形纵梁总成存在变弯的问题,这是由于矩形纵梁上的焊接件大部分焊缝主要集中在矩形纵梁的一边,且集中在中间部位,在焊接受热过程中矩形纵梁及焊接件为夹具夹紧状态,当焊接完成后,夹具打开,矩形纵梁总成失去约束,焊缝在空气中逐渐冷却,在冷却的过程中受热部位开始收缩,导致矩形纵梁逐渐变弯,且气温越低,变弯越明显。通过试验证明若在焊接后保持夹具不打开,直至焊缝冷却到室温状态下在打开夹具,矩形纵梁变弯的情况有明显好转,但这种方法将严重影响生产的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矩形纵梁焊接后的变形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第二夹持机构,于所述矩形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矩形纵梁接触的顶块,所述顶块可朝向所述矩形纵梁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矩形纵梁于接触点处发生宽度方向的变形。如上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还包括支架、第一驱动件以及限位块,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设置于所述矩形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杆设置于所述矩形纵梁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杆上,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杆面向所述矩形纵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块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块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块的方向移动。如上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肘夹,所述肘夹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矩形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顶块固定于所述顶杆的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如上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块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顶杆上。如上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立杆之间设置有垫片。如上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沿所述矩形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底座、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三挡块、第四挡块、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底座顶面凸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挡块固定于所述凸块的面向所述矩形纵梁的侧面,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一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挡块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挡块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挡块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挡块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四挡块与所述第三挡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挡块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第四挡块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三挡块的方向移动。如上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底座的远离所述凸块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如上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凸块的背离所述矩形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凸块上,所述第四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其中第一夹持机构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第二夹持机构使得矩形纵梁在焊接之前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弥补了矩形纵梁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残余应力,有效地消除了矩形纵梁的焊后变形,且不影响生产节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夹持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第二夹持机构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夹持机构,101-底座,102-第一挡块,103-第二挡块,104-第三挡块,105-第四挡块,106-第一驱动气缸,107-第一连接板,108-第二驱动气缸,109-第二连接板,110-凸块;200-第二夹持机构,201-顶块,202-支架,203-限位块,204-第一立杆,205-第二立杆,206-肘夹,207-顶杆,208-横杆;300-矩形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100,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300;第二夹持机构200,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矩形纵梁300接触的顶块201,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0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0均固定于基座上,所述顶块201设置于矩形纵梁300的易变形处,所述顶块201可朝向所述矩形纵梁3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矩形纵梁300于接触点处发生宽度方向的变形。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机构100和第二夹持机构200,其中第一夹持机构100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300,第二夹持机构200使得矩形纵梁300在焊接之前发生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从而弥补了矩形纵梁300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残余应力,在焊接过程中,矩形纵梁300焊接受热时产生向外膨胀的压缩应变,但是由于有第一夹持机构100约束,应变变为应力,在冷却中就会产生向内收缩的拉伸应变,拉伸应变大于压缩应变,造成了矩形纵梁300的变形及残余应力,但由于矩形纵梁300事先在变形处的相反方向发生了预变形,从而将矩形纵梁300的变形抵消了,有效地消除了矩形纵梁300的焊后变形,且不影响生产节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0还包括支架202、第一驱动件以及限位块203,所述支架2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杆204和第二立杆205,所述第一立杆204和所述第二立杆205通过多根横杆208连接固定,矩形纵梁300位于所述第一立杆204和第二立杆205之间,所述第一立杆204设置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杆205设置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杆204上,所述限位块203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杆205面向所述矩形纵梁300的侧面上,以限制矩形纵梁300的变形范围,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块201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块201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块203的方向移动。第一夹持机构100将矩形纵梁300的主体固定夹持,第一驱动件工作,使得顶块201持续朝向限位块203的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顶块201抵压于矩形纵梁300的侧面,使其在接触点位置发生局部变形,而此接触点也就是矩形纵梁300的焊后变形点,这样弥补了矩形纵梁300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残余应力,大幅度削减了矩形纵梁300的变形和残余应力,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左纵梁弯曲8mm,右纵梁弯曲10mm状态下,焊接效果较好。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肘夹206,所述肘夹206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式肘夹的结构,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机构(100),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300);第二夹持机构(200),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矩形纵梁(300)接触的顶块(201),所述顶块(201)可朝向所述矩形纵梁(3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矩形纵梁(300)于接触点处发生宽度方向的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机构(100),用于支撑固定矩形纵梁(300);第二夹持机构(200),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矩形纵梁(300)接触的顶块(201),所述顶块(201)可朝向所述矩形纵梁(3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矩形纵梁(300)于接触点处发生宽度方向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0)还包括支架(202)、第一驱动件以及限位块(203),所述支架(2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杆(204)和第二立杆(205),所述第一立杆(204)设置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杆(205)设置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杆(204)上,所述限位块(203)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杆(205)面向所述矩形纵梁(300)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块(201)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块(201)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块(203)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肘夹(206),所述肘夹(206)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顶杆(207),所述顶杆(207)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矩形纵梁(300)的长度方向,所述顶块(201)固定于所述顶杆(207)的靠近所述限位块(203)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20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顶杆(207)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03)与所述第二立杆(205)之间设置有垫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纵梁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0)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学臣杨巩王成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