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41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包括下模座和相对于所述下模座进行开合模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包含第一落料模组件和第二落料模组件,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与第二落料模组件呈对角线式错位设置,在一次合模行程中,通过第一落料模组件、第二落料模组件同时对板料进行两个工位的落料;所述下模座上还包括导料组件和冲定位孔组件,且引导板料的传动方向,所述冲定位孔组件相邻导料组件设置,且所述冲定位孔组件在合模同时,对下一个待落料的板料区域上进行冲定位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两个半壳连体落料,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A continuous blanking die for shell par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inuous blanking die for the shell part, including the lower die seat and the upper die seat of the opening die with respect to the lower die seat. The upper die seat and the lower die seat include the first blanking die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drop die module, and the first drop die module and the second drop die assembly are diagonally dislocation setting. In the one mode stroke, the first drop die module and the second drop die module a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blanking of the plate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The lower die seat also includes the guide assembly and the punching and positioning hole component, and the driving direction of the guide plate material, the adjacent guide assembly of the punching and positioning hole assembly, and the punching positioning hole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punching hole is punched on the next blanking are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inuous blanking die for a shell part, and the 2.5 shell is connected and blanking, so that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material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落料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
技术介绍
本模具主要针对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的出气端锥壳体的加工,如附图1所示,使得落料后的料片可以在后续冲压并裁切后形成上半壳与下半壳的成品,上半壳K1与下半壳K2可以组装成如附图2所示的出气端锥壳体。传统的落料模具需要对上半壳与下半壳进行分别落料并分别加工,材料利用率低,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两个半壳连体落料,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包括下模座和相对于所述下模座进行开合模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包含第一落料模组件和第二落料模组件,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第二落料模组件均位于板料的进料方向上,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与第二落料模组件呈对角线式错位设置,在一次合模行程中,通过第一落料模组件、第二落料模组件同时对板料进行两个工位的落料;所述下模座上还包括导料组件和冲定位孔组件,至少一组所述导料组件分布设置下模座上,且引导板料的传动方向,所述冲定位孔组件相邻导料组件设置,且所述冲定位孔组件在合模同时,对下一个待落料的板料区域上进行冲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与第二落料模组件为相同结构,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第二落料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和相对于所述下模板进行开合模的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凹模,所述下模板上与凹模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截面形状为梨形形状;所述上模板上与所述凹模对应设置有凸模,所述凸模外侧套设有第一压料板,所述第一压料板相对凸模上下位移。进一步的,位于板料传送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切废料组件,所述切废料组件包括废料切刀和切废料镶块,所述废料切刀为矩形刀板状,所述废料切刀沿垂直于板料传送方向设置,且所述废料切刀设置在上模座底部,所述切废料镶块设置在下模座上,且所述切废料镶块与切废料刀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切废料镶块包括共面设置的下切废镶块A、下切废镶块B和下切废镶块C,所述下切废镶块A、下切废镶块C间距设置在第二落料组件上的凹模壁体外侧,所述下切废镶块B设置在位于下模座上板料出料端一侧的导料组件上,且所述废料切刀的内侧与下切废镶块A、下切废镶块B和下切废镶块C的外侧贴合;所述下切废镶块A、下切废镶块C分别设置在板料两侧边的下方,且分别对落料后的板料两侧的工艺余料进行切断,所述下切废镶块B位于下切废镶块A与下切废镶块C之间,且下切废镶块B对板料上两相邻的落料孔之间区域的工艺余料进行切断。进一步的,所述冲定位孔组件包括上冲头和下垫板,所述上冲头设置在上模座的底部,且冲头朝下设置,所述上冲头外侧套设有第二压料板,所述第二压料板相对于上冲头上下位移;所述下垫板设置在下模座上,且所述下垫板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镶嵌有下镶块,所述上冲头与下镶块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靠近板料在下模座上的进料端设置,所述第二落料模组件远离板料在下模座上的进料端设置,所述上冲头靠近板料在下模座上的进料端设置,且所述上冲头位于第一落料模组件之前,所述上冲头靠近板料的一侧边缘设置,且所述上冲头位于第二落料模组件的板料进料方向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料板的长度大于经过上冲头冲孔后的两个相邻定位孔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板料的传送方向上,且所述定位销通过复位元件上下弹性伸缩设置,且所述定位销设置在第一落料模组件的宽度方向的区域上。进一步的,所述导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板料出料端的第一导料组和设置在板料进料端的第二导料组;所述第一导料组和第二导料组均包括导向卡槽和与所述导向卡槽紧邻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相对下模座上下弹性伸缩,所述导向卡槽沿下模座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导向卡槽与板料的宽度间隙设置,通过导向卡槽限位板料传送时的两侧边,通过压紧组件压覆在板料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压合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上、下相对设置的弹性压板,所述弹性压板分别通过矩形弹簧与上模座、下模座连接设置。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采用两个半壳连体落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而且采用连续落料模具,大大地提升了落料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出气端锥壳体的上半壳与下半壳示意图;附图2为出气端锥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落料模具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落料模具的下模座俯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落料模具的上模座俯视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落料模具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3至附图6所示,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包括下模座和相对于所述下模座进行开合模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包含第一落料模组件3和第二落料模组件4,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均位于板料的进料方向上,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与第二落料模组件4呈对角线式错位设置,在一次合模行程中,通过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同时对板料进行两个工位的落料;所述下模座上还包括导料组件5和冲定位孔组件10,至少一组所述导料组件5分布设置下模座上,且引导板料的传动方向,所述冲定位孔组件10相邻导料组件5设置,且所述冲定位孔组件10在合模同时,对下一个待落料的板料区域上进行冲定位孔。通过将上半壳和下半壳进行连料加工,较少工艺废料的产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同时根据材料的形状进行对头斜排的双排样方式,并在同一套模具中同时使用第一落料模组件3和第二落料模组件4进行落料,提高加工效率,并同时通过导料组件5保证板料进料时的稳定,防止其窜动,保证落料的准确性,同时还通过冲定位孔组件10对板料进行孔定位孔,保证落料时前后两个落料孔的间距,合理利用板料,提高板料的利用率,相对现有模式中,都是采用在已冲裁的一端安置挡料销进行定位,使用冲定位孔的方法可保证每次定位时,定位孔与落料区域的相对位置稳定,精度较高。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与第二落料模组件4为相同结构,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包括下模板1和相对于所述下模板进行开合模的上模板2,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凹模28,所述下模板1上与凹模28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截面形状为梨形形状;所述上模板2上与所述凹模28对应设置有凸模31,所述凸模31通过垫板29与上模板2连接,所述凸模31外侧套设有第一压料板30,所述第一压料板30相对凸模31上下位移。通过两组落料模组件提升加工效率,并通过压料板30保证板料不发生窜动,落料片为梨形形状,小端相对设置,合理的利用板料工艺区域,提升材料的利用率。位于板料传送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切废料组件,所述切废料组件包括废料切刀36和切废料镶块,所述废料切刀36为矩形刀板状,所述废料切刀36沿垂直于板料传送方向设置,且所述废料切刀36设置在上模座底部,所述切废料镶块设置在下模座上,且所述切废料镶块与切废料刀36对应设置。由于冲裁后,工艺搭边的废料通过废料切刀36进行切断,利于废料的回收,所述废料切刀36在合模的同时对废料进行切除。所述切废料镶块包括共面设置的下切废镶块A34、下切废镶块B35和下切废镶块C32,所述下切废镶块A34、下切废镶块C32间距设置在第二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和相对于所述下模座进行开合模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包含第一落料模组件(3)和第二落料模组件(4),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均位于板料的进料方向上,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与第二落料模组件(4)呈对角线式错位设置,在一次合模行程中,通过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同时对板料进行两个工位的落料;所述下模座上还包括导料组件(5)和冲定位孔组件(10),至少一组所述导料组件(5)分布设置下模座上,且引导板料的传动方向,所述冲定位孔组件(10)相邻导料组件(5)设置,且所述冲定位孔组件(10)在合模同时,对下一个待落料的板料区域上进行冲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和相对于所述下模座进行开合模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包含第一落料模组件(3)和第二落料模组件(4),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均位于板料的进料方向上,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与第二落料模组件(4)呈对角线式错位设置,在一次合模行程中,通过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同时对板料进行两个工位的落料;所述下模座上还包括导料组件(5)和冲定位孔组件(10),至少一组所述导料组件(5)分布设置下模座上,且引导板料的传动方向,所述冲定位孔组件(10)相邻导料组件(5)设置,且所述冲定位孔组件(10)在合模同时,对下一个待落料的板料区域上进行冲定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与第二落料模组件(4)为相同结构,且所述第一落料模组件(3)/第二落料模组件(4)包括下模板(1)和相对于所述下模板进行开合模的上模板(2),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凹模(28),所述下模板(1)上与凹模(28)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截面形状为梨形形状;所述上模板(2)上与所述凹模(28)对应设置有凸模(31),所述凸模(31)外侧套设有第一压料板(30),所述第一压料板(30)相对凸模(31)上下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板料传送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切废料组件,所述切废料组件包括废料切刀(36)和切废料镶块,所述废料切刀(36)为矩形刀板状,所述废料切刀(36)沿垂直于板料传送方向设置,且所述废料切刀(36)设置在上模座底部,所述切废料镶块设置在下模座上,且所述切废料镶块与切废料刀(36)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体件的连续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废料镶块包括共面设置的下切废镶块A(34)、下切废镶块B(35)和下切废镶块C(32),所述下切废镶块A(34)、下切废镶块C(32)间距设置在第二落料组件(3)上的凹模壁体外侧,所述下切废镶块B(35)设置在位于下模座上板料出料端一侧的导料组件上,且所述废料切刀(36)的内侧与下切废镶块A(34)、下切废镶块B(35)和下切废镶块C(32)的外侧贴合;所述下切废镶块A(34)、下切废镶块C(32)分别设置在板料两侧边的下方,且分别对落料后的板料两侧的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玉霞白瑛曹一枢周文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