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65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包括碟刹端盖主体、碟刹端盖主体外表面、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碟刹头、碟刹头外表面、碟刹头内表面、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外表面、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内表面、轴承室、加强环、加强环外表面、加强环内表面,加强环为封闭圆环位于碟刹头底部的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通过结构的重新设置,使得碟刹端盖主体和碟刹头相交位置,与碟刹端盖主体和轴承室连接部分相交位置不在同一个平面,分散了刹车时刹车端盖受到的内部应力;并且通过结构调整,设置加强环,在空间上合理安排布置加强筋,提高碟刹端盖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电机碟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机新型碟刹端盖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是电动车生产和使用的大国,近些年以来,电动车作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电动车电机作为电动车的主要配件,为电动车提供必要的动力,在整辆电动两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电动车刹车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面上电动车刹车方式大体分为鼓刹,碟刹和涨刹三种。现有电动车电机碟刹常规端盖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的端盖强度不高,在极限使用的情况下,会造成碟刹端盖上的碟刹头与碟刹端盖主体断离,无法提供安全有效的制动效果。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高强度端盖,增强碟刹端盖的强度,确保刹车制动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加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通过重新设计碟刹端盖内部结构,在保持与现有碟刹端盖相同的外观及尺寸的前提下,大大提高碟刹端盖的强度。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高强度端盖包括碟刹端盖主体、碟刹端盖主体外表面、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碟刹头、碟刹头外表面、碟刹头内表面、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外表面、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内表面、轴承室、加强环、加强环外表面、加强环内表面,加强环为封闭圆环并且位于碟刹头底部的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进一步地,碟刹头外表面位于加强环外表面与加强环内表面之间,碟刹端盖主体与碟刹头相交位置和碟刹端盖主体与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相交位置不在同一个平面。采用这种结构的端盖,当刹车时,刹车头受到外力作用,端盖内部的应力得到分散,从而防止局部位置应力过大而造成的损坏。进一步地,碟刹端盖主体与加强环之间设有若干数量的加强筋,在轴承室与加强环之间设有若干数量的加强筋。加强筋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两组加强筋可以在同一直线上或者不同一直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技术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结构的重新设置,使得碟刹端盖主体和碟刹头相交位置,与碟刹端盖主体和轴承室连接部分相交位置不在同一个平面,分散了刹车时刹车端盖受到的内部应力;二是通过结构调整,设置加强环,并在空间上合理安排布置加强筋,提高碟刹端盖的强度。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电动车电机碟刹常规端盖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的立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的立体结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图1是电动车电机碟刹常规端盖剖面示意图,由图所示,动车电机碟刹常规端盖本体2包括碟刹端盖主体21、碟刹端盖主体外表面211、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212、碟刹头22、碟刹头外表面221、碟刹头内表面222、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23、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外表面231、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内表面232、轴承室24。该结构的端盖强度不高,在极限使用的情况下,会造成碟刹端盖上的碟刹头与碟刹端盖主体断离,无法提供安全有效的制动效果。图2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强度端盖剖面示意图,由图所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本体1包括碟刹端盖主体11、碟刹端盖主体外表面111、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112、碟刹头12、碟刹头外表面121、碟刹头内表面122、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13、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外表面131、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内表面132、轴承室14、加强环15、加强环外表面151、加强环内表面152,加强环15为封闭圆环位于碟刹头12底部的所述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112。为进一步提高强度,加强环15与碟刹端盖主体11之间沿直径方向设有若干数量加强筋16,加强筋16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另外在轴承室14与加强环15之间沿直径方向设有若干数量加强筋17,加强筋17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加强筋16和加强筋17可以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在不同一直线上,本实施例优选加强筋16和加强筋17在同一直线上。为进一步提高强度,碟刹头外表面121位于加强环外表面151与加强环内表面152之间。碟刹端盖主体11与碟刹头12的相交位置和碟刹端盖主体11与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13的相交位置不在同一平面。通过应力试验可以看出,对两个碟刹端盖碟刹头位置各施加相同大小力,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高强度端盖内部产生应力明显小于现有常规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内部产生应力。内部应力越大碟刹端盖越容易断裂,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的强度大大优于现有常规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刹端盖主体(11)、碟刹端盖主体外表面(111)、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112)、碟刹头(12)、碟刹头外表面(121)、碟刹头内表面(122)、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13)、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外表面(131)、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内表面(132)、轴承室(14)、加强环(15)、加强环外表面(151)、加强环内表面(152),所述加强环(15)为封闭圆环,并位于所述碟刹头(12)底部的所述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刹端盖主体(11)、碟刹端盖主体外表面(111)、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112)、碟刹头(12)、碟刹头外表面(121)、碟刹头内表面(122)、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13)、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外表面(131)、碟刹头与轴承室连接部分内表面(132)、轴承室(14)、加强环(15)、加强环外表面(151)、加强环内表面(152),所述加强环(15)为封闭圆环,并位于所述碟刹头(12)底部的所述碟刹端盖主体内表面(1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5)与所述碟刹端盖主体(11)之间沿直径方向设有若干数量加强筋(1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电机碟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6)沿圆周均匀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萧峰王加许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金宇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