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59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包括如下步骤:设计要点;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面料设计上加入了麻纤维,使织物具有抗静电、抗过敏、防电磁、防辐射的功能,而且麻纤维的舒适性比较好;在面料设计中加入了天丝纤维,使面料具有丝绸般的触感,通过这几种纤维的组合,面料触感柔滑,穿着凉爽、舒适,面料挺括、不起皱,颜色可以很亮丽,便于消费者追求时尚化和个性化,是一款高档时尚的夏季服装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织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
技术介绍
三醋酸纤维是以木浆为原料制成的合成纤维,光泽柔和、色彩亮丽,是目前纺织纤维中最柔软的纤维之一,亲肤性特别好,但纤维自身强力低,需要和其他纤维混纺,才能满足织造的要求。PBT纤维的强力与涤纶相近,不容易断裂,弹性回复性能与氨纶相近,但不会像氨纶纤维那样断裂,有恒久的弹性。PBT纤维的亲肤性能好,受热后,弹性变化不大。亚麻纤维,吸湿性好,能够吸收人体的湿气,而且抗过敏、抗静电、防电磁、防辐射,但麻纤维光滑呈圆柱形,纤维间的抱合力小,没有棉纤维那样的卷曲,纺纱比较困难,同样需要与其它纤维混纺。天丝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拥有棉纤维的舒适性,而且强度高于棉,纤维刚性大,可以与各种纤维混纺,织物的悬垂性好,具有真丝般的触感,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技术方案: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要点:经纱选用14.6tex的天丝/棉混纺纱和14.6tex的棉/麻混纺纱;棉/麻混纺比为棉70%,麻纤维30%,天丝/棉混纺比为天丝50%,棉50%;纬纱选用18.5tex的天丝+40D的氨纶包覆丝和19.5tex的天丝/三醋酸纤维/PBT纤维混纺纱,三醋酸纤维和天丝、PBT纤维混纺比为天丝42%,三醋酸纤维30%,PBT纤维28%,两种纬纱按1:1,依次轮流供纬;纬向选用弹力纱;织物的基础组织为平纹,总经根数为5178根,边纱每边30根,和地经纱相同;(2)络筒选用1332M型半自动络筒机进行倒筒,14.6tex天丝/棉混纺纱,14.6tex棉/麻混纺纱,单纱强力低,纤维容易产生滑移。因此经纱络筒以“低速度、小张力”工艺为基本原则,避免纤维间产生滑移,防止纱线条干恶化;络筒速度控制在550m/min。络筒张力垫圈重量为7.4g。纱线断头后用手持式捻接器接头;(3)整经使用ASGA211型分批整经机,筒子架容量为720只,经纱使用麻纤维和天丝纤维混纺纱,纱线中的纤维容易产生滑移,整经采用“中等速度、中等张力”工艺,整经速度控制在475m/min,为保证片纱张力的均匀,需要设置附加张力,该型整经机配置双柱圆盘式张力装置,附加张力可分成11档,本织物生产时,由于纤维容易滑移,附加张力偏小控制,机前张力控制在15CN左右,筒子架分成3段;附加张力配置为:前段使用6档,中间为5档,后段为4档,筒子要集体换筒,麻纤维等本身毛羽多,为防止产生二次毛羽,纱道要保持光洁;整经配轴为:14.6tex天丝/棉混纺纱和14.6tex棉/麻混纺纱,都是2589根,每一种纱都整成4轴,每种纱线的配轴为:647*3+648*1,共计8轴;(4)浆纱使用ASG365型两单元浆纱机,浆料配方为:变性淀粉70%+固体丙烯酸30%;棉/麻混纺纱上浆时,浆液的含固率控制在5%,上浆温度不宜高,使用中温上浆,浆槽温度控制在80℃~85℃,压浆工艺使用重压,前后压浆辊的压力均控制在16kn,上浆率控制在4%左右;棉/麻纤维混纺纱,使用第二浆槽上浆;天丝/棉混纺纱,浆料配方同棉/麻混纺纱一样,但是浆液的含固率比较高,含固率控制在9%,压浆工艺采用前重后轻的压浆工艺,前压浆辊压力控制在16Kn,后压浆辊压力控制在12kn,上浆时兼顾浸透与被覆,上浆率控制在9%。天丝/棉混纺纱,使用第一浆槽上浆;上浆后两种经纱要用分绞线隔开,防止穿综时穿综工取错纱线;上浆时需要注意的是:麻纤维纱线毛羽多、粗、硬,上浆时如果试图使毛羽伏贴,而使用较高的上浆率,这在生产上是行不通的,这会引起纱线的脆断头,而导致织造无法进行;(5)穿经:边纱每边30根,穿1-2页综,布身:1,2,3,4,5,6,(7,8)*2,7,2,3,4,5,6,一花穿综循环16根,合计穿综323循环,余10根;(6)织造使用GA747型剑杆织机织制,织机转速为194r/min;开口时间为280°,选用早开口工艺,开口时间早,梭口容易清晰,纬纱容易被打紧;进剑时间为75°,开口时间早,梭口清晰度好,在保证不产生星跳疵点的情况下,选用早进剑工艺,有利于减小剑头剑带的运行速度,降低机物料的损耗;退剑时间为285°,纬纱为弹力纱,容易产生边纬缩疵点,退剑时间要晚于开口时间5°-10°,本织物生产时,确定退剑时间为285°;废边纱根数:左侧废边纱12根,为了增加右侧废边纱对纬纱的夹持力,将右侧废边纱根数增加到20根;纬纱释放长度:非弹力纬,纬纱释放后,留在废边纱外侧的纱尾长度控制在1-2cm之间,就能避免产生边不良疵点,纱尾长度长,产生的废丝多,织物的成本为增加,纱尾长度短,容易产生边疵点;弹力纬织制时,由于纬纱收缩力大,留在废边纱外侧的纱尾长度,要增加到3-4cm,这样纬纱不容易滑出废边纱,能有效地避免产生边疵点;后梁高度为7cm,使用较高的后梁,这样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大,打纬时阻力小,有利于打紧纬纱;织物中含有麻纤维,生产时要严格控制车间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2℃-27℃,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上,相对湿度小,织造时麻纤维容易脆断头;织物的包装:面料中含有的天丝纤维、麻纤维,这些纤维的刚性比较大,织物下机后的包装要以卷筒的形式包装,避免面料受到压力后,产生折痕。作为优化:坯布幅宽为160cm,坯布经密为323根/10cm,坯布纬密为291根/10cm;筘号140齿/10cm,上机筘幅185.2cm,边插入数2入,地插入数2入,综页数8页;经纱有两种,A经纱为天丝/棉混纺纱,混纺比为50/50,B经纱为棉/麻混纺纱,混纺比为70/30,经纱排列为1:1,颜色均为深蓝;纬纱有两种,颜色为深蓝,a纱为18.5tex的天丝+40D氨纶包覆丝;b纱为19.5tex混纺纱,混纺比为:天丝42%,三醋酸纤维30%,PBT纤维28%。两种纬纱按1:1轮流供纬。作为优化:织物的成品幅宽为138.5cm,成品经密为374根/10cm,成品纬密为287根/10cm。经织缩10%,纬织缩13.6%,幅缩率13.4%,长缩率-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面料设计上加入了麻纤维,使织物具有抗静电、抗过敏、防电磁、防辐射的功能,而且麻纤维的舒适性比较好;在面料设计中加入了天丝纤维,使面料具有丝绸般的触感,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面料由6种不同纤维交织而成,实现了多组分纤维的性能互补,面料既有醋酸纤维、麻纤维的亲肤性、舒适性,又有天丝面料的丝绸感,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好,具有恒久的弹性,不会像氨纶纤维,不耐热、不耐晒,随着洗涤与拉伸,面料的弹性会消退;而且这几种纤维的染色性能都很好,面料的颜色可以很亮丽,能充分体现面料的时尚和个性化。通过这几种纤维的组合,面料触感柔滑,穿着凉爽、舒适,面料挺括、不起皱,宜洗快干,还有抗静电、抗过敏、防电磁、防辐射的功效,是一款高档时尚的夏季服装面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纹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要点:经纱选用14.6tex的天丝/棉混纺纱和14.6tex的棉/麻混纺纱;棉/麻混纺比为棉70%,麻纤维30%,天丝/棉混纺比为天丝50%,棉50%;纬纱选用18.5tex的天丝+40D的氨纶包覆丝和19.5tex的天丝/三醋酸纤维/PBT纤维混纺纱,三醋酸纤维和天丝、PBT纤维混纺比为天丝42%,三醋酸纤维30%,PBT纤维28%,两种纬纱按1:1,依次轮流供纬;纬向选用弹力纱;织物的基础组织为平纹,总经根数为5178根,边纱每边30根,和地经纱相同;(2)络筒选用1332M型半自动络筒机进行倒筒,14.6tex天丝/棉混纺纱,14.6tex棉/麻混纺纱,单纱强力低,纤维间容易产生滑移。因此经纱络筒以“低速度、小张力”工艺为基本原则,避免纤维间产生滑移,防止纱线条干恶化;络筒速度控制在550m/min。络筒张力垫圈重量为7.4g。纱线断头后用手持式捻接器接头;(3)整经使用ASGA211型分批整经机,筒子架容量为720只,经纱使用麻纤维和天丝纤维混纺纱,纤维间容易产生滑移,整经采用“中等速度、中等张力”工艺,整经速度控制在475m/min,为保证片纱张力的均匀,需要设置附加张力,该型整经机配置双柱圆盘式张力装置,附加张力可分成11档,本织物生产时,由于纤维容易滑移,附加张力偏小控制,机前张力控制在15CN左右,筒子架分成3段;附加张力配置为:前段使用6档,中间为5档,后段为4档,筒子要集体换筒,麻纤维等本身毛羽多,为防止产生二次毛羽,纱道要保持光洁;整经配轴为:14.6tex天丝/棉混纺纱和14.6tex棉/麻混纺纱,都是2589根,每一种纱都整成4轴,每种纱线的配轴为:647*3+648*1,共计8轴;(4)浆纱使用ASG365型两单元浆纱机,浆料配方为:变性淀粉70%+固体丙烯酸30%;棉/麻混纺纱上浆时,浆液的含固率控制在5%,上浆温度不宜高,使用中温上浆,浆槽温度控制在80℃~85℃,压浆工艺使用重压,前后压浆辊的压力均控制在16kn,上浆率控制在4%左右;棉/麻纤维混纺纱,使用第二浆槽上浆;天丝/棉混纺纱,浆料配方同棉/麻混纺纱一样,但是浆液的含固率比较高,含固率控制在9%,压浆工艺采用前重后轻的压浆工艺,前压浆辊压力控制在16Kn,后压浆辊压力控制在12kn,上浆时兼顾浸透与被覆,上浆率控制在9%。天丝/棉混纺纱,使用第一浆槽上浆;上浆后两种经纱要用分绞线隔开,防止穿综时穿综工取错纱线;上浆时需要注意的是:麻纤维纱线毛羽多、粗、硬,上浆时如果试图使毛羽伏贴,而使用较高的上浆率,这在生产上是行不通的,会引起纱线的脆断头,而导致织造无法进行;(5)穿经:边纱每边30根,穿1‑2页综,布身:1,2,3,4,5,6,(7,8)*2,7,2,3,4,5,6,一花穿综循环16根,合计穿综323循环,余10根;(6)织造使用GA747型剑杆织机织制,织机转速为194r/min;开口时间为280°,选用早开口工艺,开口时间早,梭口容易清晰,纬纱容易被打紧;进剑时间为75°,开口时间早,梭口清晰度好,在保证不产生星跳疵点的情况下,选用早进剑工艺,有利于减小剑头剑带的运行速度,降低机物料的损耗;退剑时间为285°,纬纱为弹力纱,容易产生边纬缩疵点,退剑时间要晚于开口时间5°‑10°,本织物生产时,确定退剑时间为285°;废边纱根数:左侧废边纱12根,为了增加右侧废边纱对纬纱的夹持力,将右侧废边纱根数增加到20根;纬纱释放长度:非弹力纬,纬纱释放后,留在废边纱外侧的纱尾长度控制在1‑2cm之间,就能避免产生边不良疵点,纱尾长度长,产生的废丝多,织物的成本为增加,纱尾长度短,容易产生边疵点;弹力纬织制时,由于纬纱收缩力大,留在废边纱外侧的纱尾长度,要增加到3‑4cm,这样纬纱不容易滑出废边纱,能有效地避免产生边疵点;后梁高度为7cm,使用较高的后梁,这样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大,打纬时阻力小,有利于打紧纬纱;织物中含有麻纤维,生产时要严格控制车间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2℃‑27℃,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上,相对湿度小,织造时麻纤维容易脆断头;织物的包装:面料中含有的天丝纤维、麻纤维,这些纤维的刚性比较大,织物下机后的包装要以卷筒的形式包装,避免面料受到压力后,产生折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醋酸麻型天丝弹力布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要点:经纱选用14.6tex的天丝/棉混纺纱和14.6tex的棉/麻混纺纱;棉/麻混纺比为棉70%,麻纤维30%,天丝/棉混纺比为天丝50%,棉50%;纬纱选用18.5tex的天丝+40D的氨纶包覆丝和19.5tex的天丝/三醋酸纤维/PBT纤维混纺纱,三醋酸纤维和天丝、PBT纤维混纺比为天丝42%,三醋酸纤维30%,PBT纤维28%,两种纬纱按1:1,依次轮流供纬;纬向选用弹力纱;织物的基础组织为平纹,总经根数为5178根,边纱每边30根,和地经纱相同;(2)络筒选用1332M型半自动络筒机进行倒筒,14.6tex天丝/棉混纺纱,14.6tex棉/麻混纺纱,单纱强力低,纤维间容易产生滑移。因此经纱络筒以“低速度、小张力”工艺为基本原则,避免纤维间产生滑移,防止纱线条干恶化;络筒速度控制在550m/min。络筒张力垫圈重量为7.4g。纱线断头后用手持式捻接器接头;(3)整经使用ASGA211型分批整经机,筒子架容量为720只,经纱使用麻纤维和天丝纤维混纺纱,纤维间容易产生滑移,整经采用“中等速度、中等张力”工艺,整经速度控制在475m/min,为保证片纱张力的均匀,需要设置附加张力,该型整经机配置双柱圆盘式张力装置,附加张力可分成11档,本织物生产时,由于纤维容易滑移,附加张力偏小控制,机前张力控制在15CN左右,筒子架分成3段;附加张力配置为:前段使用6档,中间为5档,后段为4档,筒子要集体换筒,麻纤维等本身毛羽多,为防止产生二次毛羽,纱道要保持光洁;整经配轴为:14.6tex天丝/棉混纺纱和14.6tex棉/麻混纺纱,都是2589根,每一种纱都整成4轴,每种纱线的配轴为:647*3+648*1,共计8轴;(4)浆纱使用ASG365型两单元浆纱机,浆料配方为:变性淀粉70%+固体丙烯酸30%;棉/麻混纺纱上浆时,浆液的含固率控制在5%,上浆温度不宜高,使用中温上浆,浆槽温度控制在80℃~85℃,压浆工艺使用重压,前后压浆辊的压力均控制在16kn,上浆率控制在4%左右;棉/麻纤维混纺纱,使用第二浆槽上浆;天丝/棉混纺纱,浆料配方同棉/麻混纺纱一样,但是浆液的含固率比较高,含固率控制在9%,压浆工艺采用前重后轻的压浆工艺,前压浆辊压力控制在16Kn,后压浆辊压力控制在12kn,上浆时兼顾浸透与被覆,上浆率控制在9%。天丝/棉混纺纱,使用第一浆槽上浆;上浆后两种经纱要用分绞线隔开,防止穿综时穿综工取错纱线;上浆时需要注意的是:麻纤维纱线毛羽多、粗、硬,上浆时如果试图使毛羽伏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